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钢水钢缩短提钒冶炼铁水冶炼周期攻关及效果
1
作者 杨阳 刘明波 +2 位作者 李鸿荣 魏福龙 郑新泉 《水钢科技》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首钢水钢根据自身紧靠攀西钒钛磁铁矿区域优势,系统策划在3高炉实施高比例钒钛磁铁矿冶炼、3"转炉进行提钒冶炼;转炉冶炼采用"1+2"(1座提钒炉+2座炼钢炉),炼钢2座转炉炉消化铁水,转炉半钢冶炼周期≤22分钟。针对3^(#)高... 首钢水钢根据自身紧靠攀西钒钛磁铁矿区域优势,系统策划在3高炉实施高比例钒钛磁铁矿冶炼、3"转炉进行提钒冶炼;转炉冶炼采用"1+2"(1座提钒炉+2座炼钢炉),炼钢2座转炉炉消化铁水,转炉半钢冶炼周期≤22分钟。针对3^(#)高炉高比例钒钛矿冶炼铁水硫高于0.060%比例达80%以上、无铁水预脱硫的难题,采取含钒高硫铁水经提钒+半钢冶炼后经LF炉脱硫续接铸机,原LF炉普钢冶炼周期26分钟已经不满足生产需要,在增加脱硫任务情况下攻关LF工艺高效脱硫,缩短LF冶炼周期≤22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提冶炼 冶炼周期 LF冶炼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水钢皮带运输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作者 徐媖娜 刘健 周业勇 《水钢科技》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皮带运输机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转运设备,常见问题有安全基础设施安装不符合标准、设备功能缺失或失效、点巡检不到位、不执行检修标准等,本文针对首钢水钢皮带运输机在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功能及点巡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明确执... 皮带运输机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转运设备,常见问题有安全基础设施安装不符合标准、设备功能缺失或失效、点巡检不到位、不执行检修标准等,本文针对首钢水钢皮带运输机在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功能及点巡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明确执行标准,以降低皮带运输机发生故障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带运输 原料输送 机械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水钢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基础管理工作
3
作者 王波 王刚 《水钢科技》 2021年第2期15-18,23,共5页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当前水钢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钢铁路运输部门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强化安全管理的思路。努力把水钢铁路运输部门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和谐型部门.
关键词 铁路 运输 安全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钢2500m^(3)高炉上下部制度调整的摸索与实践
4
作者 郎黔 曾水根 周成林 《水钢科技》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主要对2020年2月份以来水钢4^(#)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影响炉况稳定顺行的原因,结合原因对上、下部制度进行调整,经过不断探索,保证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煤气流分布趋于稳定、合理,4^(#)高炉炉况实现了炉况长期稳定顺... 主要对2020年2月份以来水钢4^(#)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影响炉况稳定顺行的原因,结合原因对上、下部制度进行调整,经过不断探索,保证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煤气流分布趋于稳定、合理,4^(#)高炉炉况实现了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制度 长期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方法探索
5
作者 刘燕萍 《水钢科技》 2022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介绍了设备管理的意义,分析了钢铁企业设备检修管理方法,并结合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方法的创新思考,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生产设备 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钢水的回磷及防止措施
6
作者 周毅 董文文 《水钢科技》 2021年第3期10-12,共3页
为了减少转炉出钢后的钢水回磷,分析了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钢水回磷的机理,包括渣中(FeO)与脱氧剂反应、渣中(P_(2)O_(5))与脱氧剂反应、渣中(3CaO·P_(2)O_(5))直接同脱氧剂反应,探讨了出钢挡渣、脱氧合金化操作、钢包吹氩对钢水回... 为了减少转炉出钢后的钢水回磷,分析了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钢水回磷的机理,包括渣中(FeO)与脱氧剂反应、渣中(P_(2)O_(5))与脱氧剂反应、渣中(3CaO·P_(2)O_(5))直接同脱氧剂反应,探讨了出钢挡渣、脱氧合金化操作、钢包吹氩对钢水回磷的影响提出了防止回磷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出钢挡渣 钢水回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液中氧化铝夹杂物的形核生长及去除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Katsuhiro SASAI 顾尚军(译) +5 位作者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谢祥(译) 吴学林(译) 张东升(译) 陈倩(译) 《水钢科技》 2022年第2期49-62,共14页
在钢液Al脱氧实验的基础上,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Al脱氧机理。本研究的Al脱氧动力学考虑了界面性质的影响。Al脱氧机理包括,Al加入之后,Al_(2)O_(3)的形核和生长,以及脱氧平衡后,Al_(2)O_(3)夹杂的团聚和去除。Al_(2)O_(3)的形核数量... 在钢液Al脱氧实验的基础上,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Al脱氧机理。本研究的Al脱氧动力学考虑了界面性质的影响。Al脱氧机理包括,Al加入之后,Al_(2)O_(3)的形核和生长,以及脱氧平衡后,Al_(2)O_(3)夹杂的团聚和去除。Al_(2)O_(3)的形核数量密度为(0.72-1.62)×10^(14) m^(-3),随着过饱和程度的增加以及Al_(2)O_(3)核心与钢液界面张力的减小,形核数量密度增大。这些趋势可以用均相形核理论来解释。我们估算出,Al_(2)O_(3)形核的平均界面张力为1.43 N·m^(-1),频率因子为4.27X10^(35) m^(-3)·s^(-1),形核时间为0.01 s,平均形核速率为1.96x10^(16)m^(-3)·s^(-1)。加入Al后,在2.2-3.7 s内,通过钢液中过饱和[O]的扩散,Al_(2)O_(3)核心迅速生长为直径为2.0-2.6μm的Al_(2)O_(3)夹杂物。在随后的脱氧平衡中,随着钢液中[O]浓度的增加,Al_(2)O_(3)夹杂物的生长速率增加,其生长机理可以用Ostwald成熟理论来解释。同时,Al_(2)O_(3)团簇夹杂物随着凝聚力的增大而增大,夹杂物的凝聚既包括单夹杂物的合并,也包括上浮过程中的簇状夹杂物的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脱氧动力学 夹杂物 形核 扩散生长 Ostwald成熟 凝聚生长 腔桥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仪测定炼钢用增碳剂中氮元素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捷 廖玲莉 +2 位作者 徐仙莲 陈朝晖 刘燕萍 《水钢科技》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通过利用美国Leco公司TC500氧氮分析仪对炼钢用增碳剂中氮元素含量的分析条件和分析方法的探讨,实现利用氧氮仪分析炼钢用增碳剂氮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于快速判断炼钢用低氮... 本文通过利用美国Leco公司TC500氧氮分析仪对炼钢用增碳剂中氮元素含量的分析条件和分析方法的探讨,实现利用氧氮仪分析炼钢用增碳剂氮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于快速判断炼钢用低氮增碳剂的质量优劣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用增碳剂 热导法 仪器校准 分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钢90t铁水罐加盖运行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郎黔 刘欣 《水钢科技》 2019年第2期42-44,共3页
水钢的铁水运输至炼钢车间,采用一罐到底作业方式,炼铁到炼钢距离2.7公里,有1/3的坡度路程,铁水溫度1470℃-1490℃之间,采用撒保温覆盖剂方式减少灌口部分散热,正常工况下能减少铁水温降6水钢现有铁水罐受炼铁出铁条件和铁水罐数量多、... 水钢的铁水运输至炼钢车间,采用一罐到底作业方式,炼铁到炼钢距离2.7公里,有1/3的坡度路程,铁水溫度1470℃-1490℃之间,采用撒保温覆盖剂方式减少灌口部分散热,正常工况下能减少铁水温降6水钢现有铁水罐受炼铁出铁条件和铁水罐数量多、运输分散、存放场地有限等环节的限制,桶式铁水罐基本上全部处于敞口运行状态。装满铁水的铁水罐敞口运行,在到达炼钢车间等待向转炉内兑铁这段时间,铁水溫降较大,铁水罐罐沿结壳严重,导致部分铁水滞留罐内,形成枯罐铁,增加了铁损。本文介绍了水钢铁水罐加盖运行实践,通过铁水罐加盖,减少了从炼铁到炼钢的铁水溫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罐加盖 物理热 有害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五段式氧枪控制方法
10
作者 周毅 《水钢科技》 2022年第4期1-3,共3页
为了使转炉炼钢工人较好地掌提氧枪格位拉制方法,本文介绍了转炉吹炼五段式氧枪抢位拉制要点,即在转炉吹炼过程中,格位史化的顺序是①低-②高-③低-④高-③低,并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误区和关键点,使转炉炼钢工人能够容易地掌提抢位拉制方... 为了使转炉炼钢工人较好地掌提氧枪格位拉制方法,本文介绍了转炉吹炼五段式氧枪抢位拉制要点,即在转炉吹炼过程中,格位史化的顺序是①低-②高-③低-④高-③低,并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误区和关键点,使转炉炼钢工人能够容易地掌提抢位拉制方法,让转炉炼钢稳定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吹炼 转炉炼钢 稳定顺行 氧枪 格位 五段式 关键点 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Fe-Mn-Al-C钢的组织及性能
11
作者 Ivan GUTIERREZ-URRUTIA 高长益(译) +4 位作者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谢祥(译) 刘立德(译) 吴学林(译) 《水钢科技》 2021年第3期50-62,共13页
本文介绍了低密度Fe-Mn-Al-C钢的相结构、微观组织特点和相关的室温及低温性能遥低密度Fe-Mn-Al-C钢具有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同时提供了高达18%的减重,使其成为轻型耐碰撞汽车车身结构和低温工业中结构部件的优异材料。本文介绍了最... 本文介绍了低密度Fe-Mn-Al-C钢的相结构、微观组织特点和相关的室温及低温性能遥低密度Fe-Mn-Al-C钢具有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同时提供了高达18%的减重,使其成为轻型耐碰撞汽车车身结构和低温工业中结构部件的优异材料。本文介绍了最新的钢种设计方法。特别是,总结了L'1_(2)(Fe,Mn)_(3)AlC碳化物(资碳化物)和B2型富Ni或富Cu析出物的相结构及其变形行为遥未来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使这些钢成为工业应用的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钢 相结构 变形机制 强化机制 应变硬化机制 力学性能 低温力学性能 κ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马氏体钢的氢脆敏感性评估
12
作者 Kippei OGAWA Yu MATSUMOTO +6 位作者 Hiroshi SUZUKI Kenichi TAKAI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吴学林(译) 刘立德(译) 《水钢科技》 2020年第1期49-61,共13页
我们采用Si含量为1.67%的高Si(简称H-Si)和0.21%的低Si(简称L-Si)的回火马氏体钢,研究了拉伸速度、氢含量和温度对断裂强度和断裂表面形貌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低含氢量的L-Si钢的断裂表面呈现出从准解理(QC)断裂到疑似晶间(IG-like)... 我们采用Si含量为1.67%的高Si(简称H-Si)和0.21%的低Si(简称L-Si)的回火马氏体钢,研究了拉伸速度、氢含量和温度对断裂强度和断裂表面形貌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低含氢量的L-Si钢的断裂表面呈现出从准解理(QC)断裂到疑似晶间(IG-like)断裂再到晶间(IG)断裂的转变。与此相比较,在室温条件下,低含氢量的H-Si钢的断裂表面呈现出从QC断裂到IG-like断裂的转变。断裂表面形貌的转变可以通过含氢条件下的晶间强度与晶内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解释。在-196℃的温度条件下,氢既不降低断裂强度,也不改变断裂表面形貌。因此,在室温条件下的氢脆被认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施加应力的过程中,由于氢聚积和晶格缺陷的形成导致氢脆,二是在施加应力前,捕获的氢造成的氢脆。随着拉伸速度的下降,断裂强度下降,收敛为一个常数值(即下临界应力)。当断裂表面从IG断裂转变为IG-like断裂再到QC断裂时,为了获得下临界应力,需要降低拉伸速度。因此,对于每种类型的断裂表面,为了获得下临界应力,拉伸速度不应该是一个常数,而要通过试验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脆 回火马氏体钢 准解理断裂 晶间断裂 断裂强度 拉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淬火钢的冲击断裂行为
13
作者 Kazuaki OKADA Koji OBAYASHI +7 位作者 Yoshikazu TODAKA Nozomu ADACHI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谢祥(译) 刘立德(译) 吴学林(译) 《水钢科技》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我们研究了超真空渗碳和感应淬火热处理后的渗碳淬火钢的夏比冲击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含有不同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渗碳体的钢的裂纹扩展行为与组织的关系。真空渗碳是在1.3 mass%C的过共析成分进行的。在Acm和A_(1)之间的奥氏体和... 我们研究了超真空渗碳和感应淬火热处理后的渗碳淬火钢的夏比冲击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含有不同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渗碳体的钢的裂纹扩展行为与组织的关系。真空渗碳是在1.3 mass%C的过共析成分进行的。在Acm和A_(1)之间的奥氏体和渗碳体两相区内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加热温度进行感应淬火,以获得不同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渗碳体。当感应加热温度从1143 K降低到1043 K时,无论是淬火态试样,还是淬火+回火态试样,其裂纹扩展抗力都提高约30%。在感应加热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未溶解θ的止裂作用使试样具有高的裂纹抗力。相比之下,在经过低温处理的试样中,无论感应加热温度高低,裂纹扩展抗力几乎为恒定值,这种恒定的裂纹扩展抗力归因于裂纹扩展过程中发生的反复弯曲和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止裂 残余应力 未溶解的渗碳体 残余奥氏体 夏比冲击值 渗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钢精炼渣系的探讨
14
作者 周毅 《水钢科技》 2022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从82B高碳钢对硫含量的要求出发,分析了LF炉渣的组成对其容硫能力、流动性、钢渣界面张力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炉渣的基本组成为CaO-SiO_(2)-MgO-Al_(2)O_(3)的渣系及其最佳含量.通过强化转炉挡渣、优化脱氧、吹氩、温度控制,使82B... 本文从82B高碳钢对硫含量的要求出发,分析了LF炉渣的组成对其容硫能力、流动性、钢渣界面张力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炉渣的基本组成为CaO-SiO_(2)-MgO-Al_(2)O_(3)的渣系及其最佳含量.通过强化转炉挡渣、优化脱氧、吹氩、温度控制,使82B精炼过程脱硫率达到68%,产品硫含量达到0.006%的水平,较好地满足了产品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82B 精炼渣 脱硫率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钢铁协会》Vol.60(2020),No.12,P2731-2744炼钢精炼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15
作者 Naoki KIKUCHI 高长益(译) +4 位作者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谢祥(译) 刘立德(译) 吴学林(译) 《水钢科技》 2021年第2期45-62,共18页
本文回顾了过去60多年来炼钢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预测了将来的发展前景。在日本,铁水预处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降低精炼成本和提高钢的质量为目标,而现在,铁水预处理已能满足缩短处理时间、循环利用钢渣和使用多种资源的要求。在转... 本文回顾了过去60多年来炼钢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预测了将来的发展前景。在日本,铁水预处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降低精炼成本和提高钢的质量为目标,而现在,铁水预处理已能满足缩短处理时间、循环利用钢渣和使用多种资源的要求。在转炉精炼过程中,除了高速脱碳外,过程现象可视化和传感技术与数据科学技术结合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钢包冶金(二次精炼)中,钢水的快速处理和加热是关键技术。本文还简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炼钢工艺技术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预处理 转炉 钢渣 二次精炼 钢包冶金 夹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的热平衡计算
16
作者 Nirmal MADHAVAN Geoffrey Alan BROOKS +7 位作者 Muhammad Akbar RHAMDHANI Bapin Kumar ROUT Aart OVERBOSCH 魏福龙 高长益 叶雅妮 吴学林 张东升 《水钢科技》 2022年第4期49-62,共14页
我们建立了孩性氧气转炉(BOF)殊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用来定量地损述吹炼过程中的精炼动力学和热流的变化。以前的研究已经开发了通用模型来指述转炉炼钢过程的动力学和反应机型。对精炼期间热流的了解有助子从能源消耗和减少整体过剧热... 我们建立了孩性氧气转炉(BOF)殊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用来定量地损述吹炼过程中的精炼动力学和热流的变化。以前的研究已经开发了通用模型来指述转炉炼钢过程的动力学和反应机型。对精炼期间热流的了解有助子从能源消耗和减少整体过剧热量(热损失)的角度优化工巴。目前的工作旨在开发一种方法,一旦知道了精炼曲线,就可以知道吹炼期间的热流。在本研究中,解时热是根据Cicutti等人的工业试验和Imphos的试验工厂数据所对应的精炼曲线计算照。我们开发的模型揭示了,通过识别总体过刻热量形成的时间技,来进行过积优化的各种可能压。通过分杯Cicui的数据,可知,在6到14分钟的吹炼期间,平均产生7.5MJ/min/铁水的过剧热量,此外,本研究表明,废钢量、助效剂添加量和氧气流量等因数对精炼过程中整体过剂热量的优化利用起着重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动力学模型 过程控制 优化 微性氧气转炉炼钢 整体过刺热量 热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锰奥氏体钢的动态应变时效及伴生现象综述
17
作者 Motomichi KOYAMA Takahiro SAWAGUCHI +5 位作者 Kaneaki TSUZAKI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吴学林(译) 刘立德(译) 《水钢科技》 2018年第4期48-62,共15页
本文综述了有关哈德菲尔德钢和孪生诱导塑性钢的动态应变时效的最新研究结果。首先,根据Mn-C耦合和位错间隔原理,简要地介绍了一个动态应变时效机理模型及其控制因素,然后解释了动态应变时效对加工硬化能力、均匀延伸率、非均匀延伸率... 本文综述了有关哈德菲尔德钢和孪生诱导塑性钢的动态应变时效的最新研究结果。首先,根据Mn-C耦合和位错间隔原理,简要地介绍了一个动态应变时效机理模型及其控制因素,然后解释了动态应变时效对加工硬化能力、均匀延伸率、非均匀延伸率和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我们注意到院(1)动态应变时效对加工硬化过程中扩展位错的钉扎作用;(2)动态应变时效对拉伸过程中断裂演变的波特文勒夏特利埃带状效应;(3)动态应变时效对疲劳抗裂性的裂纹尖端硬化及软化效应。我们相信这个综述对设计延展性和抗疲劳性优异的现代高强度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变时效 加工硬化 高Mn奥氏体钢 早期断裂 疲劳 锯齿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镍亚稳奥氏体钢的疲劳性能
18
作者 Takuro OGAWA Motomichi KOYAMA +7 位作者 Yuri NISHIKURA Kaneaki TSUZAKI Hiroshi NOGUCHI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张东升(译) 吴学林(译) 刘立德(译) 《水钢科技》 2019年第1期49-61,共13页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试了Fe-19Cr-8Ni-0.05C钢和Fe-19Cr-8Ni-0.14C钢的疲劳性能。两种钢的疲劳极限取决于裂纹萌生临界应力幅值。由于奥氏体的稳定性,Fe-19Cr-8Ni-0.05C钢的疲劳极限达到了200MPa,这比Fe-19Cr-8Ni-0.14C钢的疲劳极...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试了Fe-19Cr-8Ni-0.05C钢和Fe-19Cr-8Ni-0.14C钢的疲劳性能。两种钢的疲劳极限取决于裂纹萌生临界应力幅值。由于奥氏体的稳定性,Fe-19Cr-8Ni-0.05C钢的疲劳极限达到了200MPa,这比Fe-19Cr-8Ni-0.14C钢的疲劳极限要高。虽然Fe-19Cr-8Ni-0.14C钢的动态应变时效有望提高疲劳极限,但是,由于相稳定性的显著增大,抵消了相变诱发塑性和相变诱发裂纹闭合效应,没有出现动态应变时效提高疲劳极限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碳 奥氏体不锈钢 相稳定 动态应变时效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钼钢蠕变石墨化的研究
19
作者 Tomotaka HATAKEYAMA Kota SAWADA +9 位作者 Kaoru SEKIDO Toru HARA Kazuhiro KIMURA 高长益(译) 叶雅妮(译) 吴学林(译) 张东升(译) 陈倩(译) 谢祥(译) 刘立德(译) 《水钢科技》 2022年第1期51-62,共12页
由于碳钢中的石墨化会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因此应避免碳钢中的石墨化。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碳钢和碳钼钢的石墨化发生在698K,但也有一些标准规定,碳钼钢的石墨化发生在738 K以上。然而,最近发现,在673 K时,0.3C钢的蠕变断裂发生了石墨化... 由于碳钢中的石墨化会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因此应避免碳钢中的石墨化。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碳钢和碳钼钢的石墨化发生在698K,但也有一些标准规定,碳钼钢的石墨化发生在738 K以上。然而,最近发现,在673 K时,0.3C钢的蠕变断裂发生了石墨化。在此,我们研究了0.3C、0.2C和0.5Mo钢的蠕变断裂的石墨化行为。结果表明,0.3C和0.2C钢的石墨化发生在指定温度673K以下,0.5Mo钢的石墨化发生在指定温度723K以下。此外,还得到了所有钢的石墨化的时间-温度-析出图(TTP图)。在0.3C和0.5Mo钢中,石墨被证实为细长石墨和球状石墨,而在0.2C钢中,石墨被证实为球状石墨。这表明,细长石墨和球状石墨的形成机理是不同的。高碳含量、高钼含量和高应力有利于长形石墨的形成,而高钼含量对球形石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此外,为了准确评估石墨化的风险,必须考虑时间和温度以及应力水平和两种类型石墨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显微检测 相变 长期蠕变 时间-温度-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钢中MgO和MgO·Al_(2)O_(3)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及夹杂物的演变
20
作者 Katsuyoshi OKUMOTO Kengo KATO +7 位作者 Hideki ONO Yoshihiko HIGUCHI 高长益 叶雅妮 张东升 谢祥 刘立德 吴学林 《水钢科技》 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
在高铬钢的精炼过程中,铝通常作为脱氧剂加入到钢液中,从而形成氧化铝(Al_(2)O_(3))和尖晶石(MgO-Al_(2)O_(3))等夹杂物,导致高铬钢疲劳失效和表面缺陷,因此,用户对高铬钢洁净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了解高铬钢中夹杂物的形成条件,减少其对... 在高铬钢的精炼过程中,铝通常作为脱氧剂加入到钢液中,从而形成氧化铝(Al_(2)O_(3))和尖晶石(MgO-Al_(2)O_(3))等夹杂物,导致高铬钢疲劳失效和表面缺陷,因此,用户对高铬钢洁净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了解高铬钢中夹杂物的形成条件,减少其对钢质量的危害是很重要的。在本研究中,首先研究了1873 K下17 mass%Cr钢液中MgO和MgO・Al_(2)O_(3)。形成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MgO在高铬钢中比在普通钢中更稳定。在高铬钢中,MgO和MgO-Al_(2)O_(3)稳定条件的边界向Al含量高、Mg含量低的方向移动。这一原因被认为是Cr和Mg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估算出Cr与Mg的相互作用参数为0.040,从而解释了MgO与MgO・Al_(2)O_(3)稳定条件的边界。建立了Fe-Cr-Al-Ca-Mg-O体系在1873 K时的相稳定图,用以评估铬对MgO、MgO・Al_(2)O_(3)和CaO-MgO-Al_(2)O_(3)(液态)稳定条件的影响。随后,研究了17 mass%Cr钢液中夹杂物在1873 K时的变化。通过研究MgO和MgO・Al_(2)O_(3)的稳定条件,对Cr钢液中夹杂物的变化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MgO夹杂 尖晶石夹杂 CaO-MgO-Al_(2)O_(3)夹杂 氧化铝夹杂 不锈钢 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