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细菌感染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微循环状态改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冬晶 杨军 +4 位作者 戴桂英 卢毅 李鹏 郭树彬 何新华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652-657,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细菌感染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微循环状态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感染患者70例,根据入院5d内是否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分为压力性损伤组和非... 目的 分析急性细菌感染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微循环状态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感染患者70例,根据入院5d内是否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分为压力性损伤组和非压力性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营养状态评价、既往病史、急性感染病灶部位、机械通气及28d死亡情况;入院24、48、72h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乳酸、碱剩余、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舌下微循环监测参数(包括De Backer评分、小血管密度、微血管血流指数、血流不均一指数、灌流血管比例和灌流血管密度)。结果 共52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其中21例(40.4%)发生压力性损伤,作为压力性损伤组,其余31例为非压力性损伤组。24例(46.2%)患者最终诊断为脓毒症,压力性损伤组17例(81.0%),非压力性损伤组7例(22.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8d,共10例患者死亡,其中压力性损伤组4例(19.0%),非压力性损伤组6例(1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营养状态评价、基础疾病、感染病灶部位、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压力性损伤组入院72h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非压力性损伤组(P<0.05),且压力性损伤组与非压力性损伤组入院48h和72h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24h(P<0.05)。压力性损伤组入院24h平均动脉压低于非压力性损伤组(P<0.05),入院24、48、72h血乳酸水平均高于非压力性损伤组(P<0.05),碱剩余水平低于非压力性损伤组(P<0.05)。压力性损伤组入院24、48、72h的微循环流量指数、灌注血管比例和灌注血管密度均低于非压力性损伤组,血流不均一指数高于非压力性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压力性损伤组舌下微循环各参数的48h变化率与72h变化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在发生压力性损伤时,微循环状态发生异常,舌下微循环监测在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舌下微循环 急性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秋云 栾宁 +1 位作者 赵娜 鲁海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2期3082-3083,共2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RS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鼻内镜鼻窦手术... 目的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RS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鼻内镜鼻窦手术、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治疗,联合组选择鼻内镜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分)、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Lund-kenned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的疗效突出,能够彻底清除炎性因子,改善嗅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鼻窦手术 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听器对耳聋患者的耳鸣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丁秋云 栾宁 +1 位作者 赵娜 鲁海平 《当代临床医刊》 2019年第1期55-55,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助听器对耳聋患者的耳鸣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63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配戴助听器前与配戴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耳鸣残疾量表(THI)对病患进行测量,并比较其配戴前后THI评分情况。结果患者配戴助听器3个月和... 目的研究分析助听器对耳聋患者的耳鸣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63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配戴助听器前与配戴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耳鸣残疾量表(THI)对病患进行测量,并比较其配戴前后THI评分情况。结果患者配戴助听器3个月和6个月时的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50,P=0. 960),但与配戴前比较,其评分均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助听器可有效改善耳聋病患的耳鸣情况,通常配戴3月后其耳鸣情况就能取得比较稳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耳聋 耳鸣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