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术后1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鹤
关晓楠
+3 位作者
张海泳
郭玉清
张东燕
周意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行TIVAP术患者650例,其中,2017年1月—2022年1月480例作为建模集,2022年2月—2023年3月170例作为验证集。建模集按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1...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行TIVAP术患者650例,其中,2017年1月—2022年1月480例作为建模集,2022年2月—2023年3月170例作为验证集。建模集按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463例。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 建模集感染组17例患者中6例为切口感染,10例为囊袋感染,仅1例为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093,95%CI:1.048~9.128,P=0.041]、手术时间≥2 h[OR=3.286,95%CI:1.008~10.716,P=0.049],以及囊袋血肿[OR=20.200,95%CI:6.750~60.455,P<0.001]是TIVAP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88.1%。校准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此模型在风险阈概率1%~60%具有临床获益。结论 年龄≥65岁、手术时间≥2 h、囊袋血肿是腋静脉TIVAP术后1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及校准度较好。医务人员应牢记感染高危因素和术后感染护理流程,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术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隗功泽
杨云娜
+1 位作者
李晓阳
宋建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7-141,153,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CP)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脑梗死是否影响CP形成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CP)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脑梗死是否影响CP形成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期间对颈部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的11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将118例患者分为CP组(n=65)和无CP组(n=53)。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检测Fib等血常规指标,以及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血尿素氮(BUN)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CP形成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P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无CP组患者,SBP、PP、三酰甘油水平、FBG、Fib水平、MCV、D-D水平、FDP水平、BUN水平均高于无CP组患者,DBP、Hct均低于无CP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P增大,以及FBG水平、Fib水平、MCV、D-D水平、FDP水平、SBP、BUN水平升高,DBP、Hct降低均是造成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DBP、Hct越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风险越大(P<0.05)。CP组患者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无CP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无冠心病的患者比例均低于无CP组患者(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CP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患者的脑梗死检出率高于无CP组患者(P<0.05)。结论Hct、DBP降低,Fib、D-D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冠心病、脑梗死患者CP形成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红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心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术后1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鹤
关晓楠
张海泳
郭玉清
张东燕
周意明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介入科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朝阳医院
导管室
出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026,共6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行TIVAP术患者650例,其中,2017年1月—2022年1月480例作为建模集,2022年2月—2023年3月170例作为验证集。建模集按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463例。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 建模集感染组17例患者中6例为切口感染,10例为囊袋感染,仅1例为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093,95%CI:1.048~9.128,P=0.041]、手术时间≥2 h[OR=3.286,95%CI:1.008~10.716,P=0.049],以及囊袋血肿[OR=20.200,95%CI:6.750~60.455,P<0.001]是TIVAP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88.1%。校准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此模型在风险阈概率1%~60%具有临床获益。结论 年龄≥65岁、手术时间≥2 h、囊袋血肿是腋静脉TIVAP术后1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及校准度较好。医务人员应牢记感染高危因素和术后感染护理流程,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术后观察。
关键词
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Keywords
venous access port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infection
prediction model
nomogram
分类号
R181.3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隗功泽
杨云娜
李晓阳
宋建梅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朝阳医院
检验
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介入科
出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7-141,153,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CP)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脑梗死是否影响CP形成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期间对颈部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的11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将118例患者分为CP组(n=65)和无CP组(n=53)。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检测Fib等血常规指标,以及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血尿素氮(BUN)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CP形成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P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无CP组患者,SBP、PP、三酰甘油水平、FBG、Fib水平、MCV、D-D水平、FDP水平、BUN水平均高于无CP组患者,DBP、Hct均低于无CP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P增大,以及FBG水平、Fib水平、MCV、D-D水平、FDP水平、SBP、BUN水平升高,DBP、Hct降低均是造成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DBP、Hct越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风险越大(P<0.05)。CP组患者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无CP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无冠心病的患者比例均低于无CP组患者(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CP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患者的脑梗死检出率高于无CP组患者(P<0.05)。结论Hct、DBP降低,Fib、D-D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冠心病、脑梗死患者CP形成的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红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心病
脑梗死
Keywords
carotid plaque
hematocrit
fibrinogen
D-dime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al infarction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术后1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闫鹤
关晓楠
张海泳
郭玉清
张东燕
周意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隗功泽
杨云娜
李晓阳
宋建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