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赛马场草地跑道建造及护养
1
作者 李賢祉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赛马场 香港 护养 跑道 草地 英国殖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组成和分子量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雨露 张俐娜 +5 位作者 金勇 陈莉 张玫 韩宏伟 张志强 陈立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PCM3 II、ab PCM4 I、ab PCM4 II,并从培养液中提取一种多糖ab PCM0 .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和1 3C NMR分析结果表明ab PCM0至ab PCM3 I多糖主要由α (1→ 3 ) D 葡萄糖、α D 甘露糖、β D 半乳糖和乙酰葡萄糖胺组成 ,而且随提取过程进行 ,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 ,即从杂多糖到α 葡聚糖 .ab PCM3 II、ab PCM4 I和ab PCM4 II则主要是 β (1→ 3 ) D葡聚糖 .有趣的是 ,α 葡聚糖和 β 葡聚糖共存在该菌丝体的碱水提取液中 .由粘度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多糖的特性粘数 [η]和重均分子量Mw .ab PCM0、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和ab PCM4 II多糖的Mw 值分别为 7 7× 1 0 4、5 2× 1 0 4、5 0× 1 0 4、2 4 3× 1 0 4、65 2×1 0 4和 2 5 5× 1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茯苓菌丝体 多糖 分离 组成 分子量 气相色谱 特性粘数 光散射 中药 药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AFLP指纹和标记基因序列看我国养殖的四种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志勇 柯才焕 +2 位作者 王艺磊 何家齐 朱嘉濠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3-98,共6页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比较,发现九孔鲍与杂色鲍之间遗传趋异很小,只达到不同地方群体差异的水平;皱纹盘鲍与盘鲍趋异较大,可以认为是属于不同亚种。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鲍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指纹 九孔鲍 皱纹盘鲍 养殖 杂色鲍 亲缘关系 标记基因 DNA序列 亚种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4种乡土阔叶树种枯落叶分解能力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浩 庄雪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95-2403,共9页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和黎蒴(Castanopsis fissa Rehd.et Wils.)4种华南乡土阔叶树种枯落叶在阔叶混交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和黎蒴(Castanopsis fissa Rehd.et Wils.)4种华南乡土阔叶树种枯落叶在阔叶混交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下的分解能力。4个树种枯落叶的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樟树>米老排>火力楠>黎蒴,它们在混交林中的分解速率均大于松林。4个树种枯落叶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模型,分解系数(K)在混交林中均大于人工林,且在两种林地中均表现为樟树>米老排>火力楠>黎蒴。不同时间枯落叶养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4个树种枯落叶的N元素分解均出现先富集,后释放的特点,但仅在松林下出现N元素的净释放;K元素释放方式表现为先释放,后富集,仅在阔叶林下出现K元素净释放;Ca、Mg和B元素均表现为分解前期少量富积,之后开始大量释放的变化趋势,它们在阔叶林和松林下均出现净释放。4个树种在P元素释放方式上差异较大,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种 枯落叶 人工林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团花黄酮类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英文)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药兰 王辉 +4 位作者 范兆永 苏妙贤 薛珺一 李婷 岑颖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40-743,765,共5页
从水团花乙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圣草酚(2)、槲皮素(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 从水团花乙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圣草酚(2)、槲皮素(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和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三个黄酮苷元1、2和3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柯萨奇B3型病毒(CVB3)活性,反之,3个黄酮苷均不显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花 黄酮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前后日本血吸虫尾蚴可溶性虫体蛋白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琳琳 吕志跃 +7 位作者 胡旭初 胡斐 曹爱莲 郑焕钦 黎明涛 余新炳 冯明钊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各分离出至少1277、1173个清晰、独立的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为72.7%,大多数蛋白点相对分子量处于22000~95000范围内,理论等电点为5~8。尾蚴经紫外线致弱前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蛋白于致弱尾蚴中表达消失,12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增强,未见新增表达蛋白。其中13个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悉其肽指纹图谱、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及表达水平变化等相关信息。结论利用二维电泳、MALDI-TOF-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13个致弱尾蚴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高免疫保护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紫外线 双向电泳 质谱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Sj16蛋白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希 周何军 +5 位作者 吕志跃 张双民 胡少敏 郑焕钦 冯明钊 吴忠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在大肠埃希菌中对重组pGEX-4T-1-Sj16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5个实验组,所用reSj16蛋白剂量分别为0.1、0.5、1.0、5.0...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在大肠埃希菌中对重组pGEX-4T-1-Sj16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5个实验组,所用reSj16蛋白剂量分别为0.1、0.5、1.0、5.0和10.0μg/kg;并设地塞米松(5.0μg/kg)和生理盐水(0.1ml/只)对照组。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reSj16蛋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56只SD大鼠进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56只昆明小鼠进行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实验,观察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效果。结果0.1、0.5、1.0、5.0和10.0μg/kg的reSj16蛋白均可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0、5.0和10.0μg/kg的reSj16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j16具有明显的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eSj16 抗炎 角叉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藻网胰藻中抗病毒活性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辉 黄荣春 伍泽赓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5,共8页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从香港海藻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糖,其中H3-a1和H3-b1纯度较高,它们表现出很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性,且细胞毒性很小.通过高压液相色谱(HPLC)、紫外扫描、气相色谱、红...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从香港海藻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糖,其中H3-a1和H3-b1纯度较高,它们表现出很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性,且细胞毒性很小.通过高压液相色谱(HPLC)、紫外扫描、气相色谱、红外分光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这2种多糖进行鉴定,发现它们是2种由不同单糖成分组成的高分子量硫酸多糖,分别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糖醛酸.同时,从网胰藻水提物中分离到的多糖显示较低的抗凝血活性.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多糖的抗病毒活性随着硫酸基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藻 网胰藻 抗病毒多糖 多糖鉴定
原文传递
植物类药材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晖 毕培曦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3期130-137,共8页
本文探讨了菊科9种植物和地胆草的4种对口商品药材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原理、方法,通过对3种常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CsC1梯度超速离心法、CTAB/CsC1梯度超速离心法和DTAB微量提取法)的条件摸索,在DNA产率、纯度以及提取纯化... 本文探讨了菊科9种植物和地胆草的4种对口商品药材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原理、方法,通过对3种常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CsC1梯度超速离心法、CTAB/CsC1梯度超速离心法和DTAB微量提取法)的条件摸索,在DNA产率、纯度以及提取纯化过程中影响PCR扩增因子方面进行比较,认为CTAB微量提取法是植物类药材基因组DNA一种比较省时、有效、经济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类药材 基因组 DNA 提取 纯化 方法学 DNA提取 DNA纯化 CTAB微量提取法 基因组指纹图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灵芝提取物纯度与得率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树庭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灵芝 提取物 得率 纯度 中华民族 现代科技 养生保健 保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 陈晓光 +7 位作者 吴焜 沈树满 周晓红 彭鸿娟 易新元 汪世平 冯明钊 刘国章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和64%。其中抗82,73,67,52,42,38,32,31,28,26.21,18kDa分子的血清抗体消失较快。结果表明,SIE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 抗原 诊断 血吸虫病 免疫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