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唐本强 崔利宾 +1 位作者 韩芳 吴英锋 《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全科医师担任着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角色,服务于家庭与社区,负责双向转诊与社区首诊,致力于实现“全人照顾”,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在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外科培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外科涵盖的亚专业种类繁多、... 全科医师担任着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角色,服务于家庭与社区,负责双向转诊与社区首诊,致力于实现“全人照顾”,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在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外科培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外科涵盖的亚专业种类繁多、病例类型广泛、技术难度大,同时,外科的轮转时间有限,且培训大纲对其要求严格。如何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完成全科医师的外科培训,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文章依据全科医师群体的特点和外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医疗中心的现有资源和可行条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提升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4项措施、提高外科技能操作能力的4项要求、增强患者沟通能力的4个步骤、提升科研能力的“4剂营养液”。本文旨在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加速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外科教学 门诊教学 临床能力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ART2.0在距骨骨软骨损伤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桂琦 宋关阳 +1 位作者 刘亮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1-919,共9页
目的:探讨软骨修复组织的磁共振观察评价系统2.0版本(MOCART2.0)评分在距骨骨软骨移植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影响距骨骨软骨损伤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术后磁共振影像学评价的因素。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距骨骨软骨损伤在北... 目的:探讨软骨修复组织的磁共振观察评价系统2.0版本(MOCART2.0)评分在距骨骨软骨移植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影响距骨骨软骨损伤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术后磁共振影像学评价的因素。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距骨骨软骨损伤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距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及排除条件,纳入术后2年再行关节镜探查的患者共25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临床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OFAS)、踝关节磁共振扫描图像、二次探查术中影像资料等,根据MOCART2.0评价系统,对患者二次探查时的MRI进行评价,并得出MOCART2.0分项目得分及总分。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MOCART2.0与临床评分、二次探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年龄段、性别、体重指数(BMI)、体重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应用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MOCART2.0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4±3.6个月。术前与最终随访VAS、AOF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OCART2.0评分项目中,总分平均为67.2±21.5,最终随访AOFAS得分与MOCART2.0总分相关系数为0.548,P=0.005;二次探查Outbridge分级与MOCART2.0总分相关系数为0.578,P=0.002。术后AOFAS评分分别与软骨填充度、边缘整合及软骨下骨改变相关性较高。以BMI为24 kg/m2分为两组,MOCART2.0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MOCART2.0骨软骨移植术后磁共振评价系统与距骨骨软骨移植患者术后临床评分及二次手术探查的镜下形态学改变存在相关性。BMI是MOCART2.0总分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 磁共振评估 术后评价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3枚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雪飞 张昆亚 +3 位作者 赵福龙 窦越超 钱秀清 张亚奎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对不同构型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比较,为临床治疗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倒、正等腰三角形及反V构型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人工股骨标本,并采用生物力学... 目的对不同构型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比较,为临床治疗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倒、正等腰三角形及反V构型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人工股骨标本,并采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比较3种空间构型的抗压、抗扭转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结果反V构型组和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组的抗压及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抗扭转性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反V构型组在抗压、抗扭转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方面,参数的均值高于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应优先选用反V构型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其生物力学效果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稳定型 骨折固定术 螺钉构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在骨科体格检查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双雷 韩大成 +1 位作者 张亚奎 王雪飞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46-48,共3页
掌握骨科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和表现体征的识别是骨科实习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实习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并不十分满意。我们在实习课程中引入以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作为主要工具的反馈法,即执教医师作为观察者,开展以单个实习生为... 掌握骨科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和表现体征的识别是骨科实习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实习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并不十分满意。我们在实习课程中引入以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作为主要工具的反馈法,即执教医师作为观察者,开展以单个实习生为被观察者的骨科体格检查技能的有效反馈实践。结果发现,该方法对于实习生在临床技能实践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利于学生骨科临床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技能直接观察法 骨科 体格检查 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综合医院专科师资如何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艳 韩芳 刘亮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综合医院专科师资在带教全科学员时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专科化,带教意识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切实的分析,并据此提出在综合医院进行全科医生培养中应充分发挥全科医学科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带教师资... 综合医院专科师资在带教全科学员时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专科化,带教意识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切实的分析,并据此提出在综合医院进行全科医生培养中应充分发挥全科医学科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带教师资的全科理念,提高专科医师的全科带教能力。专科师资只有与社区师资紧密联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全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人才培养 全科带教 专科师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339调控miR-195-5p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窦越超 王雪飞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LINC00339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22 mmol/L的高糖溶液刺激hFOB1.19作为高糖组,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糖溶液处理hFOB1.19作为对照组;将pcDNA3.1、pcDNA3.1-LINC00339、si-NC、si-LINC00... 目的探讨LINC00339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22 mmol/L的高糖溶液刺激hFOB1.19作为高糖组,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糖溶液处理hFOB1.19作为对照组;将pcDNA3.1、pcDNA3.1-LINC00339、si-NC、si-LINC00339分别转染至正常hFOB1.19细胞中,记为pcDNA3.1组,pcDNA3.1-LINC00339组、si-NC组、si-LINC00339组。将si-NC、si-LINC00339转染至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记为高糖组+si-NC组、高糖组+si-LINC00339组;将si-LINC00339与anti-miR-NC、anti-miR-195-5p分别共同转染至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记为高糖组+si-LINC00339+anti-miR-NC组、高糖组+si-LINC00339+anti-miR-195-5p组。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95-5p和LINC00339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339和miR-195-5p的靶向关系。结果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LINC0033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9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LINC00339表达,高糖作用的hFOB1.19细胞中Cyclin D1、Bcl-2、BM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21、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LINC00339靶向调控miR-195-5p,抑制miR-195-5p逆转了抑制LINC00339对高糖作用的细胞hFOB1.19增殖促进和凋亡抑制的作用。结论抑制LINC00339可促进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195-5p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339 miR-195-5p 高糖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5512促进雌性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妍 张文凯 +3 位作者 张雯秀 刘涛 马子谦 陈学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029-5035,共7页
背景:神经炎症是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是介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重要部分,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发生焦亡,但circRNA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背景:神经炎症是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是介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重要部分,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发生焦亡,但circRNA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irc0005512在脊髓损伤后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空洞面积,二代测序筛选脊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Real-time PCR验证circ0005512的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ELISA、Real-time PCR检测脊髓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情况以及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系HAPI细胞的焦亡情况,基因敲降验证circRNA0005512对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7 d后,脊髓损伤部位出现明显空洞,脊髓损伤后即刻大鼠运动功能完全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功能逐渐部分恢复,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②二代测序筛选到circ0005512明显上调,且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均得到了验证;③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eal-time PCR、ELISA实验证实脊髓损伤组织和脂多糖诱导的HAPI细胞中焦亡标志物(NLRP3、GSDMD、caspase-1)均明显上调;④在脂多糖诱导HAPI细胞中敲降circ0005512后,细胞焦亡标志物NLRP3明显下调;⑤以上结果表明circ0005512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circRNA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焦亡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鲁唑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张文凯 +2 位作者 马子谦 张焱 陈学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6-1042,共7页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鲁唑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促进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但其是否可在急性期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鲁唑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促进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但其是否可在急性期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缺乏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组织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观察利鲁唑是否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减轻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焦亡,促进功能恢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鲁唑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行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组腹腔给药利鲁唑的溶剂环糊精,利鲁唑组注射4 mg/kg利鲁唑治疗。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利鲁唑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电生理检测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脊髓组织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利鲁唑对脊髓组织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利鲁唑对脊髓损伤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后35 d,利鲁唑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2)脊髓损伤后3 d,利鲁唑组脊髓组织匀浆中NLRP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氨基端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脊髓损伤后3 d,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利鲁唑组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白细胞介素1β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脊髓损伤后35 d,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利鲁唑组脊髓损伤面积比模型组更小;电生理检测显示利鲁唑组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较模型组缩短,波幅较模型组提高;(5)以上结果可表明,利鲁唑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神经传导功能修复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减轻小胶质细胞焦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唑 脊髓损伤 NLRP3 小胶质细胞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机器人辅助间隙平衡法在重度内外翻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病例报道与临床经验
9
作者 祖力皮喀尔·买买提 黄腾 +4 位作者 延廷芳 赵亚兰 孟庆虎 张卓 柴伟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本文旨在报道国产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在复杂内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体会。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内外翻TKA术中具有提高手术精准度,能实时地评估间隙平衡等优势,不再使用截骨导板,从而减少因导板偏移... 本文旨在报道国产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在复杂内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体会。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内外翻TKA术中具有提高手术精准度,能实时地评估间隙平衡等优势,不再使用截骨导板,从而减少因导板偏移、移位造成的截骨不准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病案报道和临床经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外翻膝 内翻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程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亚东 孔超 +2 位作者 崔利宾 王彦辉 陈学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8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减压程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完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根据术后随访时患者对手术疗效的主观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组(73例...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减压程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完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根据术后随访时患者对手术疗效的主观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组(73例)和未完全缓解组(11例)。分别记录测量每位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手术节段MRI轴位像上致压物的面积、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记录每位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围术期及近中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1.45±9.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1.23±31.16)mL。两组术后VAS及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致压物面积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完全缓解组术后VAS及NDI评分均较未完全缓解组降低,致压物面积较未完全缓解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中无椎动脉损伤,围术期无术后血肿形成。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症状的残留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彻底减压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 减压程度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与盂唇切除治疗髋关节退变性盂唇损伤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亮 桂琦 +3 位作者 赵峰 申学振 丛晓鹏 张星火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与盂唇切除术治疗髋关节盂唇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因股骨髋臼撞击症造成髋关节严重退变性盂唇损伤行髋...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与盂唇切除术治疗髋关节盂唇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因股骨髋臼撞击症造成髋关节严重退变性盂唇损伤行髋关节镜手术。其中32例采用关节镜下盂唇切除治疗(切除组),23例采用盂唇修补治疗(修补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行髋关节MRI检查,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Harris评分、非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on arthritis hip score,NAHS)、髋关节结局评分(hip outcome score,HO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M(P25,P75)]为109.5(85.8,130.0)min,短于修补组的130.7(115.0,14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5(9~24)个月。末次随访时切除组患者的mHHS、NAHS、HOS-ADL及HOS-SSS评分分别为86.1(84.0,90.0)分,83.0(71.9,91.9)分,89.2(87.1,91.2)分和(79.7±7.2)分,相较于修补组的86.4(82.0,91.0)分,85.6(81.3,91.3)分,88.6(88.3,92.7)分和(79.1±5.7)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切除组为2.3(1.3,3.0)分,修补组为3.3(3.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修补组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主诉有负重后疼痛,查MRI示部分盂唇修补后愈合不良。结论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及切除手术对于治疗ALADⅢ、Ⅳ型退变的盂唇损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近期效果,两者在临床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盂唇修补组手术时间偏长,部分患者存在局部疼痛,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盂唇损伤 关节镜检查 盂唇修补 盂唇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凋亡促进因子与腰椎结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英伦 詹新立 +6 位作者 王彦辉 崔利宾 许崧杰 袁鑫 刘亚东 张亚奎 陈学明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Caspase-3、Caspase-9与腰椎结核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新发腰椎结核患者40例(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B组),采... 目的探讨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Caspase-3、Caspase-9与腰椎结核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新发腰椎结核患者40例(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腰椎结核患者血清TFAR19、Apaf-1、Caspase-3、Caspase-9浓度。结果 A组、B组血清TFAR19浓度分别为(2.11±0.23)和(1.30±0.09)ng/ml,Apaf-1浓度分别为(388.00±54.44)和(107.52±11.58)pg/ml,Caspase-3浓度分别为(16.98±1.90)和(11.24±0.41)pmol/L,Caspase-9浓度分别为(25.76±2.74)和(18.54±2.19)pmol/L;两组比较,TFAR19(t=3.24,P=0.001),Apaf-1(t=5.04,P=0.000), Caspase-3(t=2.96,P=0.005), Caspase-9(t=2.06,P=0.043)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FAR19、Apaf-1、Caspase-3、Caspase-9与腰椎结核的发生及发展相关,其机制可能通过TFAR19、Apaf-1、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凋亡,参与机体抗结核的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CASPASE-3 CASPASE-9 TFAR19 APAF-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英伦 马元 +3 位作者 莫森 王军 刘冲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751-1752,共2页
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至少包含2个及以上的胚胎组织性肿瘤,其多为良性,好发于躯体中线部位及两旁,如纵隔、卵巢及睾丸等,且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1-2]。而发生于椎管内的畸胎瘤极为少见,且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因此易被误诊。... 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至少包含2个及以上的胚胎组织性肿瘤,其多为良性,好发于躯体中线部位及两旁,如纵隔、卵巢及睾丸等,且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1-2]。而发生于椎管内的畸胎瘤极为少见,且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因此易被误诊。现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2例椎管内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畸胎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关阳 桂琦 +3 位作者 宋山望 郑峒 冯峥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术中首先测量腘绳肌腱制备成4股后的直径,然后测量制备成为8股后的直径。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第2天、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序贯核磁(MRI)影像,评估胫骨前移距离及移植物信号分级;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麻醉下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客观评级。结果:术中4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7.3±0.4 mm(6.5~8.5 mm),8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9.8±0.5 mm(9~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核磁显示所有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均减小至0 mm。术后1年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5±0.9 mm(0~3 mm),与术后第2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887)。末次随访时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6±1.3 mm(0~4 mm),与术后一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7,P=0.765)。术后第2天核磁影像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物信号均为Ⅰ级,术后1年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核磁均显示39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Ⅰ级,4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P<0.05)。术前KT-1000侧-侧差值为6.9±2.3 mm(4~15 mm),末次随访时KT-1000侧-侧差值为1.5±1.2 mm(0~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78,P<0.001)。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为Ⅰ度,15例患者为Ⅱ度,末次随访时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39例患者为阴性,4例患者为Ⅰ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6,P<0.001)。二次关节镜探查时可见移植物滑膜覆盖结果 A级(75%~100%)40例(93.1%),B级(50%~75%)3例(6.9%)。患者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术前为64.2±3.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96.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3,P<0.001)。患者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前为6.3±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8.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9,P<0.001)。IKDC客观评级结果显示术前C级29例、D级14例,术后末次随访时A级39例、B级4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1,P<0.001)。结论:采用单侧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时,8股肌腱相比传统的4股肌腱能够显著增大ACL移植物的直径,且均能达到8 mm以上,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8股腘绳肌腱 单束重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衰弱指数-5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宗燕 张书瑜 +5 位作者 王旭红 郭俊荣 奚健 赵飞飞 金璐 刘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衰弱指数-5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衰弱指数评分分为≤1分和≥2分组... 目的探讨改良衰弱指数-5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衰弱指数评分分为≤1分和≥2分组,并对术后30 d、1年、2年、4年的存活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术后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208例患者,评分≤1分组890例、评分≥2分组318例,两组30 d死亡率、1年死亡率、2年死亡率和4年死亡率分别为1.6%(14/890)比1.9%(6/318)(P=0.707)、11.3%(99/874)比11.6%(36/310)(P=0.917)、19.7%(168/852)比24.3%(73/300)(P=0.099)、44.0%(238/541)比51.5%(106/206)(P=0.0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评分≥2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评分≤1分组高[14.8%(47/318)比9.7%(86/890)(P=0.012)],其中脑卒中发生率为6.3%(20/318)比1.8%(16/890)(P<0.001)、术后肺炎发生率为6.0%(19/318)比3.1%(28/890)(P=0.02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以及入院时血红蛋白偏低均是术后患者1年、2年、4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改良衰弱指数评分则不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衰弱指数评分≥2分可预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炎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但并未发现与术后死亡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虚弱老人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改良衰弱指数-5
原文传递
噬菌体治疗在骨科植入物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祖力皮喀尔·买买提 李倬 +5 位作者 徐驰 付君 郝立波 刘亮 陈继营 柴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21,共6页
随着植入材料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多,其中以感染为最为严重。采取手术取出感染植入物并延长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已被视为根除感染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抗菌药物耐药和生物膜的存在,感染难以控制或复发... 随着植入材料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多,其中以感染为最为严重。采取手术取出感染植入物并延长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已被视为根除感染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抗菌药物耐药和生物膜的存在,感染难以控制或复发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噬菌体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致病菌,还具备降解生物膜的能力。联合使用噬菌体和抗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处理植入物相关感染的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假体相关感染 生物膜 细菌感染 噬菌体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关节镜缝合桥技术与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7
作者 桂琦 张亚奎 +3 位作者 张星火 刘亮 赵峰 成文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与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治疗的93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3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与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治疗的93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3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关节镜组),55例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术后3、6、12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并行X线检查,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功能评分(ASE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结果关节镜组和钢板组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9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60个月)。关节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7.0±20.1)min]长于钢板组[(67.5±1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患者的前屈上举(152.6°±12.9°)、外展上举(154.0°±13.5°)、90°位内旋角度(57.7°±12.2°)均优于微创钢板固定组(134.9°±17.8°、129.5°±18.6°、50.8°±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和钢板组患者的ASES评分分别为(88.5±7.6)、(85.1±1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分别为(1.5±1.2)、(2.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前、术后ASES评分改善率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镜组3例患者术后6个月愈合。钢板组7例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肩关节僵硬,3例患者外展时出现疼痛。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与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骨折临床愈合。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固定术后关节活动度较好,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骨板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原文传递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18
作者 刘继 张春晖 吕振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42-43,共2页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侧“L”型切口人路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统...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外侧“L”型切口人路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 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林 朱旭 +3 位作者 曾纪洲 张星火 刘亮 张亚奎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9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9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 对照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 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力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12个月, 两组股胫角均较术前降低、胫骨近端内侧角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胫角高于对照组、胫骨近端内侧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肢力线比率及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均P<0.05), 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 胫骨平台后倾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 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虽然相对更大, 但其力线矫正效果满意, 膝关节功能改善幅度更大, 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镜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力线矫正
原文传递
医用可降解Zn-Fe系锌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0
作者 石章智 赵善鹏 +5 位作者 高克玮 薛喆 姚生莲 陈颖芝 张晋 王鲁宁 《工程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717-726,共10页
因为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率合适、抗菌性强等优点,锌成为继镁和铁之后很有发展前景的医用可降解金属.纯锌的强度低,加入营养元素Fe有强化效果.本文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降解行为与生物相容性四个方面综述了Zn‒Fe系锌合金的研究进展.... 因为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率合适、抗菌性强等优点,锌成为继镁和铁之后很有发展前景的医用可降解金属.纯锌的强度低,加入营养元素Fe有强化效果.本文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降解行为与生物相容性四个方面综述了Zn‒Fe系锌合金的研究进展.该类锌合金中的主要第二相是底心单斜结构的FeZn_(13)相,它形成I型{110}<‒1,1,‒2.81>孪晶,在合金熔体凝固过程中以孪晶面{110}为择优生长界面.FeZn_(13)的硬度为208 HV,约为纯锌的4倍,压缩断裂应变为0.5%.少量Fe的加入便可以形成体积分数较高的FeZn_(13)相,Fe质量分数为2.6%时,FeZn_(13)相的体积分数达到50%.在Zn‒Fe合金中添加Mg、Si、Mn和RE(稀土元素)可以提高强度,其中Mn的加入形成(Fe,Mn)Zn_(13)/MnZn_(13)核/壳结构第二相.FeZn_(13)的电位比Zn高317 mV,促进Zn相降解,降解产物主要为Zn(OH)_(2)、ZnO、Zn_(3)(PO_(4))_(2)、ZnCl_(2)、ZnCO_(3)和Ca_(3)(PO_(4))_(2).Zn‒Fe合金对多种细胞的存活率大于85%,溶血率小于5%,展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未来,Zn‒Fe系锌合金的发展要解决FeZn_(13)相粗大导致的强化效果和降解均匀性较低的关键问题,并在大动物体内开展该种材料制成的植入器械的长期研究以推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降解行为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