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培 王旭昀 +1 位作者 张宏 桂琦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2期4555-455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医中心针灸门诊和骨科门诊的57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得气组(28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医中心针灸门诊和骨科门诊的57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得气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得气组予以粗针、深刺并施手法的强刺激使患者得气,对照组予以细针、浅刺且不施手法的弱刺激避免患者得气,两组均留针30 min后起针,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后和随访结束时,采用0~10分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价患者的膝痛强度和临床疗效,并用中文版马萨诸塞针感量表(C-MMASS)对患者的针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得气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 9%(26/28)比65. 5%(19/29)](P <0. 05);治疗后,得气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2±1. 6)分比(4. 5±2. 4)分](P <0. 05),疼痛和关节僵硬评分低于对照组[(3. 5±0. 5)分比(4. 8±1. 2)分、(4. 0±0. 6)分比(5. 4±0. 9)分](P <0. 01);治疗后,得气组的实际得气率高于对照组[89. 3%(25/28)比17. 2%(5/24)](P <0. 05)。结论针刺得气能增强KOA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得气 即刻镇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的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术式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峰 刘亮 +3 位作者 朱旭 成文浩 张星火 张亚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951-953,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相对于传统术式的优越性。方法对比Signiture系统辅助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Biomet,USA)和传统术式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和放射学疗效。其中Signiture组19例(23膝),Vanguard组22例(26膝)...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相对于传统术式的优越性。方法对比Signiture系统辅助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Biomet,USA)和传统术式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和放射学疗效。其中Signiture组19例(23膝),Vanguard组22例(26膝),平均随访21.6个月。结果 2组关节活动度及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Feller髌骨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测量的股骨角、胫骨角、冠状面下肢力线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外侧髌股角和髌骨适合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gniture系统相对于常规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而术后髌骨静态位置优于常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48h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成文浩 张星火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48h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中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48h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 目的:研究中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48h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中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48h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同时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比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48h内D-D、FD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中老年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6h、12h、24h APTT、PT、TT较术前延长,而FIB较术前增加(P<0.05),在术后48h上述指标恢复正常(P<0.05);术后6h、12h、24h患者R值减小,CI值增加,而D-D、FDP在术后6h内增加至峰值(P<0.05),术后12~48h逐渐下降(P<0.05);行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48h内D-D(4.21±0.17)mg/L、FDP(10.34±1.44)mg/L、VAS评分(2.10±0.02)分低于行全麻患者(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48h内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5.00%略低于全麻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48h内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动态变化,采用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凝血-纤溶系统变化,降低疼痛度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初次 膝关节置换术 48h 凝血-纤溶系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李晓宝 高丽 张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选取2016年1~12月70例股骨颈骨折压疮高危患者,总结了其风险评估及护理经验,包括对所有高危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结合病情给予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70例患者无院内压疮发生,11例Ⅰ期院外压疮患者痊愈出院,1例Ⅱ期... 选取2016年1~12月70例股骨颈骨折压疮高危患者,总结了其风险评估及护理经验,包括对所有高危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结合病情给予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70例患者无院内压疮发生,11例Ⅰ期院外压疮患者痊愈出院,1例Ⅱ期压疮由于住院时间短好转出院。认为对股骨颈骨折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压疮 高危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确认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峰 张星火 +1 位作者 张亚奎 赵福龙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5期2329-2331,2335,共4页
目的以国人尸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尸体解剖探寻国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出现率、解剖学特点及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为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取自30具不同截肢尸体的膝关节标本进行分层次解剖,以膝关节关节囊层为解剖终点,寻... 目的以国人尸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尸体解剖探寻国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出现率、解剖学特点及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为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取自30具不同截肢尸体的膝关节标本进行分层次解剖,以膝关节关节囊层为解剖终点,寻找前外侧韧带纤维,解剖游离后拍照,观察并描述前外侧韧带的起止点、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长度、宽度、形态及出现频率。结果 30例膝关节标本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出现率为10%,2例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外侧副韧带起点前下方,1例起自外侧副韧带起点后上方,3例韧带均与外侧副韧带共用部分纤维束作为起点。此韧带自起点处向前下方走行,紧密连接外侧半月板体部中1/3,止于Gerdy’s最高点与腓骨头尖端连线的中点附近胫骨平台边缘。3例标本中,止点距Gerdy’s结节最高点平均19.6 mm(18~21 mm),韧带止点宽度约4.2~6.3 mm,韧带长度平均28.6 mm(24.3~30.8 mm),其长度与胫骨平台宽度大体呈正相关。前外侧韧带走行过程中与关节囊等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法测量其韧带宽度。27例未发现前外侧韧带标本中,前外侧方向的关节囊较周围关节囊增厚约0.8~1 mm。结论前外侧韧带在国人膝关节内发现概率较低,但其走行方向上的关节囊均有增厚,提示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存在一定作用。前外侧韧带的走行与解剖特点对临床重建前外侧软组织结构损伤的病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关节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脱位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3
6
作者 桂琦 张亚奎 +7 位作者 张星火 曾纪洲 刘亮 朱旭 赵峰 成文浩 裴征 丛晓鹏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脱位的手术要点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完成64例人工半关节肩置换术,其中22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对该...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脱位的手术要点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完成64例人工半关节肩置换术,其中22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对该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8例,女14例。患者平均年龄70.5岁(61~81岁)。本组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距手术时间5~9 d。分析年龄、肩袖重建方法、植骨量、大小结节愈合情况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6年(3~12年)。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82.5分(72~86分)。术后无关节脱位、不稳定和感染发生。术前3例腋神经损伤,1例正中神经损伤,在术后3~6周恢复。4例患者出现大结节吸收,肩关节Constant评分较低。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脱位,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大小结节重建的质量、愈合情况、患者年龄、手术技术水平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半肩置换术 肱骨近端 骨折脱位 愈合 肩袖
原文传递
标准诊疗流程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峰 张星火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981-2982,共2页
目的尝试建立冻结肩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分析采用这一标准诊疗流程进行治疗的冻结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冻结肩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分型,应用此诊疗流程进行诊疗,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门诊诊断冻结肩392例患者,在最终治疗结... 目的尝试建立冻结肩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分析采用这一标准诊疗流程进行治疗的冻结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冻结肩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分型,应用此诊疗流程进行诊疗,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门诊诊断冻结肩392例患者,在最终治疗结束后3个月应用VAS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采用该诊疗流程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改善,且筛选出86例患者需要进行除冻结肩治疗以外的治疗方法(肩袖修补,盂唇修补,肩锁关节清理,肩峰撞击减压等)。结论冻结肩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合并症众多,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可以改善冻结肩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标准 诊疗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旭 张星火 +4 位作者 刘亮 赵峰 成文浩 张亚奎 郭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D组不使用PCIA;A、C组术后6 h口服西乐葆400 mg,此后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至术后2周或VAS评分<3分;B、D组术后6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此后每12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连续3 d后改为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如镇痛不足追加吗啡注射。记录48 h内镇痛药物的总用量,每日记录患者VAS评分、术后引流量及膝关节活动度、睡眠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5);术后12 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活动状态下,术后3 d内B、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4组均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使用PCIA的A、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4组术后引流量、睡眠满意度及术后第2、3、7 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KA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取得满意临床镇痛效果,帕瑞昔布结合PCIA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增加失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塞来昔布 帕瑞昔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