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养殖海鲷弧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质粒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军 叶军 +2 位作者 傅慰亭 胡应劭 徐怀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 从发病海鲷( Sparussarba) 中共分离到51 株弧菌( Vibrio) ,经API20E 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 和Blanch 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 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 V.alginolyticus) (24 株) , 创伤弧菌( V.vulnificus) (12 株) 和副溶血弧菌( V.parahaemolyticus)(7 株) ,火神弧菌( V.logei)(4 株) ,远洋弧菌Ⅱ菌( V.pelagius Ⅱ)(2 株) ,河弧菌( V.fluvialis)(1 株) 和地中海弧菌( V.mediterranei)(1 株) 。其中3 种优势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证实对海鲷有致病性。另外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了51 株菌对16 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发现所有菌株对ceftriaxone,链霉素,萘啶酮酸和利福霉素敏感,几乎所有菌株对ceftazidime , netilimicin ,氯霉素和sulfamethoxazole 敏感.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60 .8 % ) ,cefuroxime(66-7 % ) ,丁胺卡那霉素(55 % ) ,卡那霉素(58-8 % ) 和三甲氧苄氨嘧啶(76-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鲷 弧菌 弧菌病 药敏试验 质粒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市售蒲公英及其混淆品土公英的DNA指纹鉴别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曹晖 毕培曦 邵鹏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包括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和随意引物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方法扩增蒲公英及其6种土公英混淆品的基因组DNA,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DNA带型差异可...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包括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和随意引物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方法扩增蒲公英及其6种土公英混淆品的基因组DNA,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DNA带型差异可鉴别蒲公英和土公英混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鉴定 蒲公英 聚合酶链式反应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地区养殖平鲷的病原菌(溶藻胶弧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军 冯娟 +3 位作者 刘旭 李秋凤 徐怀恕 胡应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平鲷(Sparussarba)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珍贵海产品之一,在香港附近海域有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给这一经济鱼种的养殖造成巨大损失... 平鲷(Sparussarba)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珍贵海产品之一,在香港附近海域有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给这一经济鱼种的养殖造成巨大损失[Woo等1995]。迄今报道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鲷 溃疡病 溶藻胶弧菌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西贡滨珊瑚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羿 彭子成 +4 位作者 韦刚健 陈特固 P.O.Ang 贺剑峰 刘桂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9,共9页
用ICP-MS技术测定了位于珠江口西岸香港西贡滨珊瑚在1991~2002年(分辨率达到0.5a)的稀土元素(REE)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香港滨珊瑚REE具有Ce负异常、重稀土富集这种典型的海水相分布模式。香港滨珊瑚中REE含量处于目前已见报道中的高值范... 用ICP-MS技术测定了位于珠江口西岸香港西贡滨珊瑚在1991~2002年(分辨率达到0.5a)的稀土元素(REE)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香港滨珊瑚REE具有Ce负异常、重稀土富集这种典型的海水相分布模式。香港滨珊瑚中REE含量处于目前已见报道中的高值范围,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珊瑚的REE含量相当。通过与不同地区的比较,香港珊瑚高REE含量很可能就是毗邻的珠江水体高REE的直接反映,而且同南海北缘半封闭边缘海的性质有关。香港珊瑚REE的来源主要为珠江口及其相邻的陆缘沉积物。此外,1991~2002年香港珊瑚REE含量年际下降趋势十分明显,Ce负异常和重稀土富集的程度也呈加剧的趋势,分布模式向海水相转化。REE含量与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0.9),而且重稀土与海平面的相关系数优于轻稀土。上述结果揭示了热带滨珊瑚对近期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所引起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滨珊瑚 珠江口 海平面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河流及近海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涛 陶澍 +2 位作者 贾振邦 林健枝 王保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采集并测定了香港重点监测河流河口及近海处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 ;对比了沉积物与孔隙水、孔隙水与上覆水、经过不同处理的孔隙水以及加入重金属前后沉积物与孔隙水的毒性 ,并进行了浸提实验及其毒性测定 .研... 采集并测定了香港重点监测河流河口及近海处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 ;对比了沉积物与孔隙水、孔隙水与上覆水、经过不同处理的孔隙水以及加入重金属前后沉积物与孔隙水的毒性 ,并进行了浸提实验及其毒性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 ,当重金属的含量很低时 ,沉积物孔隙水中硫化物和非离子氨可能是引起孔隙水毒性的最主要因素 ;在SEM AVS小于 1的情况下 ,沉积物的毒性与SEM AVS的值无关 ,其毒性取决于沉积物中AVS及其他有机物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沉积物 MICROTOX 孔隙水 毒性 河流 近海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食用菌研究及开展的回顾与展望——生物转化技术使木质纤维素废料转化为食用菌和食品补充剂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树庭 赵铭(译)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共3页
本文调查早期人们将木质纤维素材料进行转化的努力 ,同时也将其确定为纤维素生物量 ,包括 :半纤维素 (hemicellulose)、纤维素 (cellulose)和木质素(lignin) ,作为原材料来生产食、药用菌。这些领域涵盖了食用菌生活史的研究以及遗传、... 本文调查早期人们将木质纤维素材料进行转化的努力 ,同时也将其确定为纤维素生物量 ,包括 :半纤维素 (hemicellulose)、纤维素 (cellulose)和木质素(lignin) ,作为原材料来生产食、药用菌。这些领域涵盖了食用菌生活史的研究以及遗传、育种的应用 ,所有研究均试图改善菌种质量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木质纤维素。近十年来 ,科学家也致力于探索发展新学科———“蕈菌生物学” (Mushroombiology)取代“蕈菌学” (Mushroomolo gy)、“蕈菌产品” (Mushroomproducts)区别于“蕈菌生产”(Mushroomproduction) ;“保健品” (Nutraceuticals)区别于“滋补品” (Nutriceuticals)。食用菌科学研究推动发展了食用菌产业及其相关的食用菌栽培和生产 ,因此 ,食用菌生物技术产生出食用菌产品及其相关的食用菌衍生 (物 )产品 (mushroomderivatives) (食用菌滋补品 /食品补充剂 )。这就是现代食用菌基础工业的两个分支。通过对 2 1世纪人类健康潜在影响的预测 ,回顾世界食用菌及其产品的市场产值状况 ,得出结论 :“非绿色革命” (nongreenrevo lution)。“非绿色革命”已经并将继续保持对全球长期食营养、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再生资源和经济及社会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应该强调的是 ,优质、讲信誉的食用菌产品及其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利用 生物技术 遗传学 生活史 非绿色革命 食用菌 木质纤维素 食品补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树庭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2期3-5,共3页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序论据化石考古的发现,蕈菌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晋纪晚古生代(LowercretaciousPeriod)已经存在,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要早得多。...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序论据化石考古的发现,蕈菌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晋纪晚古生代(LowercretaciousPeriod)已经存在,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要早得多。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最原始的人类就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 生物学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菌生物技术的现代观及其对全球福祉事业的影响(二)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树庭 《食药用菌》 2014年第5期243-248,共6页
6中国的蕈菌产业 中国因具有广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而十分利于蕈菌生长,因此蕈菌种类繁多。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产生了大量不可食用的作物,作物秸秆,以及森林和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这些都可... 6中国的蕈菌产业 中国因具有广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而十分利于蕈菌生长,因此蕈菌种类繁多。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产生了大量不可食用的作物,作物秸秆,以及森林和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这些都可作为蕈菌栽培的原料。虽然中国的蕈菌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最近的35年才是其快速蓬勃发展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 生物技术 农业固体废弃物 事业 作物秸秆 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
9
作者 张树庭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3期6-7,共2页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V蕈菌生物技术(MushroomBiotechnology)蕈菌生物技术是研究与蕈菌产品有关系的学科,包括蕈菌生物学,发酵技术,生化加工以及市场学和管...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V蕈菌生物技术(MushroomBiotechnology)蕈菌生物技术是研究与蕈菌产品有关系的学科,包括蕈菌生物学,发酵技术,生化加工以及市场学和管理学等(图4)。蕈菌生物技术中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Xun菌 生物学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菌生物技术的现代观及其对全球福祉事业的影响(一)
10
作者 张树庭 《食药用菌》 201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当今人类的福祉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地区性食物短缺,人类健康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些问题会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而愈加严重。我们迫切需要掌握公平有效的全球性的知识和技术。这三大挑战,特别是人类健康损害的发生不仅仅... 当今人类的福祉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地区性食物短缺,人类健康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些问题会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而愈加严重。我们迫切需要掌握公平有效的全球性的知识和技术。这三大挑战,特别是人类健康损害的发生不仅仅局限于贫困国家或社会的贫困阶层。事实上,那些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活的高学历富裕家庭也有很多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所谓的"富裕病"。这些健康问题的发生导致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提高了消费者和纳税人的生活成本,并使劳动力成为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不管是人类还是国家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蕈菌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其衍生产品是很好的膳食补充剂(滋补药),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蕈菌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压力。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食用蕈菌消费能力日益提高,给世界蕈菌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药用蕈菌进入全球医疗保健体系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需要通过探索野生蕈菌的生物多样性来不断发现新的品种资源,通过遗传操作和医药制造技术,开发新的生物功能材料。从事蕈菌行业的农民、生产商、出口商和科研人员等,都要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性环境,通力合作,以推动世界蕈菌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世界蕈菌生产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如中国、印度、波兰和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尤其是中国,近年来食用蕈菌和药用蕈菌的产量都大幅增加,如2011年的蕈菌产量为2 570万吨,其中包括了药用蕈菌,如灵芝属的110 027吨,占到世界生产总量的85%,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一些新的蕈菌品种在中国也有栽培和销售。近35年来,我看到中国的蕈菌产业发展变化,确实是惊人的。我从事蕈菌工作已有50多年,我坚信,蕈菌及其衍生产品对人类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周期 营养药 膳食补充剂 生物技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生产之挑战”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在香港召开
11
作者 薛彦 《大豆通报》 2005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 香港 “中国大豆生产之挑战”学术研讨会 行业管理 大豆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赛马场草地跑道建造及护养
12
作者 李賢祉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赛马场 香港 护养 跑道 草地 英国殖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口服微胶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鲈鱼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32
13
作者 余俊红 沈继红 +4 位作者 王祥红 王宝坤 纪伟尚 胡应劭 徐怀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制备的微胶囊疫苗平均粒径为 4 5.5μm ,平均含菌量为 2 .79× 10 9mg- 1干粉。将此微胶囊疫苗及全细胞疫苗直接拌入饵料口服免疫接种鲈鱼幼鱼 ,1周后以W - 1活菌攻毒 ( 2 .5×10 6CFU /尾 )。结果表明 ,微胶囊疫苗组的 1周累积死亡率 ( 4 1.7% )低于全细胞疫苗组 ( 4 5.0 % ) ,均低于对照组 ( 95.0 % )。 2个免疫组都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微胶囊疫苗组和全细胞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56.1%和 5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鲲弧菌 口服微胶囊疫苗 制备 免疫保护力 弧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丛茶水提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88
14
作者 郑善元 陈填烽 +1 位作者 郑文杰 黄荫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17-2423,共7页
研究了白叶和凤凰两种单丛茶水提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丛茶水提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734 nm,体系稳定时间为6 min;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515 nm,体系稳定时间为30 min。单丛... 研究了白叶和凤凰两种单丛茶水提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丛茶水提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734 nm,体系稳定时间为6 min;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515 nm,体系稳定时间为30 min。单丛茶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快速地抑制溶液中DPPH和ABTS自由基的形成及其特征吸收峰。在选定的反应体系中,白叶单丛茶(Ⅰ,Ⅱ)、凤凰单丛茶(Ⅲ,Ⅳ)和标准抗氧化剂Trolox对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6.9,25.5,28.0,31.7和85.2μg.mL-1,说明单丛茶水提物的总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Trolox。对于DPPH自由基,4种单丛茶的IC50值分别为49.8,41.6,47.3和64.5μg.mL-1。实验结果显示,单丛茶水提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且对水溶性自由基的抑制率明显高于脂溶性自由基,作为功能食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水提物 抗氧化活性 ABTS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杂环化合物SPO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逸波 郑文杰 +3 位作者 黄峙 杨芳 刘杰 陈填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66-1871,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硒杂环化合物1,2,5-硒二唑并[3,4-d]嘧啶-5,7-(4H,6H)-二酮(SPO)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DPPH自由基体系的测定波长为515nm,稳定时间为30 min,而ABTS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734 nm... 研究了一种新型硒杂环化合物1,2,5-硒二唑并[3,4-d]嘧啶-5,7-(4H,6H)-二酮(SPO)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DPPH自由基体系的测定波长为515nm,稳定时间为30 min,而ABTS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734 nm,体系在6 min内达到稳定。SPO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快速地抑制溶液中DPPH和ABTS自由基的形成及其特征吸收峰。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中,SPO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5.2和36.5μmol.L-1,该活性可与标准抗氧化剂Trolox相比拟,且明显优于作为阳性对照的BHA和BHT。实验的结果显示硒杂环化合物在抗氧化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杂环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DPPH AB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耳环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李药兰 李克明 +3 位作者 苏妙贤 梁锦堂 陈玉武 张永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对抗炎中药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活性追踪的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聚酰胺、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tricetiflavan(5... 目的:对抗炎中药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活性追踪的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聚酰胺、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tricetiflavan(5,7,3′,4′,5′-pentahydroxylflavan)(1),myricitrin(myri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2),quercitrin(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3),quercetin(4),methyl gallate(5)和gallic acid(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陔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被发现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猴耳环 化学成分 体外抗病毒活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组成和分子量 被引量:23
17
作者 林雨露 张俐娜 +5 位作者 金勇 陈莉 张玫 韩宏伟 张志强 陈立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PCM3 II、ab PCM4 I、ab PCM4 II,并从培养液中提取一种多糖ab PCM0 .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和1 3C NMR分析结果表明ab PCM0至ab PCM3 I多糖主要由α (1→ 3 ) D 葡萄糖、α D 甘露糖、β D 半乳糖和乙酰葡萄糖胺组成 ,而且随提取过程进行 ,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 ,即从杂多糖到α 葡聚糖 .ab PCM3 II、ab PCM4 I和ab PCM4 II则主要是 β (1→ 3 ) D葡聚糖 .有趣的是 ,α 葡聚糖和 β 葡聚糖共存在该菌丝体的碱水提取液中 .由粘度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多糖的特性粘数 [η]和重均分子量Mw .ab PCM0、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和ab PCM4 II多糖的Mw 值分别为 7 7× 1 0 4、5 2× 1 0 4、5 0× 1 0 4、2 4 3× 1 0 4、65 2×1 0 4和 2 5 5× 1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茯苓菌丝体 多糖 分离 组成 分子量 气相色谱 特性粘数 光散射 中药 药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AFLP指纹和标记基因序列看我国养殖的四种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志勇 柯才焕 +2 位作者 王艺磊 何家齐 朱嘉濠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3-98,共6页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比较,发现九孔鲍与杂色鲍之间遗传趋异很小,只达到不同地方群体差异的水平;皱纹盘鲍与盘鲍趋异较大,可以认为是属于不同亚种。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鲍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指纹 九孔鲍 皱纹盘鲍 养殖 杂色鲍 亲缘关系 标记基因 DNA序列 亚种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高赖氨酸蛋白(LRP)基因籼稻恢复系的获得 被引量:19
19
作者 唐俐 刘巧泉 +2 位作者 邓晓湘 武小金 辛世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8-1251,共4页
将四棱豆中高赖氨酸含量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恢复系R893中,获得了较好表达高赖氨酸含量蛋白基因、且无抗生素选择标记的籼稻恢复系C28。赖氨酸分析结果表明,C28为3.752 mg/g,对照R893为3.503 mg/g;杂交组合准S/C28为3.338 mg/g,对照准S/R... 将四棱豆中高赖氨酸含量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恢复系R893中,获得了较好表达高赖氨酸含量蛋白基因、且无抗生素选择标记的籼稻恢复系C28。赖氨酸分析结果表明,C28为3.752 mg/g,对照R893为3.503 mg/g;杂交组合准S/C28为3.338 mg/g,对照准S/R893为3.175 mg/g。转基因水稻的赖氨酸含量都有所提高。但C28的结实率为76.37%,而R893为78.56%,转基因恢复系略低于对照;准S/C28为76.63%,对照准S/R893为89.35%,转基因的杂种极显著地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转化 赖氨酸 无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马双成 毕培曦 +2 位作者 黄荣春 Spencer Hon-Sun LEE Song-Fong LEE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寻找金银花中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成分,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细胞病变法进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采用RP-HPLC方法进行定量方法的研究。结果:分离得到了13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和咖啡酸... 目的:寻找金银花中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成分,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细胞病变法进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采用RP-HPLC方法进行定量方法的研究。结果:分离得到了13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和咖啡酸、咖啡酸甲酯,确认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并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金银花中的 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和咖啡酸的含量。结论: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为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定量方法准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感染 定量研究 金银花药材 酸类 HPLC方法 咖啡酰奎宁酸 定量方法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法 咖啡酸甲酯 薄层层析 类化合物 有效成分 柱层析 重复性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