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诱发电位用于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兰萍 李经 +5 位作者 王菊庭 吴玥 李基文 孙红 李秀芬 庞晓燕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16-221,共6页
选择糖尿病患者107例进行MEP、SEP、BAEP、ECochG联合检测。结果EP异常率:MEP65例,占61%;SEP88例,占83%;BAEP66例,占62%;ECochG101例,占94%。MEP异常与其他EP... 选择糖尿病患者107例进行MEP、SEP、BAEP、ECochG联合检测。结果EP异常率:MEP65例,占61%;SEP88例,占83%;BAEP66例,占62%;ECochG101例,占94%。MEP异常与其他EP间的卡方检验:与SEPX2=0.027,P=0.992;与BAEPX2=2.107,P=0.350;与ECoGX2=4.507,P=0.105。MEP各波与正常对照:t值为2.993~11.446,P=0.000。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下肢较上肢显著:MEPX2=4.219,P=0.04;SEPX2=11.748,P=0.001。听神经周围损害较中枢显著,P<0.005。神经损害与病程,血糖控制水平显著相关,γ值为0.243~0.367,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P BAEP SEP 中枢 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 诱发电位 听神经 水平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和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文立 刘敬忠 +3 位作者 牛世芹 刘旻 石怀银 韦立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只有 6 .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在 42 .4%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细胞中查见巨细胞病毒 ,而对照组中只有 3%查见了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因此认为巨细胞病毒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遗传病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东 高枫 陈清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线粒体遗传病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基底部梗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梅笑 蒙巍 +1 位作者 孙秀艳 陈天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脑桥基底部梗死 大脑半球病变 颈内动脉系统 脑桥梗死 临床症状 临床医生 血栓形成 临床征象 多样化 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文立 刘敬忠 +2 位作者 牛世芹 刘民 石怀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PCR的方法检查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情况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3 .3 %~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PCR的方法检查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情况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3 .3 %~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只有 6 .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差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在 42 .4%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中查见巨细胞病毒 ,而对照组中只有 3 %查到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差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相互关系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枫 李晓东 陈清棠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骨骼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情况。方法 从1例线粒体肌病和 1例脑肌病 (MERRF)患者骨骼肌活检标本中 ,提取总DNA ,以限制性内切酶PvuⅡ酶切 ,与mtDNA全长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结果 线粒体肌病和MERRF患... 目的 探讨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骨骼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情况。方法 从1例线粒体肌病和 1例脑肌病 (MERRF)患者骨骼肌活检标本中 ,提取总DNA ,以限制性内切酶PvuⅡ酶切 ,与mtDNA全长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结果 线粒体肌病和MERRF患者分别有 15kb和 5kb的mtDNA基因缺失。结论 mtDNA基因缺失是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脑肌病 线粒体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胡文立 刘敬忠 +2 位作者 牛世芹 刘民 石怀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63-663,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细胞病毒 CMV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桥脑出血
8
作者 胡文立 陈瑞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原发性桥脑出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胡文立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陈瑞芬自CT应用于临床后,对原发性桥脑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了进一步提高,使本病得到早期诊断,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现将我院19... 原发性桥脑出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胡文立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陈瑞芬自CT应用于临床后,对原发性桥脑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了进一步提高,使本病得到早期诊断,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现将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5月间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脑出血 原发性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3例报告
9
作者 汪颜 李基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3例报告汪颜,李基文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属于脑梗塞的一种腔隙综合征,少见,易误诊及漏诊,尤其在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1,女,58岁,入院前19天突然神志不清...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3例报告汪颜,李基文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属于脑梗塞的一种腔隙综合征,少见,易误诊及漏诊,尤其在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1,女,58岁,入院前19天突然神志不清,尿便失禁,经附近医院治疗2至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旁正中梗塞 综合征 脑梗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研究
10
作者 胡文立 焦俊杰 +2 位作者 陈天风 蒋涛 麻增林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者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及小脑梗死易发生梗死后出血,小脑出血性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 脑梗死 发病率 发病机理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梗塞23例临床特点分析
11
作者 董谦 胡文立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1999年第4期31-32,共2页
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现收集1997年5月~1999年5月我科住院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塞23例,并对病人不典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脑梗塞 头痛 基底动脉系统 小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许兰萍 《药物与人》 1998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前,脑卒中仍为世界第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具备如下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者容易引起脑卒中:一是衰老;二是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血液病;三是身体因素和嗜好,包括家庭史、... 目前,脑卒中仍为世界第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具备如下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者容易引起脑卒中:一是衰老;二是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血液病;三是身体因素和嗜好,包括家庭史、肥胖、性情急躁、妇女多胎、吸烟量大、颈椎病、饮食偏咸、喜食肥肉;四是血流变学明显异常,这里主要谈谈动脉硬化与降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三)高血压病与治疗
13
作者 许兰萍 《药物与人》 1998年第6期38-39,共2页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多国心血管病防治与监测的莫尼卡方案。自1984年起,我国吴英恺教授等专家组织16省市上万单位对北至大庆,南到湛江的550万人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国际相比属高发国家,...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多国心血管病防治与监测的莫尼卡方案。自1984年起,我国吴英恺教授等专家组织16省市上万单位对北至大庆,南到湛江的550万人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国际相比属高发国家,在28个国家中居第2位,且呈越往北越高的态势,北京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是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功能减退、排钠功能降低;肥胖、Ⅱ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4
作者 许兰萍 《药物与人》 1998年第4期24-25,共2页
人体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心脑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粘血症、高聚集状态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患者中血液流变学异常的阳性率要比正常人群高10~20倍。一.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因素有: (一)血细胞因素 1.红细... 人体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心脑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粘血症、高聚集状态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患者中血液流变学异常的阳性率要比正常人群高10~20倍。一.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因素有: (一)血细胞因素 1.红细胞压积(H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血液粘度 红细胞变形力 血细胞 血液流变学性质 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 血液流变学异常 高粘血症 缺血性中风
全文增补中
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文立 许俊堂 胡大一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自1958年Sussman首先应用溶栓疗法治疗脑梗死至今,仅文献报道已有近5000例患者接受该项治疗。近年来,由于对脑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心肌梗死溶栓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溶栓药物的问世,唤起人们对此疗法的重新关注。当... 自1958年Sussman首先应用溶栓疗法治疗脑梗死至今,仅文献报道已有近5000例患者接受该项治疗。近年来,由于对脑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心肌梗死溶栓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溶栓药物的问世,唤起人们对此疗法的重新关注。当前大规模溶栓研究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并发症 脑出血
原文传递
克-雅病的诊断与脑电图(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天风 李梅笑 夏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0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 CJD(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的诊断标准及脑电图。方法 :报告二例病例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 (痴呆、肌阵挛 )和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有助于 CJD的早期诊断 ,但确诊需脑病理检查。结论 :脑电图出现周期性同步放... 目的 :探讨 CJD(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的诊断标准及脑电图。方法 :报告二例病例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 (痴呆、肌阵挛 )和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有助于 CJD的早期诊断 ,但确诊需脑病理检查。结论 :脑电图出现周期性同步放电对 CJD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D 诊断 脑电图 克-雅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