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超声探头复用处理专家共识
1
作者 姚希 陈路增 +17 位作者 吴安华 张流波 马春燕 王莉 贾会学 黄勋 蔡虻 张青 陈涛 费洪文 刘运喜 陈贵秋 高晓东 李鑫 李保华 胡国庆 梁萍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医用超声技术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诊疗手段,其探头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关键部件,存在病原体传播的潜在风险。本共识由多学科专家团队依据国际指南、国内标准及全国现状调研结果联合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化医用超声探头复用处理流程,降低医院... 医用超声技术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诊疗手段,其探头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关键部件,存在病原体传播的潜在风险。本共识由多学科专家团队依据国际指南、国内标准及全国现状调研结果联合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化医用超声探头复用处理流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共识性推荐意见。共识针对三类不同感染风险的超声探头——体表超声探头、经皮超声引导下有创操作的超声探头、体内超声探头,分别明确了复用处理原则;同时对超声探头隔离膜与耦合剂的使用规范和消毒水平、超声探头复用处理操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复用处理的建筑布局与管理提出系统性建议,为保障超声诊疗安全提供科学防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超声探头 复用 消毒 医用超声隔离膜 医用超声耦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小腿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2
作者 曹燚 陈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2,共1页
病例女,71岁,因右小腿无痛性肿物10年就诊。专科查体:右侧小腿皮肤无红肿,近段前内侧可及6 cm×5 cm质硬包块,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关节活动无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小腿近端内侧扫查,皮下软组织及肌层可见实... 病例女,71岁,因右小腿无痛性肿物10年就诊。专科查体:右侧小腿皮肤无红肿,近段前内侧可及6 cm×5 cm质硬包块,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关节活动无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小腿近端内侧扫查,皮下软组织及肌层可见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6.2 cm×4.8 cm×3.6 cm,浅缘达皮下,与皮肤分界不清,无包膜,边界不清,边缘毛糙、呈毛刺及放射状,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周边回声稍高,中央回声稍低(图1),内部未见液性区及强回声,后方回声略衰减,肿物边缘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小腿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ffucci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
3
作者 杨洁 陈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03,共1页
病例男,31岁,10余年前发现双手及前臂多发性肿物,约黄豆粒大小,伴轻压痛,双手活动稍受限。查体:左手掌桡侧见手术疤痕,双手及前臂散在十余个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律的椭圆形肿物,大小约0.5cm×1cm~2cm×3cm不等。左手掌桡侧肿物质... 病例男,31岁,10余年前发现双手及前臂多发性肿物,约黄豆粒大小,伴轻压痛,双手活动稍受限。查体:左手掌桡侧见手术疤痕,双手及前臂散在十余个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律的椭圆形肿物,大小约0.5cm×1cm~2cm×3cm不等。左手掌桡侧肿物质软,活动性欠佳,边界欠清,轻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软骨瘤病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肢体上皮样肉瘤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秦晓婷 郭稳 +1 位作者 王丹丹 陈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肢体上皮样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肢体上皮样肉瘤患者43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随访其复发情况。结果43例肢体上皮样肉瘤超声均明确提示病变位置,定位准确率100%;声像图表现均呈团块... 目的探讨超声在肢体上皮样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肢体上皮样肉瘤患者43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随访其复发情况。结果43例肢体上皮样肉瘤超声均明确提示病变位置,定位准确率100%;声像图表现均呈团块状低回声,无包膜,平均最大径(5.73±4.99)cm,以实性为主(81.4%,35/43),边界多不清晰(55.8%,24/43),形态多不规则(88.4%,38/43),内部回声多不均匀(95.3%,41/43),多为单发(72.1%,31/43),Adler血流分级多为Ⅲ级(53.5%,24/43)。超声明确提示软组织肿物42例,另有1例患者肿物感不明显,超声提示为神经病变,瘢痕粘连。术后随访3个月~8年,出现复发并再次手术者22例,超声均直接提示复发,声像图表现均为回声不均匀的实性低回声,边界多不清晰(68.2%,15/22),形态多不规则(72.7%,16/22),Adler血流分级均为Ⅰ级。结论超声不仅可在术前明确肢体上皮样肉瘤的病变范围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术后亦可动态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上皮样肉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用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涛 于静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1284,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统称,早期诊断和治疗DDH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超声是影像学诊断DDH的首选方法,可全面观察髋关节结构,有助于临床评估DDH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统称,早期诊断和治疗DDH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超声是影像学诊断DDH的首选方法,可全面观察髋关节结构,有助于临床评估DDH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本文介绍超声用于DDH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分层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桐 杨勇 +4 位作者 李峰 李斌 王丹丹 陈涛 李建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的分层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3年2月—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肢体创面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 目的探讨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的分层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3年2月—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肢体创面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5~60岁,创面面积为7 cm×4 cm~14 cm×11 cm。皮瓣移植术前应用CDU准确定位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术中分层削薄SCIP皮瓣,修复11例患者的手部、前臂创面和3例患者的足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5 cm~15 cm×12 cm。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观察皮瓣供区内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并与术前CDU定位情况进行比对;测量皮瓣厚度。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和质地、供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肢腕、手功能进行评价,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患肢足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中观察到所有皮瓣供区内旋髂浅动脉浅支的深筋膜穿出点与术前CDU定位一致,二者距离均<10 mm;皮瓣厚度为5~8 mm,平均6.2 mm。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5~12个月,所有皮瓣外观和质地良好;供区创面均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患肢腕、手功能评定为优者9例、良者1例、可者1例;患肢足踝功能评定为优者1例、良者2例。结论CDU检查能够为分层削薄SCIP皮瓣提供术前精确的穿支定位,有助于优化皮瓣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术前设计不当导致的皮瓣坏死问题,提升手术安全性。此外,分层削薄SCIP皮瓣对供区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旋髂浅动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北京市超声医学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改革需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瑞娜 姜玉新 +6 位作者 陈涛 张莉 陈程 晋思琦 陈雪琪 杨筱 李建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6-973,共8页
目的分析目前继续医学教育(CME)模式的现状及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接受度及可行性,为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超声医学专业的在职医师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医师基本情况、当前CME... 目的分析目前继续医学教育(CME)模式的现状及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接受度及可行性,为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超声医学专业的在职医师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医师基本情况、当前CME的现状、新型CME模式的改革需求三部分。医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级别、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占科室成员的比例。当前CME的现状包括所在单位教学活动频率,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对目前CME制度的知晓度、满意度、对提升职业胜任力和工作负担的认可度,学分获取途径,继续教育不达标的原因等。新型CME模式的改革需求包括新型CME模式的参加意愿、学习内容、形式,对CME、继续职业发展(CPD)等概念的知晓度及对持续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学习理念的认可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级别组间的继续教育现状及改革需求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CME制度的知晓度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医院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5.25%(141/400)的医师对目前的CME制度了解不足。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称、医院级别的医师对CME制度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师对目前的CME制度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2.956,P=0.011),工作11~15年组医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工作20年以上组(P=0.017)。12.50%及8.75%的医师对目前的CME制度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医师反馈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便捷性及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不足。13.50%的医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职业胜任力没有帮助,20.75%、15.50%及39.75%的医师非常认同、认同及基本认同继续教育对工作造成负担。医师对CME这一概念的知晓率高于CPD(P<0.001),医师对“持续学习”及“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理念认同度分别为82.00%、73.50%。不同职称(初级/中级/副高及正高级)医师对“持续学习”理念的认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副高及正高级职称组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初级职称组(P=0.004)。医师建议CME宜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投票率为90.75%)、科研能力(投票率为63.75%)、教学能力(投票率为57.00%)、科普能力(投票率为39.50%)及英语(投票率为32.25%)等任何提高职业胜任力的内容。82.50%的医师希望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实现自主学习,35.75%(143/400)非常愿意、32.75%(131/400)愿意参加以医师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新型继续教育。结论当前的CME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医师具有明确的改革意愿和需求,开展新型CME对于提升CME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医学 医学教育 改革
原文传递
原发性周围神经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水苗苗 郭稳 陈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89,共2页
患者男,73岁,以左足主动背伸活动受限伴小腿疼痛3年余,近期逐渐加重于2023年3月16日入院,专科查体示:左足下垂畸形,足趾主动背伸活动受限,足背感觉减退。入院后于我科行神经超声检查提示:自大腿中下段至膝部腓总神经呈不均匀瘤样增粗,长... 患者男,73岁,以左足主动背伸活动受限伴小腿疼痛3年余,近期逐渐加重于2023年3月16日入院,专科查体示:左足下垂畸形,足趾主动背伸活动受限,足背感觉减退。入院后于我科行神经超声检查提示:自大腿中下段至膝部腓总神经呈不均匀瘤样增粗,长约16 cm,粗0.4~0.8 cm,远端累及腓浅神经于肌间走形节段,粗约0.4 cm,神经固有结构尚存在;神经束膜增厚呈异常丛状改变,部分节段神经外膜下可见梭形低回声环绕,短轴呈"煎蛋样"外观,低回声内可测及丰富血流信号(图1)。PET-CT提示患者腓总神经至腓浅神经节段摄取异常增高。组织活检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考虑患者腓总神经功能丧失时间较长,行腓总神经切除-下肢功能重建术(图2)及术后化疗,术后病理镜下可见中等偏大的淋巴瘤细胞弥漫分布,浸润脂肪组织及神经生长,考虑浸润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超声检查提示 神经外膜 感觉减退 组织活检 血流信号
原文传递
《AIUM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实践参考(2024版)》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于静淼 陈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2-835,共4页
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al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是髋白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的统称。美国超声医学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AIUM)是一个多学科协会... 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al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是髋白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的统称。美国超声医学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AIUM)是一个多学科协会,致力于通过专业和公共教育、研究、临床实践参数的开发以及对超声检查实践的认证,推动超声在医学中安全有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脱位 超声医学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对儿童运动损伤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贾静怡 王丹丹 陈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4-988,共5页
超声因其便携性、无辐射、可重复检查、高分辨率和动态扫描能力在儿童运动损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现有研究表明,超声能够对儿童运动损伤进行及时筛查,起到明确诊断、对其他影像学检查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成为损伤后治疗和缓解期间... 超声因其便携性、无辐射、可重复检查、高分辨率和动态扫描能力在儿童运动损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现有研究表明,超声能够对儿童运动损伤进行及时筛查,起到明确诊断、对其他影像学检查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成为损伤后治疗和缓解期间进行监测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但由于肌肉骨骼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对检查医师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检查 肌肉骨骼超声 运动损伤 损伤治疗 超声检查 影像学检查 动态扫描 明确诊断
原文传递
超声在儿童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梁春蕊 郭稳 陈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儿童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及反射的异常,临床上主要依赖于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通过神经肌肉活检确诊,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超声具有便携、无创、动态、可重复性,可一次多部位、双侧... 儿童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及反射的异常,临床上主要依赖于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通过神经肌肉活检确诊,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超声具有便携、无创、动态、可重复性,可一次多部位、双侧对比检查等优点,已在成人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功能 肌肉活检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重复性 实验室检查 超声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肌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杨洁 郭稳 陈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儿童肌肉病变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确,可以表现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精神)运动性疲劳、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以及不精确的局部疼痛等[1]。临床上经常依赖于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肌肉活检进行确诊。
关键词 肌肉病变 肌肉活检 张力过高 神经电生理检查 高频超声 运动性疲劳 智力低下 局部疼痛
原文传递
治疗一岁以下中心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13
作者 何靖楠 陈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6-769,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 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发生率很高,在荷兰,6个月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到3.7%。然而,在世界范围内,DDH的治疗方法却呈现多样化。关于最佳的治疗和随访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小儿骨科医师在患...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 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发生率很高,在荷兰,6个月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到3.7%。然而,在世界范围内,DDH的治疗方法却呈现多样化。关于最佳的治疗和随访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小儿骨科医师在患儿诊断为中心性DDH后立即使用支具或挽具进行治疗,而另一些医师则坚持“观望”政策进行初步观察。支具或挽具的选择以及临床随访的时间和频率也大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小儿骨科 临床随访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支具 随访方式 DDH 初步观察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迷芽瘤相关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14
作者 董荣芳 郭稳 +3 位作者 李楠 王子艺 孙晓淇 丁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迷芽瘤相关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neuromuscular choristoma-associated 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NMC-DF)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明确诊断为NMC-DF的病例7例,对其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迷芽瘤相关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neuromuscular choristoma-associated 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NMC-DF)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明确诊断为NMC-DF的病例7例,对其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4例患者的神经肌肉迷芽瘤(neuromuscular choristoma,NMC)及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DF)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明确CTNNB1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4例,年龄1~22岁,平均年龄7.1岁。病程3个月到10年不等。2例为复发后就诊病例。肿瘤位于大腿3例,小腿1例,上臂1例,颈部1例,影像学提示7例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神经增粗,4例为坐骨神经,1例为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全程瘤样增粗,2例为臂从神经,肿瘤与病变神经关系密切。7例病变的神经束内可见骨骼肌纤维,残存的神经纤维穿插其中,呈神经肌肉迷芽瘤的结构;肿瘤均具有典型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结构。免疫组织化学,NMC中部分肌纤维细胞核表达β-catenin(7/7),肌纤维结蛋白弥漫阳性,神经纤维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7/7);NMC-DF中β-catenin在肿瘤细胞核中呈散在阳性(7/7)。CTNNB1基因Sanger测序,3例c.121A>G(p.T41A)突变,1例c.134C>T(p.S45F)突变。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2~78个月,2例为复发后就诊,其中1例截肢后再次复发,其余无进展。结论NM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畸形性病变,神经干内可见异位的骨骼肌纤维,约80%的病例在病变神经周围软组织内伴发DF,组织形态与经典的DF相同,Wnt信号通路中的CTNNB1基因突变与二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TNNB1 c.134C>T(p.S45F)突变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神经肌肉疾病 基因 神经肌肉迷芽瘤
原文传递
基于CDU和DSA穿支定位的分层切取方案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勇 李斌 +7 位作者 李金勇 王丹丹 陈涛 王扬 徐小龙 李峰 王志新 钟文耀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皮瓣血管穿支和浅筋膜分支的精确定位,采用分层切取技术削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皮瓣血管穿支和浅筋膜分支的精确定位,采用分层切取技术削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分层切取方案削薄游离ALTF,修复前臂和手部创面13例(14块皮瓣)。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58岁,平均37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30~31.87 kg/m^(2),平均23.64 kg/m^(2)。皮瓣面积9 cm×6 cm~20 cm×13 cm;皮瓣切取厚度4~6 mm,平均5.2 mm。术前首先应用CDU确定穿支血管穿经阔筋膜的入口部位,并进行体表标记;利用DSA技术,于皮瓣切线位再次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及其分支在浅筋膜层的分布。基于术前精确的定位,术中于浅筋膜的深层和浅层之间分层切取削薄的ALTF。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14块皮瓣的穿支1~2条,穿支浅筋膜分支2~4条,术前穿支定位与术中穿支入口部位吻合,距离均小于1 cm。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7个月,平均3.2个月。除1例出现供区延迟愈合外,无其他供区并发症。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外观良好,无需二次修整。结论术前CDU和DSA精确定位穿支入口的部位和浅筋膜分支的分布,采用分层切取技术削薄ALTF,该方案有效降低了削薄皮瓣的切取难度,减少了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股前外侧皮瓣 修薄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头耻距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淑敏 陈涛 +5 位作者 于静淼 何靖楠 郭稳 王丹丹 秦晓婷 赵一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屈髋内收横切面股骨头与耻骨骨化中心间距离(头耻距)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行临床检查及髋关节超声检查的931例DD... 目的探讨屈髋内收横切面股骨头与耻骨骨化中心间距离(头耻距)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行临床检查及髋关节超声检查的931例DDH患儿及正常婴儿,同时进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头耻距测量,对各型髋关节的头耻距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rafⅠ型髋关节1359髋,GrafⅡa型274髋,GrafⅡb型166髋,GrafⅡc型31髋,Graf D型7髋,GrafⅢ型13髋,GrafⅣ型12髋,其头耻距分别为(0.34±0.07)cm、(0.35±0.08)cm、(0.35±0.08)cm、(0.51±0.11)cm、(0.67±0.09)cm、(0.95±0.26)cm、(1.27±0.30)cm。GrafⅠ型、GrafⅡa型与GrafⅡb型头耻距测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型间头耻距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耻距诊断髋关节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最佳诊断阈值为0.435 cm,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90.4%。结论屈髋内收横切面头耻距可反映髋关节的稳定性,最佳诊断阈值为0.4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婴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头耻距 髋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