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静脉高压症的最终选择——肝移植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中奎 郎韧 陈大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092,共2页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数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此,针...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数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此,针对PHT的治疗手段在几十年来不断涌现并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hypertension 肝移植 肝病患者 终末期肝病 PHT 致死原因 原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能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吗? 被引量:5
2
作者 樊华 陈大志 +6 位作者 贺强 郎韧 李立新 韩东冬 寇建涛 金中奎 秦建民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中心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资料,常规于肝移植术前1天、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各采集静脉全血,分别测定CD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中心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资料,常规于肝移植术前1天、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各采集静脉全血,分别测定CD3+CD4+细胞、CD3+CD8+细胞,并计算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的比值。在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一月内发生排斥反应8例(排斥组),一月内未发生排斥反应6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排斥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测定值缺乏组间统计学差异,但排斥组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评估机体免疫抑制的水平,可能是预测排斥反应更为敏感的指标,并且能为寻求理想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3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樊华 贺强 +5 位作者 郎韧 韩东冬 李立新 金中奎 寇建涛 陈大志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3例病例资料,总结其血栓形成的原因、预后及诊治方案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1例由于发现较晚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虽然经手术取栓和...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3例病例资料,总结其血栓形成的原因、预后及诊治方案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1例由于发现较晚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虽然经手术取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仍未能避免移植肝的丢失,经再次肝移植治愈;1例虽经再次肝移植治疗,但由于患者一般情况差、并发症多,于再移植术后第35天死于严重的肺部真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在临床症状未出现前被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经手术取栓及术后抗凝治疗后痊愈。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可以导致移植肝丢失并且危及受体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保障有效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门腔分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关键。通过术后密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病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有效的外科处理是提高预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门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治疗策略
4
作者 樊华 陈大志 +6 位作者 贺强 郎韧 秦建民 韩东冬 寇建涛 金中奎 李立新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免疫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7月至2007年2月10例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再移植治疗的病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当天及第...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免疫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7月至2007年2月10例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再移植治疗的病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当天及第四天给予IL-2受体拮抗剂(舒莱),术中不用激素冲击,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MMF)和激素(Pred)的常规三联或FK506和MMF两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10例病人中8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顺利痊愈出院,最长已存活42个月。2例死亡,分别于术后34、69 d死于严重的混合感染。术前MELD小于25分的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前MELD大于25分的3例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行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尽可能在MELD评分小于25分时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有助于提高再移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型胆道病变 再次移植 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5基因型指导肝移植术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日新 樊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肝移植术后早期的成功移植和长期优质的生活取决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仅保持治疗性药物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是有局限性的,还需根据受者的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遗传背景和个体的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钙神经蛋白抑制... 肝移植术后早期的成功移植和长期优质的生活取决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仅保持治疗性药物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是有局限性的,还需根据受者的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遗传背景和个体的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并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但目前CYP3A5与环孢素(CsA)合适剂量或初始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从CYP3A5的特点、CYP3A5基因表达对肝移植术后CNI用药的影响、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根据基因型个性化精准化选用CNI等方面进行述评。关注CNI的精准化用药,从针对所有受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向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方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 细胞色素 P4503A5(CYP3A5) 免疫抑制剂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个性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在肝移植后并发他克莫司所致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立新 贺强 +7 位作者 陈大志 樊华 金中奎 郎韧 寇建涛 李鹏 谢德宏 李宁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并发他克莫司(FKS06)所致肾功能损害时使用西罗莫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采用以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肾功能损害后,停用FK506,或FK506用量减半,同时加用西罗莫司。治...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并发他克莫司(FKS06)所致肾功能损害时使用西罗莫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采用以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肾功能损害后,停用FK506,或FK506用量减半,同时加用西罗莫司。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血西罗莫司和FK506浓度、肝脏功能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使用西罗莫司后肾脏功能迅速改善,血肌酐水平由(147.6±92.8)umol/L降到(106.1±71.6)μmol/L(P〈0.05);除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外,其余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有高脂血症(4例)及白细胞减少(2例),经对症处理好转。迄今随访4~15个月,肾功能未再出现异常。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药物性肾功能损害时,使用西罗莫司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肾功能衰竭 西罗莫司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1
7
作者 樊华 秦建民 +5 位作者 贺强 郎韧 李鹏 韩东冬 李宁 陈大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怀疑真菌感染时,行体液(痰、血、尿、胆汁、引流液等)或导管真菌培养,结合胸腹部CT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结果综合判断,一旦诊断确定,即给予...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怀疑真菌感染时,行体液(痰、血、尿、胆汁、引流液等)或导管真菌培养,结合胸腹部CT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结果综合判断,一旦诊断确定,即给予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 58例患者中,1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1例次(5例患者发生两次以上、不同部位或不同菌株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7.6%(16/58),感染发生在术后4~38d,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肺(28.6%)、肠道(19.0%)、泌尿系统(14.3%)、腹腔(14.3%)、切口(9.5%)、血液(4.8%)、胆管(4.8%)及肝脏(4.8%)。在21例次真菌感染中,念珠菌感染占85.7%,曲霉菌感染占14.3%。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66.7%,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14.3%,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者占14.3%,1例(4.7%)各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综合判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真菌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樊华 金中奎 +6 位作者 贺强 郎韧 韩东冬 寇建涛 李立新 秦建民 陈大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方法14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其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缺血性胆道并发症(9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及重度药物性肝损害(1例)。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方法14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其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缺血性胆道并发症(9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及重度药物性肝损害(1例)。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供、受者的门静脉均采用端端吻合;8例供、受者的肝动脉仍行端端吻合,6例供肝动脉经搭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吻合;2例的供肝胆管与受者的空肠行Roux-en-Y吻合,12例的胆管行端端吻合。结果14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16.4±7.2和22.5±7.9(P<0.05),手术耗时分别为(553.3±85.4)min和(796.4±125.2)min(P<0.05),无肝期时间分别为(63.4±29.6)min和(102±32.8) 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7.3±348.3)ml和(2589.3±429.7)ml(P<0.05)。14例中,死亡4例,均为MELD评分≥25分者。结论术前科学评估患者的病情、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及防治术后感染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临床经验 改良背驮式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七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华 贺强 +5 位作者 陈大志 郎韧 金中奎 韩东冬 李立新 寇建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间7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间7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7岁,肝移植术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肝癌切除术后无瘤期为6~31个月,均未发生肿瘤细胞侵犯大血管和肝外转移。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西罗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肝移植术后受者并发症及存活率情况。总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经验。结果所有受者肝移植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术后22h发生腹腔出血,1例术后13d发生腹腔感染,1例术后4个月发生门静脉血栓,其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受者均顺利出院。有3例受者分别于移植术后9、13及19个月时,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其余4例均长期无瘤存活,最长已达52个月。受者的1、2年存活率分别为85.7%和57.1%。结论肝移植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受者适应证的选择和同手术期的辅助治疗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复发 肝移植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并发症的治疗与预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昕 王明锋 +5 位作者 金中奎 樊华 李先亮 吴天鸣 贺强 陈大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18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比较肝良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动脉并发症受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18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比较肝良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动脉并发症受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180例中,12例(6.7%)发生动脉并发症,其中肝动脉血栓(HAT)3例,肝动脉狭窄(HAS)9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发生率(6/39)显著高于良性肝病(6/141)(P〈0.05)。结论及时诊断并根据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类型选择恰当的方法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肝动脉狭窄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与临床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建民 贺强 +7 位作者 陈大志 朗韧 吴天鸣 樊华 李鹏 韩东冬 杨翔 李宁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1-632,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胆管狭窄 临床处理 诊断 胆管并发症 术后生存质量 肝动脉狭窄 移植相关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背驮式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强 李立新 +4 位作者 陈大志 金中奎 韩东冬 吴天鸣 郎韧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0-941,共2页
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急性肾损伤与多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背驮式肝移植术,由于无肝期完全阻断下腔静脉,对肾功能影响尤为明显,我们通过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探讨其对背驮式肝移植术引起的急件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背驮式肝移植术 早期肾功能 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 肝移植术后 急性肾损伤 原位肝移植 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强 李立新 +4 位作者 陈大志 金中奎 韩东冬 吴天鸣 郎韧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的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施行的43例超出米兰标准的HCC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全组和各组的累积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 目的探讨影响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的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施行的43例超出米兰标准的HCC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全组和各组的累积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从14个月至55个月,移植术后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3%、21%和15%;无瘤生存率:移植术后1、2、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1%、37%、13%和5%。生存或复发都不受患者年龄或Child-Pugh分级或肿瘤相关因素(如肿瘤数量、直径和TNM分期)的影响。结论血管侵犯是影响HCC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肿瘤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肝癌肝移植术后雷帕霉素与普乐可复为主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立新 贺强 +7 位作者 陈大志 樊华 郎韧 金中奎 李鹏 寇建涛 吴天明 谢德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PM)与普乐可复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有助于防止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19例肝癌行肝移植病人(米兰标准6例,扩大米兰标准13例)随机选取其中10位病人...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PM)与普乐可复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有助于防止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19例肝癌行肝移植病人(米兰标准6例,扩大米兰标准13例)随机选取其中10位病人作为治疗组(米兰标准2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与普乐可复为主免疫抑制治疗,9例(米兰标准1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采用普乐可复为主的肝癌肝移植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癌病人的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并长期随访了解其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肝癌病人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及复发转移情况:至该文报告时,治疗组无死亡病例,仍存活10例,其中无瘤生存9例,带瘤生存1例;对照组死亡1例,仍存活8例,其中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3例。两组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雷帕霉素可能有助于预防肝癌肝脏移植术后的转移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雷帕霉素
原文传递
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建民 Yasutsugu Takada +1 位作者 Shinji Uemoto Koichi Tanaka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84例活体肝移植,成人56例,小儿2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66例,肝细胞肝癌18例。供受体胆管端端吻合重建50例,供体肝管与受体肝管端端和胆总管端侧吻合重建1例,供体肝管与受体肝管和胆囊...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84例活体肝移植,成人56例,小儿2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66例,肝细胞肝癌18例。供受体胆管端端吻合重建50例,供体肝管与受体肝管端端和胆总管端侧吻合重建1例,供体肝管与受体肝管和胆囊管吻合1例,供体胆管与受体卒肠Roux—en-Y吻合重建32例,所有胆管重建后均置入4Fr或6Fr内支架管从受体胆总管前壁或空肠袢盲端侧肠壁引出体外。结果术后发生胆管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28.5%,胆管胆管吻合与肝管宅肠Roux—en-Y吻合胆漏发生率差异显著(8.3%vs16.7%,P〈0.05)。胆管胆管吻合与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显著(50%vs16.7%,P〈0.05)。单支胆管与多支胆管发生胆管并发症差异娃著(20.8%vs79.2%,P〈0.05)。胆漏者保守治疗治愈4例,再次手术治疗治愈4例;胆管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和鼻胆管引流治疗治愈4例,好转2例,再次手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治愈6例,经皮肝脏穿刺胆管狭窄球囊扩张治疗支架管引流治疗好转4例。该组资料无因胆管并发症死亡病例。结论良好的胆管血供和吻合技术,选择恰当的胆管重建方式,足降低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 并发症 处理 预防
原文传递
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对留学生的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立新 赵昕 +1 位作者 金中奎 贺强 《中国病案》 2015年第12期69-71,共3页
国外医学留学生进入肝胆外科临床实习阶段,要充分分析他们临床实习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肝胆外科临床实习计划,帮助留学生完成外科临床实习,提高临床实习水平。在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上,广泛应用多媒体,将理论课以更加多样的方式... 国外医学留学生进入肝胆外科临床实习阶段,要充分分析他们临床实习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肝胆外科临床实习计划,帮助留学生完成外科临床实习,提高临床实习水平。在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上,广泛应用多媒体,将理论课以更加多样的方式传授给留学生。同时在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腹腔镜手术中,给与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充分掌握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及常见手术,提高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医学留学生 肝胆胰脾外科 临床实习
原文传递
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六例
17
作者 李立新 贺强 +6 位作者 陈大志 樊华 金中奎 郎韧 寇建涛 李鹏 谢德红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0-671,共2页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外,其余均为同名血管的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1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缓解。随访至今,5例已分别存活12、9、6、4和3个月,目前肝功能良好。结论腹腔内粘连是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成人 病例 腹腔内粘连
原文传递
肝移植患者外周血CD39^+和CD73^+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特点分析
18
作者 寇建涛 韩东冬 +3 位作者 李平 朱继巧 贺强 樊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39和CD73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7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常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肝移植出院后一年内复查外周血CD4+CD25+CD39+T细胞占C...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39和CD73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7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常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肝移植出院后一年内复查外周血CD4+CD25+CD39+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CD4+CD25+CD39+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CD4+CD25+CD127-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检测时患者肝功能良好,无合并感染及新发恶性肿瘤。另选取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6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4+CD25+CD39+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1)。肝移植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绝大多数的CD4+CD25+CD39+T细胞的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9.67±7.98)%vs.(82.40±7.01)%,P>0.05]。两组外周血中CD73+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14.97±4.91)%vs.(13.82±4.47)%,P>0.05],大约20%的CD4+CD25+CD73+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18.78±5.53)%vs.(19.19±5.89)%,P>0.05]。两组大约70%的CD4+CD25+CD127-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7.43±6.41)%vs.(69.37±5.15)%,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和健康人群中,CD39+Treg可能是主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群,可以作为鉴定Treg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4+CD25+CD39+Treg细胞在成人肝移植患者中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CD39 CD73
原文传递
活体肝移植胆管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19
作者 秦建民 Shinji Uemoto Koichi Tanaka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自1989年澳大利亚Strong等成功开展首例小儿活体肝移植,1993年日本Ichida等成功开展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以来,随着尸体肝移植供体缺乏,以及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估、移植物切取和血管、胆管吻合重建技术的不断提高,活体肝移植例数逐年增... 自1989年澳大利亚Strong等成功开展首例小儿活体肝移植,1993年日本Ichida等成功开展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以来,随着尸体肝移植供体缺乏,以及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估、移植物切取和血管、胆管吻合重建技术的不断提高,活体肝移植例数逐年增加,大大缓解了尸体肝移植供体严重不足,挽救了许多终末期肝病病人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活体肝移植 胆管并发症 尸体肝移植 防治 移植供体 终末期肝病 澳大利亚 供体缺乏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受体反义基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立新 陈大志 +5 位作者 贺强 樊华 金中奎 李鹏 寇建涛 谢德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在活化过程中,HSC从一个静止的、富含维生素A的窦周细胞...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在活化过程中,HSC从一个静止的、富含维生素A的窦周细胞转化成有增殖和收缩能力的、促纤维化形成的活化的HSCs。目前研究表明,在人正常肝脏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肝硬化 胶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