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转诊模式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颂 唐广立 殷文朋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4期354-358,共5页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重要手段。脑卒中的早期治疗都具有高度时间依赖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量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得到及时诊治而导致疗效不...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重要手段。脑卒中的早期治疗都具有高度时间依赖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量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得到及时诊治而导致疗效不佳,特别是对伴有大血管闭塞(LVO)的患者,需转运至能进行血管内治疗(EVT)的卒中中心进行救治。目前存在多种转诊模式,不同转诊模式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现对AIS各种急诊转诊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逐级转运模式 直接转运模式 移动诊疗模式 智能分诊模式 移动卒中单元 取栓后快速转回模式 基于互联网+转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的改进与管理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宏秋 刘颖青 赵丽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22,6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的改进方法,为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预检分诊岗位的临床现状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从设立合理岗位及班次,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说明书,对预检分诊岗位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预检分...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的改进方法,为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预检分诊岗位的临床现状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从设立合理岗位及班次,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说明书,对预检分诊岗位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比较预检分诊岗位改进与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护士二次评估及提前评估的执行情况。结果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后,二次评估率、提前评估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管理,可有效保证预检分诊岗位职责落实,保障急诊患者安全及时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护理 工作量 岗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杨 孙筱璐 +3 位作者 秦俭 李春盛 邱洪 王国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首诊于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5年生存状况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北京地区AHF注册登记研究中AMI后并发AHF的患者纳入研究,以5...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首诊于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5年生存状况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北京地区AHF注册登记研究中AMI后并发AHF的患者纳入研究,以5年全因死亡作为终点对患者进行随访,构建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影响AMI后并发AH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395例患者纳入研究,245例(62%)于5年随访期内死亡。入院时心率(HR=1.006,95%CI:1.001~1.011,P=0.022)、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HR=1.383,95%CI:1.058~1.806,P=0.017)、Killip心功能分级Ⅳ级(HR=1.836,95%CI:1.246~2.704,P=0.002)、并发心房颤动(HR=1.402,95%CI:1.010~1.945,P=0.043)、既往慢性肾脏病(HR=1.753,95%CI:1.235~2.488,P=0.002)、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HR=1.272,95%CI:0.865~1.277,P=0.088)、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位于第三分位数(HR=1.597,95%CI:1.026~2.486,P=0.038)为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钠水平(HR=0.978,95%CI:0.956~1.001,P=0.064)、接受再灌注治疗(HR=0.558,95%CI:0.412~0.755,P<0.001)、随访期间坚持服用利尿剂(HR=0.626,95%CI:0.433~0.905,P=0.013)、β-受体阻滞剂(HR=0.455,95%CI:0.329~0.628,P<0.001)、抗血小板药物(HR=0.521,95%CI:0.381~0.714,P<0.001)以及他汀类药物(HR=0.650,95%CI:0.477~0.886,P=0.006)为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AMI后并发AHF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及其他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比例偏低,远期预后差,通过规范诊疗措施有希望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远期生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莹 索旻 +5 位作者 甄雷 张向群 魏兵 王晓 刘禹庚 曾红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诊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时机。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急诊就诊的11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启动NPPV治疗的时...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诊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时机。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急诊就诊的11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启动NPPV治疗的时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8例),观察组患者存在NPPV指征后即刻行NPPV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现存在NPPV指征后由于患者不愿配合、医疗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延迟行NPPV治疗。比较2组患者接受NPPV治疗2 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指标、累计NPPV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p H值(7. 37±0. 09比7. 28±0. 0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67±14) mmHg(1 mmHg=0. 133 k Pa)比(82±19) mmHg]、碱剩余[10. 5(6. 9,14. 2) mmol/L比10. 2(5. 4,12. 9) mmol/L]、乳酸浓度[0. 8(0. 6,1. 3) mmol/L比1. 1(0. 7,1. 6) mmol/L]均优于治疗前(均P <0. 05)。观察组Δp H值和ΔPa C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观察组的累计NPPV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 0(2. 0,9. 3) d比6. 5(4. 0,9. 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8)。对照组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3. 8%(2/52)比0]与住院期间病死率[11. 5%(6/52)比3. 4%(2/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急诊科收治符合NPPV指征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NPPV,可以有效纠正缺氧及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无创通气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即时超声在急诊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永祯 郭树彬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超声技术的普及,床旁即时超声(POCUS)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助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诊断、即时评估和治疗。笔者总结了目前急诊POCUS在创伤评估、目标导向超声心动图检查、休克评估、肺部超声、心肺复苏和...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超声技术的普及,床旁即时超声(POCUS)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助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诊断、即时评估和治疗。笔者总结了目前急诊POCUS在创伤评估、目标导向超声心动图检查、休克评估、肺部超声、心肺复苏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中的主要应用,介绍了超声造影、软组织和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超便携手持式超声和院前POCUS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我国急诊POCUS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超声检查 床旁即时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恶性肿瘤诊疗现况调查研究
6
作者 贺玉钦 李宁宁 +5 位作者 王玲 童春 王欢 舒亚南 张立男 叶芳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该地区肿瘤患者发病和诊治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各单位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632例患者,将纳入患者的诊...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该地区肿瘤患者发病和诊治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各单位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632例患者,将纳入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登记及录入数据库。结果纳入的6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42例(54.11%)患者的年龄为60~85岁。门诊就诊40例(6.33%),住院治疗592例(93.67%)。北京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恶性肿瘤按病种分类发病率前3位为结直肠癌、宫颈癌、肺癌;按系统分类发病率前3位为消化系统肿瘤、妇科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在疾病早期、中期、晚期患者选择支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方式以及化疗治疗的比例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北京朝阳区南部医联体恶性肿瘤患者超过50%年龄≥60岁,患者住院率较高。结直肠癌、宫颈癌、肺癌为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在疾病早期、中期、晚期不同时期选择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朝阳区南部医联体 诊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宗菲 刘颖青 李秀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的928名护士,采用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问卷以问卷星链接方式进行调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的928名护士,采用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问卷以问卷星链接方式进行调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31.3%护士遭受中等程度的心理暴力,施暴者60.7%为高年资护士,女性(77.2%)为主;暴力类型主要为言语嘲讽(50.0%),绝大多数遭受暴力的护士采取默默忍受(89.0%)、不上报(91.4%)的态度。文化程度较高、在编、低职称是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遭受的心理暴力呈中等程度。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心理暴力防范的相关培训,完善暴力检举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护士遭受同事心理暴力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场所 心理暴力 言语嘲讽 同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联合ATDE教学法在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军宇 梅雪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慕课联合ATDE教学法在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生36名,随机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名,传统教学组以... 目的探讨慕课联合ATDE教学法在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生36名,随机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名,传统教学组以教师直接授课为主,联合组采用慕课联合ATDE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联合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调查问卷总分及课堂气氛、理解情况、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教学互动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慕课联合ATDE教学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ATDE教学法 急诊实习医师 传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立华 孙卫楠 赵丽新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20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人(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采用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20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人(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采用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统一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质量。结果 课程结束后,研究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SRSSDL-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解剖学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解剖问题的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可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急诊科护理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能提升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学 人体解剖学 思维导图教学法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基于北京市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数据结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鹏 张兴厅 +4 位作者 尹芳 郭俐彤 马超 才红波 郭树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1)·L^(-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挖掘 急诊 老年肺炎
原文传递
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赵敏捷 田兆兴 +2 位作者 付燕 王聪 崔北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65岁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开始治疗90 d后死...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65岁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开始治疗90 d后死亡与否,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生存组(186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140例(61.7%)]及肺炎克雷伯菌[39例(17.2%)]最为常见。感染部位方面,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93例(41.0%)],其次为肺部感染[51例(22.5%)]。生存组实体肿瘤、脑血管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尿管、侵入性操作比例均低于死亡组,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于死亡组(均P<0.05)。生存组住院时间、心率、呼吸频率、D-二聚体定量、血尿素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均短于/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均高于死亡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体肿瘤(风险比=3.109,95%置信区间:1.133~8.530,P=0.028)、急性肝功能衰竭(风险比=2.430,95%置信区间:1.072~5.511,P=0.033)、APACHEⅡ评分(风险比=1.216,95%置信区间:1.149~1.286,P<0.001)是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269,95%置信区间:0.123~0.590,P=0.001)。结论实体肿瘤、急性肝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急诊老年患者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预测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刘芳艳 李春盛 +7 位作者 何庆 王秀杰 张国强 郭树彬 沈洪 张新超 郑亚安 秦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九所三甲医院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NEWS预测死亡率。结果2013...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九所三甲医院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NEWS预测死亡率。结果2013-10~2014-05共收集了1528例患者,主要观察结果是就诊期间的死亡。 NEWS≥7分与死亡明显相关( OR=10.139,95%CI=5.795~17.737)。 NEWS、MEWS对急诊老年患者预后预测概率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34(0.778~0.890) vs 0.753(0.678~0.8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结论 NEWS可以较好地预测我国急诊老年患者预后,且优于急诊目前常用的M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老年 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苗苗 高珍珍 +2 位作者 李小红 郭树彬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方法(下面统称情景模拟)指挥团队进行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参加2019、2020年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急诊住院医师培训满5年)的191名... 目的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方法(下面统称情景模拟)指挥团队进行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参加2019、2020年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急诊住院医师培训满5年)的191名急诊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二阶段考核内容其中一项为情景模拟下考生指挥团队进行CPR。根据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将其分为临床工作中未曾独立组织CPR抢救组(n=63)和曾经独立组织CPR抢救组(n=128);同时还分为既往未曾接受过情景模拟培训组(n=57)和曾经接受过情景模拟培训组(n=134)。分别比较两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按压深度、按压是否回弹、按压频率)、不间断按压、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除颤时机)、自主呼吸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和此项考核的总成绩。结果未曾独立组织CPR抢救组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间断按压、除颤时机、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及考核总成绩均显著低于曾经独立CPR抢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回弹)、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曾接受培训组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不间断按压、除颤时机、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曾经接受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回弹)、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情景模拟方法作为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方式,可真实地反映出急诊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急救能力与核心能力。开展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培训,有利于提升规培医师抢救时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救核心能力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CA) 自主呼吸循环恢复(RO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急诊危重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涛 王烁 +1 位作者 唐子人 李春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生物学指标及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病人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危重症评估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所有内科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病人28 ... 目的探讨临床生物学指标及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病人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危重症评估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所有内科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病人28 d预后。入院24 h内监测生命体征、生化全项、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乳酸、C反应蛋白等化验室指标,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评分)。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人2 089例,按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n=1 617)与死亡组(n=472)。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疾病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APACHEⅡ、SAPSⅡ、SOFA及MEDS评分分别为11.64±4.33 vs 20.87±5.46;25.23±8.67 vs 42.96±12.97;6.28±4.54 vs 10.98±5.89;1.86±1.80 vs 4.90±3.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C反应蛋白及乳酸显著升高,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证实高血乳酸、APACHEⅡ、MEDS及SAPSⅡ评分为危重症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亦证实APACHEⅡ评分判断预后效果最佳,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8%和82.93%。结论 4种评分系统中,APACHEⅡ评分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病人28 d预后预测价值最高,生物学指标——血乳酸可作为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病人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生物学指标 急诊 危重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助力急诊流程改善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宏秋 刘颖青 赵丽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设计急诊科分诊信息体系,并评价其改善急诊流程的实践效果。方法:基于急诊科的临床现状,以急诊科突出的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分诊信息体系,进行了急诊科管理模式的改进。结果:改善流程后100%的Ⅰ级患者、100%Ⅱ级患者、96.6%的Ⅲ... 目的:设计急诊科分诊信息体系,并评价其改善急诊流程的实践效果。方法:基于急诊科的临床现状,以急诊科突出的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分诊信息体系,进行了急诊科管理模式的改进。结果:改善流程后100%的Ⅰ级患者、100%Ⅱ级患者、96.6%的Ⅲ级患者和89.1%的Ⅳ级患者的等候时间未超过相应级别的等候时间;患者对就诊环境、就诊过程总体满意度由85.0%上升至92.8%;急诊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由82.0%上升至91.1%。结论:急诊科改善急诊流程后,临床现状得到改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分诊 信息化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肾损伤分子-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军宇 张达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 ymolecule-1,KIM-1)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C,Cys—C)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人院7d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价值。方法入选2015—10~2016—10在北京朝... 目的探讨应用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 ymolecule-1,KIM-1)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C,Cys—C)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人院7d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价值。方法入选2015—10~2016—10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连续就诊的危重症患者232例,并且患者就诊时监测血肌酐(sell/mcreatinine,SCr)及尿量均在正常范围,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清Cys—C、尿KIM-1水平,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II,APACHEII)。自人选之日起,连续监测7dSCr及尿量变化。依据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临床实践指南中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Z=99)和非AKI组(/Z:133)。比较AKI组和非AKI组的尿KIM-1、血清Cys—C水平,同时比较AKI组的尿KIM-1和血清Cys—C在不同KDIGO分期中的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尿KIM-1、血清Cys—C对7d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者APACHElI评分明显高于非AKI组[(234-4)分VS.(184-4)分,P〈0.05]。AKI组尿KIM—l、血清Cys—C明显高于非AKI组,分别是[(26.6±9.7)rig/mLVS.(15.9±5.8)ng/mL,P〈0.001],[(969.3±333.3)ng/mLVS.(632.2±270.4)ng/mL,P〈0.001]。AKI组中,尿KIM-1在KDIGO1期、2期、3期中分别为(19.3±9.3)ng/mL、(25.3±9.1)ng/mL、(31.0±7.7)ng/mL,各组问尿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在KDIGO1期、2期、3期中分别为(857.74-341.8)rig/mL、(956.74-382.6)ng/mL、(1031.74-295.5)ng/mL,1期和3期血清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KIM-1与血清Cys—C是危重症患者7d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因素。尿KIM-1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0.823)虽然高于血清Cys—C(0.78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尿KIM-1和血清Cys—C能有效地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7d内AKI的发生;与血清Cys—C比较,尿KIM-1水平更能反映AKI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分子-1(KIM-1)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危重病 急性肾损伤(A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医生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迪 张晓威 +1 位作者 李冀 张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98-900,共3页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综合性医院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随机抽取3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血液科、麻醉科专科医生...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综合性医院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随机抽取3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血液科、麻醉科专科医生问卷调查分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医生(P<0.05);常涉及输血的外科问卷调查分数与内科无显著区别;高年资医生问卷调查分数低于低年资医生(P<0.05);94.3%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再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结论综合性医院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尚可,但仍不乐观,有必要进行医学再教育,提高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知识 综合性医院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海燕 白岩松 李春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主动脉夹层破裂(aortic dissection,AD)是急诊常见致命性急性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脓毒症诊断标准评估急诊感染患者危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军宇 王宏伟 +1 位作者 刘温馨 郭树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及旧脓毒症诊断标准对急诊感染患者危重程度分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192例.入选当日测定感染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血乳酸(Lac)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 目的探讨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及旧脓毒症诊断标准对急诊感染患者危重程度分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192例.入选当日测定感染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血乳酸(Lac)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应用两种不同筛选方案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分类,首先应用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所有感染患者分为新脓毒症组(NS组)和新感染组(NI组),然后应用旧脓毒症诊断标准再次将所有感染患者分为旧脓毒症组(OS组)和旧感染组(OI组).比较NS组和NI组、OS组和OI组的血Lac、APACHE Ⅱ评分.比较NS组和OS组的血Lac阳性检出率及28 d病死率.应用ROC曲线评估血Lac、APACHE Ⅱ评分在NS组、NI组、OS组及OI组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192例急性感染患者,应用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对所有感染患者进行分组,NS组83例(43.2%),NI组109例(56.8%),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分:11.63±4.5 vs.7.1±3.6,P<0.01)、血Lac(mmol/L:3.3-±2.6 vs.1.5-±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旧脓毒症诊断标准对所有感染患者进行分组,OS组163例(70.9%),OI组29例(15.1%),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分:9.6±4.6 vs.5.6±2.9,P<0.01)、血Lac(mmol/L:2.4±2.2 vs.1.5±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Lac在NS组和OS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vs.38.7%,P<0.01).NS组和OS组28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vs.25.8%,P<0.01).血Lac、APACHE Ⅱ评分在NS组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09、0.874,在OS组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27、0.875.结论与旧脓毒症诊断标准比较,应用新脓毒症诊断标准能更好地甄别危重的急性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Lac)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新脓毒症诊断标准 旧脓毒症诊断标准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宏秋 游兆媛 +2 位作者 丁舒 刘颖青 秦玲玲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临床。方法:以改良版FRENCH为基础,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制定出一个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该系统能根据患者主诉、生命体征等主、客观指标自动判定患者分诊级别,实现智能分诊。结果:...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临床。方法:以改良版FRENCH为基础,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制定出一个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该系统能根据患者主诉、生命体征等主、客观指标自动判定患者分诊级别,实现智能分诊。结果:统计比较使用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前后(2017年1-6月与2018年1-6月)的数据,患者就诊期间不良事件由5起降为0;分诊时间由(198.55±69.70)s降到(131.35±26.33)s;患者满意度由82%提高到91%。结论:智能化预检分诊提高了分诊效率、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