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犯罪地理创新研究框架
被引量:
6
1
作者
柳林
吴林琳
+2 位作者
宋广文
周素红
关美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8-1764,共17页
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
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的动态衡量及不同主体行为的交互等方面对犯罪发生的影响;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活动空间、环境暴露、群体分异、活动交互等维度的成果可拓展至犯罪地理研究。近年来,两大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缺乏从时空行为视角对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两者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在梳理犯罪地理中时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评述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时空活动对犯罪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基于犯罪地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构建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的框架,尝试推进该交叉领域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行为
犯罪地理
犯罪者
潜在受害者
警察
创新框架
原文传递
活动空间地理环境对居民即时情绪的影响:活动特征的调节效应
2
作者
张琳
周素红
关美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79-2492,共14页
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作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支持性环境,其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先前部分文献探讨居住区、城市等中宏观静态空间尺度的地理环境对情绪的直接作用,鲜少从微观动态视角考察日常活动空间的地理环境暴露水平及...
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作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支持性环境,其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先前部分文献探讨居住区、城市等中宏观静态空间尺度的地理环境对情绪的直接作用,鲜少从微观动态视角考察日常活动空间的地理环境暴露水平及其对居民即时情绪的直接影响,也尚未剖析活动特征对地理环境暴露与即时情绪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为此,本文获取广州市131名受访者在不同活动空间的实时环境数据、生态瞬时评估(EMA)记录、GPS轨迹和活动日志等,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揭示“内部固有属性”和“外界因素刺激”对即时情绪的直接效应以及调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属性,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暴露对即时情绪变化的解释力度更强,适宜的温度、减少噪声、提高环境安全度能直接改善居民情绪状态。个体活动特征在部分环境要素(温度、噪声、环境安全度)影响即时情绪的路径中发挥显著调节效应。通过调整活动特征能增强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暴露对即时情绪的益处并减轻环境污染导致的情绪风险。本文丰富了环境与情绪健康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改善城市居民情绪状态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本化的活动空间规划策略与环境优化及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暴露
即时情绪
活动特征
调节效应
日常活动空间
原文传递
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
被引量:
39
3
作者
李令军
王英
+3 位作者
张强
李金香
杨晓光
金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麦秸焚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华北平原冬小麦产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为偏南及偏东方向,其中以西南路径为主,污染最严重.(2)麦秸焚烧使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气态污染物中CO浓度升幅最明显、最迅速.(3)麦秸焚烧排放大量O3前体物,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致使O3浓度显著升高;NO白天由于O3大量消耗,浓度不高,但夜间随O3浓度的降低其浓度显著升高.(4)麦秸焚烧排放的颗粒物中,细颗粒浓度升幅最大,输送最快.(5)麦秸焚烧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差异明显,可用PM10/SO2,CO/SO2等比值反映麦秸焚烧污染强弱;麦收季节当两比值都明显增大时,配合源区分析,可判定是否受麦秸焚烧影响,并依此定量分析麦秸焚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贡献.(6)麦秸焚烧污染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天津与北京所受影响有很好的相关性.麦秸焚烧活动的无序性使该类污染变化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同一区域麦秸焚烧活动时间相对集中,往往形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麦秸焚烧
大气污染
源地
输送路径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犯罪地理创新研究框架
被引量:
6
1
作者
柳林
吴林琳
宋广文
周素红
关美宝
机构
广州
大学
地理
科学
与遥感学院公共安全
地理
信息
分析中心
辛辛那提
大学
地理
系
中山
大学
地理
科学
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8-176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77、42171218、42001171、4190117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A1515011065)。
文摘
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的动态衡量及不同主体行为的交互等方面对犯罪发生的影响;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活动空间、环境暴露、群体分异、活动交互等维度的成果可拓展至犯罪地理研究。近年来,两大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缺乏从时空行为视角对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两者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在梳理犯罪地理中时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评述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时空活动对犯罪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基于犯罪地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构建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的框架,尝试推进该交叉领域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时空行为
犯罪地理
犯罪者
潜在受害者
警察
创新框架
Keywords
space-time behavior
crime geography
offender
potential victim
police
innovation research framework
分类号
D917.3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活动空间地理环境对居民即时情绪的影响:活动特征的调节效应
2
作者
张琳
周素红
关美宝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
研究
院
中山
大学
地理
科学
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
地理与
资源
管理
系
/
香港中文大学
太空与
地球
信息科学
研究所
/
香港中文大学
未來城市
研究所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79-249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47、42271234、42071203)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3A1515011591)
+1 种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A04J4213)
香港研究资助局(14605920、14606922、C4023-20GF)。
文摘
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作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支持性环境,其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先前部分文献探讨居住区、城市等中宏观静态空间尺度的地理环境对情绪的直接作用,鲜少从微观动态视角考察日常活动空间的地理环境暴露水平及其对居民即时情绪的直接影响,也尚未剖析活动特征对地理环境暴露与即时情绪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为此,本文获取广州市131名受访者在不同活动空间的实时环境数据、生态瞬时评估(EMA)记录、GPS轨迹和活动日志等,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揭示“内部固有属性”和“外界因素刺激”对即时情绪的直接效应以及调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属性,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暴露对即时情绪变化的解释力度更强,适宜的温度、减少噪声、提高环境安全度能直接改善居民情绪状态。个体活动特征在部分环境要素(温度、噪声、环境安全度)影响即时情绪的路径中发挥显著调节效应。通过调整活动特征能增强日常活动空间地理环境暴露对即时情绪的益处并减轻环境污染导致的情绪风险。本文丰富了环境与情绪健康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改善城市居民情绪状态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本化的活动空间规划策略与环境优化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
地理环境暴露
即时情绪
活动特征
调节效应
日常活动空间
Keyword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xposure
momentary mood
activity attribute
moderating effect
daily activity space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K90-0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
被引量:
39
3
作者
李令军
王英
张强
李金香
杨晓光
金军
机构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中央民族
大学
生命与环境
科学
院
香港中文大学
地理与
资源
管理
系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基金
国家“985工程”专项资助(编号:CON985-3-3)
文摘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麦秸焚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华北平原冬小麦产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为偏南及偏东方向,其中以西南路径为主,污染最严重.(2)麦秸焚烧使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气态污染物中CO浓度升幅最明显、最迅速.(3)麦秸焚烧排放大量O3前体物,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致使O3浓度显著升高;NO白天由于O3大量消耗,浓度不高,但夜间随O3浓度的降低其浓度显著升高.(4)麦秸焚烧排放的颗粒物中,细颗粒浓度升幅最大,输送最快.(5)麦秸焚烧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差异明显,可用PM10/SO2,CO/SO2等比值反映麦秸焚烧污染强弱;麦收季节当两比值都明显增大时,配合源区分析,可判定是否受麦秸焚烧影响,并依此定量分析麦秸焚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贡献.(6)麦秸焚烧污染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天津与北京所受影响有很好的相关性.麦秸焚烧活动的无序性使该类污染变化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同一区域麦秸焚烧活动时间相对集中,往往形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关键词
北京
麦秸焚烧
大气污染
源地
输送路径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犯罪地理创新研究框架
柳林
吴林琳
宋广文
周素红
关美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原文传递
2
活动空间地理环境对居民即时情绪的影响:活动特征的调节效应
张琳
周素红
关美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
李令军
王英
张强
李金香
杨晓光
金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