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析“人工智能教育”的双重含义
1
作者 蔡可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记者会上强调“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同期,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也提出“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二者发言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一关键...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记者会上强调“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同期,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也提出“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二者发言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一关键词,但细细辨析,二者的指向并不相同。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从几年前即已进入国家的战略布局。早在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到了“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再次提及人工智能教育,其目标就不再只是开设相关课程,而是“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目的是“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智能教育 中小学阶段 智能化教学 人工智能 统筹建设 科技变革 战略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中幼儿园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高宏钰 宋高阳 常馨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融合更加普遍,提升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成为构建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支撑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未来能否适应学前教育变革、胜任智...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融合更加普遍,提升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成为构建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支撑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未来能否适应学前教育变革、胜任智能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基于循序循证的研究方法,综合采用文本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构建幼儿园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智能教育态度、智能教育伦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能力和智能教育思维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相应的42个三级指标。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效度模型拟合较好,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作为引领幼儿园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发展的方向指引,为幼儿园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与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智能教育素养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学习变革:数据赋能的智能教育
3
作者 朱永海 《华夏教师》 2024年第31期3-6,10,共5页
为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人才需求,用“新基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学习者从容应对未来社会,智能教育必须把握社会场景升级到虚拟世界、人类“进化”到“机器智能+人”的关键特征,以及其背后变迁的基本逻辑—... 为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人才需求,用“新基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学习者从容应对未来社会,智能教育必须把握社会场景升级到虚拟世界、人类“进化”到“机器智能+人”的关键特征,以及其背后变迁的基本逻辑—数据赋能。本文提出智能教育基本途径,即创设人机交互环境:激发人体生命机能;构建人机融合环境:增强虚实互操作能力;强化人机共生环境:提升虚拟社会生存能力。最后指出未来教育质量取决于数据赋能下智能教育重构,从而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会 未来教育 人工智能 数据化 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教育扶贫视域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研修生态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佳健 林广成 +2 位作者 钊剑 林永胜 蔡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4-122,共9页
信息化技术不断赋能教育,在催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扶贫工作由解决贫困转向预防返贫,当前学界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教育治理贫困、预防返贫的实践相对较少,缺乏长效机制的落地实践。基于... 信息化技术不断赋能教育,在催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扶贫工作由解决贫困转向预防返贫,当前学界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教育治理贫困、预防返贫的实践相对较少,缺乏长效机制的落地实践。基于现实问题,本研究在精准教育扶贫视域下,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在后扶贫时代,围绕受援教师的高效成长与长效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研修生态。该生态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智慧化研修平台为载体,通过教育资源供给与生态激活机制,全面服务受援教师(学习者)的专业成长,激发了受援教师的内生力,盘活了当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修动能,在贫困治理、预防返贫、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育扶贫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者 智慧研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
5
作者 朱永海 张佳鑫 韩锡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正在重塑千行百业,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探讨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梳理了从经典的个性化学习,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正在重塑千行百业,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探讨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梳理了从经典的个性化学习,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再到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等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阐释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其次,分析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的两大核心要素及其特征:师生智能体及其强自主性和环境智能体及其强生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自我引导、内容生成、路径优化和群体智慧结构等新特征。最后,讨论了基于AIGC的个性化学习新形态的结构特征:凸显了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基于认知水平的生成式学习内容、适应内隐需求特征的千人千面的学习路径供给,以及基于群体智慧的学习机会选择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个性化学习 主体强自主性 环境强生成性 生成式学习 自我引导 群体智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课程支持的极简数智课堂应用
6
作者 蔡可 《基础教育课程》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融媒体课程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认知负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创新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融媒体课程的建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课程形态单一、学习脚本设计缺失、开发成本较高、对制约教学效果的相... 融媒体课程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认知负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创新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融媒体课程的建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课程形态单一、学习脚本设计缺失、开发成本较高、对制约教学效果的相关参数研究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需要升级数字教材,注重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创新,以应用为先导,妥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多方联动,将这种极简教育技术应用的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课程 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教育精准融合,构建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繁华 蔡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共6页
智能社会的发展对中小学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应推进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作为与大学办学延续的一体化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科研引领、融合创新,以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范式转型、深化教... 智能社会的发展对中小学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应推进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作为与大学办学延续的一体化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科研引领、融合创新,以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范式转型、深化教师培训模式转型、助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机制建设、赋能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并直面问题与挑战,厘清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内涵、表征、优势与误区,理论引领、实践导向,扎实稳妥地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精准融合,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精准融合 教育服务转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育数智新力量,开启教育新形态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可 念红志 赵子莹 《大数据时代》 2023年第3期58-80,共23页
当前在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全面赋能之下,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成为智慧教育的新形态。本文根据2022年11月16日,由中国互... 当前在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全面赋能之下,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成为智慧教育的新形态。本文根据2022年11月1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办的“智慧教育论坛”中的主旨演讲、主题演讲整理成文。论坛以“数智启新聚势,教育点亮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示智慧教育产学研用各方的阶段性成果和实践,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产学研用 信息通信网络 核心竞争力 阶段性成果 主旨演讲 新形态 主题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中小学阅读教育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正 刘健 +1 位作者 蔡可 贺敬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以AIGC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为中小学阅读教学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本文围绕阅读主体、场域、资源、模式和评价等核心要素的变化,探讨智能技术推动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系统性变革;从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阅读模式和... 以AIGC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为中小学阅读教学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本文围绕阅读主体、场域、资源、模式和评价等核心要素的变化,探讨智能技术推动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系统性变革;从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阅读模式和阅读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智能技术支撑中小学阅读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阅读 智能技术 教育转型
原文传递
未来学校治理:数据赋能治理体系设计
10
作者 周语亭 朱永海 《华夏教师》 2024年第31期14-16,共3页
伴随信息革命浪潮的持续推进,人类社会正加快步伐迈向数字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背景下,学校治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数据已然成为推动学校治理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未来学校治理成为提升教育效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核... 伴随信息革命浪潮的持续推进,人类社会正加快步伐迈向数字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背景下,学校治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数据已然成为推动学校治理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未来学校治理成为提升教育效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点。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社会的运行机制,探讨以“协同治理”为导向的学校治理体系架构重组的关键点,为促进未来学校协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数据治理 协同治理 数据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度量的三维模型语义部件定义方法
11
作者 谭小慧 朱晓 +2 位作者 贺振轩 杨洪鼎 李俊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50-3056,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度量的三维模型语义部件描述符计算方法.当三维模型发生缺失变化时,模型上点的全局描述符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两者变化的映射关系,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描述符变化量到对应部件的标签映射,可实现对部件的语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度量的三维模型语义部件描述符计算方法.当三维模型发生缺失变化时,模型上点的全局描述符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两者变化的映射关系,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描述符变化量到对应部件的标签映射,可实现对部件的语义特征提取.对于一族模型的标签化问题,本文利用提出的部件描述符计算方法,将模型中对称的部件统一化标签,解决了模型部件的对称部件快速标签化问题.使用半监督的方法,解决了族内模型的差异性问题.在公开COSEG数据集上进行模型部件自动语义标签化,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模型分割 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革实验室的教师在线集体学习过程研究
12
作者 魏戈 阿娜丽萨·萨尼诺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91,共21页
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线集体学习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了新赛道。然而,由于教师群体身份多元、对技术掌握水平有限、在线互动过程复杂、学习结果持续性弱等原因,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成效遭到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依... 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线集体学习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了新赛道。然而,由于教师群体身份多元、对技术掌握水平有限、在线互动过程复杂、学习结果持续性弱等原因,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成效遭到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依托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和拓展性学习理论所构建的变革实验室方法,可化解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难题。本研究以教育实习制度创新为例,在师范生、大学指导教师、小学指导教师、大学管理者和小学领导等多方参与者之间建立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对教师在线集体学习活动近一年的过程性深描发现,变革实验室方法不仅催化了多元教师主体的拓展性学习,自下而上地推动了教育实习的制度创新,而且激活了教师集体的变革能动性,保证了教师学习成果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从理论上提炼了教师在线集体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元素,为技术辅助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在线集体学习 变革实验室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拓展性学习 教育实习
原文传递
稳步迈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新常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众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当前,国内疫情总体防控形势向好。在防控意识与手段不松懈的前提下,各地中小学逐步复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不等于一切回归从前。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不可能也不应该在复课后失去用武之地。如何把战"疫"期... 当前,国内疫情总体防控形势向好。在防控意识与手段不松懈的前提下,各地中小学逐步复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不等于一切回归从前。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不可能也不应该在复课后失去用武之地。如何把战"疫"期间的问题与经验及时反思、系统总结和积累沉淀,用于开展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常态教学,已成为必要之举和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 相融合 常态教学 线上教学 线上线下 教育信息化 整合技术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高考语文命题何以引导教学改进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可 《基础教育课程》 2022年第15期4-10,共7页
自2020年新高考卷出现以来,体现语文素养综合性、整体性的试题比重越来越高,突出反映在阅读试题的命制上。本文结合近年的新高考试题,分析了高考语文考试命题运用新技巧并借助教材呈现的核心知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提出应变革试... 自2020年新高考卷出现以来,体现语文素养综合性、整体性的试题比重越来越高,突出反映在阅读试题的命制上。本文结合近年的新高考试题,分析了高考语文考试命题运用新技巧并借助教材呈现的核心知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提出应变革试题命制观念,以小情境、微任务起步,逐渐推动命题改革的深化,引导学生从关注“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这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命题 学科核心素养 解决问题 教学评一致 命题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息化教学到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考量及实践路向
15
作者 蔡可 《人民教育》 2025年第5期35-39,共5页
传统信息化教学与人工智能教育二者并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中,人工智能教育需要规避唯技术论,紧密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要进一步厘清概念内涵、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利用... 传统信息化教学与人工智能教育二者并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中,人工智能教育需要规避唯技术论,紧密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要进一步厘清概念内涵、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利用技术关联现实世界以及规范智能产品标准等。为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应用落地,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评价机制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完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逐步实现从信息化教学到人工智能教育的升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课程标准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学习行为可视化的区域智慧研修平台构建
16
作者 蔡可 李佳健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第10期10-13,共4页
网络研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网络研修还存在培训效果无从印证、评价管理低效等问题。基于智能技术与学习行为可视化理论构建的智慧研修平台,能够收集、分析参训教师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将其与教师能力评价... 网络研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网络研修还存在培训效果无从印证、评价管理低效等问题。基于智能技术与学习行为可视化理论构建的智慧研修平台,能够收集、分析参训教师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将其与教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匹配,以学习者画像的形式将培训过程与培训效果量化和显性化,从而显著提高网络研修质量和教师参与培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研修 人工智能 智慧研修平台 学习行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式、个性化与群智学习:探索数字教材实践应用新格局
17
作者 孙众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第S01期5-7,共3页
本文从确保教材功能的稳定性,正视数字教材诉求的多变性,开展数字教材的伴随式评价,体现基于数字教材的个性化学习管理,构建基于数字教材的群智化智慧共享等维度,探索数字教材教研实践应用新格局。
关键词 数字教材 教研新格局 伴随式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科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培养模式研究
18
作者 李雅婷 丁邦平 刘子嘉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09,共8页
科学教师是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师培养是对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回应,即强教必先强师。教学胜任力是科学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核心能力,通过对职前科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科学教师是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师培养是对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回应,即强教必先强师。教学胜任力是科学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核心能力,通过对职前科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对科学教师的培养进行综述和反思,发现当前主要存在培养体系复杂、培养方法单一两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教师教学胜任力三维结构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零基础教学基本功培养、模拟课堂培养、“创中学”高阶教学能力培养三段式职前科学教师培养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科学教育 教师教育 国优计划
原文传递
技术赋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模式转型——以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片区统编教材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19
作者 蔡可 《中国民族教育》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通过调整课程定位、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呈现方式、设计问题导向的实践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培训全过程,能有效缓解民族地区教师在统编教材培训中的工学冲突;通过智能化研修和伴随式专业成长,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可持... 通过调整课程定位、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呈现方式、设计问题导向的实践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培训全过程,能有效缓解民族地区教师在统编教材培训中的工学冲突;通过智能化研修和伴随式专业成长,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培训应注重理念与模式的转型,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教师学习支持服务,将培训项目实施视野扩大到社会化学习,推动培训、教学、研修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师在岗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培训转型:统编教材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科学史情境推理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卡伐利亚树的‘不育症’之谜”为例
20
作者 李雅婷 赵梓璇 齐沛锦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将“剧本杀”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创造了“科学史情境推理”的教学方式,基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进行大单元教学,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三节的主要... 将“剧本杀”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创造了“科学史情境推理”的教学方式,基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进行大单元教学,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三节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创新设计了“卡伐利亚树的‘不育症’之谜”一课。对科学史情境推理进行架构解析,形成该教学范式的四个主要步骤: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问题;推理论证,形成合理假设;方案设计,掌握科学方法;揭秘史实,体悟科学精神。对科学史与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做出了新的尝试,为情境教学、大单元教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实验教学 科学史教学 大单元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