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的流变性能研究(Ⅲ)线性粘弹性的标度指数与其对起始分子量和测试个数的依赖性
1
作者 宋名实 宋晓东 胡立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9-33,共15页
基于多重缠结和多重蠕动模型及高分子熔体内能量耗散机理,高分子熔体的粘弹性是由高聚物起始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缠结链组(点)在高分子链上的序列分布(N_ijk)三重效应所决定,其三者的统一体现物理量就是高分子链远近程缠结空间的平均... 基于多重缠结和多重蠕动模型及高分子熔体内能量耗散机理,高分子熔体的粘弹性是由高聚物起始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缠结链组(点)在高分子链上的序列分布(N_ijk)三重效应所决定,其三者的统一体现物理量就是高分子链远近程缠结空间的平均限制维数和.又称之为标度指数。根据多重缠结和蠕动粘弹性分子理论,推导出(单分散试样)和(多分散试样),和为第k个高分子体系中i体缠结链组在第j类高分子链上序列分布函数。根据线性粘弹性的定义又计算出η0和η0对起始分子量和分布间定量关系式,并以大量实验结果加以证实。结果表明它们能同实验很好符合。首次证实了和因分子量大小与分布和高聚物品种及所选用的分子量范围而稍有改变等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行为 粘弹性 高分子熔体 高分子溶液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的流变性能研究
2
作者 宋名实 杨金才 +1 位作者 宋晓东 朱清仁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SCD 1996年第2期162-173,共12页
本文得到了一组线性粘弹性函数同高分子熔体的起始分子量和其分布间的新定量关系式。基于多重缠结模型和两类松驰机理,我们首次创立了两类缠结链组在高分子链近程缠结空间的平均限制维数v的新概念,推导出了它同起始分子量(单分散)... 本文得到了一组线性粘弹性函数同高分子熔体的起始分子量和其分布间的新定量关系式。基于多重缠结模型和两类松驰机理,我们首次创立了两类缠结链组在高分子链近程缠结空间的平均限制维数v的新概念,推导出了它同起始分子量(单分散)、数均分子量(多分散)Mb和缠结点间平均分子量Me等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提出了它的相应测定新方法。进而又从高分子熔体粘弹性分子理论和缠结链组的平均限制维数定量表征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焙体 浓溶液 流变性能 线性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筠 盛平厚 +2 位作者 乔辉 王三昭 薛平 《当代化工》 CAS 2013年第6期736-738,742,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无机刚性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负荷热变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硫酸钡改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冲击强度...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无机刚性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负荷热变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硫酸钡改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冲击强度提高了21.1%。滑石粉改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提高,但冲击强度随着滑石粉含量的增加下降了77.5%。两种无机刚性粒子均可使复合材料的负荷热变形温度显著提高。低含量下,纳米硫酸钡对提高聚丙烯的负荷热变形温度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硫酸钡 滑石粉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结构配光材料的格栅灯光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言 吴大鸣 +1 位作者 王海军 郑秀婷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运用挤出压印成型制备了表面添加微结构的PS漫反射板和PMMA扩散板,测试了漫反射板的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及扩散板的透光率和雾度。基于前期制备的微结构配光材料,将其应用在格栅灯上,测试了格栅灯的光学性能。微结构配光材料提高了格栅灯... 运用挤出压印成型制备了表面添加微结构的PS漫反射板和PMMA扩散板,测试了漫反射板的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及扩散板的透光率和雾度。基于前期制备的微结构配光材料,将其应用在格栅灯上,测试了格栅灯的光学性能。微结构配光材料提高了格栅灯的光效,同时保障了光线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光扩散板 漫反射板 格栅灯 光效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的椭圆振动切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海鹏 赵中里 +1 位作者 吴大鸣 刘颖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6,共4页
基于椭圆振动切削机理,利用Thirdwave-AdvantEdge软件研究了椭圆振动切削过程,分析了椭圆振动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机理,比较了铝、黄铜、不锈钢、镍合金四种材料在椭圆振动切削时切屑形态、切削力和剪切变形区温度的变化。模拟发现,不... 基于椭圆振动切削机理,利用Thirdwave-AdvantEdge软件研究了椭圆振动切削过程,分析了椭圆振动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机理,比较了铝、黄铜、不锈钢、镍合金四种材料在椭圆振动切削时切屑形态、切削力和剪切变形区温度的变化。模拟发现,不锈钢的平均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接近于有色金属铝和黄铜,而远低于镍合金的平均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研究结果表明,椭圆振动切削不仅可以降低难加工材料切削时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还有利于其切屑的排除,抑制积屑瘤的产生,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振动 难加工材料 Thirdwave-AdvantEdge软件 切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螺旋槽模具两种超精密加工方法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战蓉洁 吴大鸣 +1 位作者 赵中里 刘颖 《机械制造》 2015年第5期52-54,共3页
研究了超精密辊筒模具表面V型螺旋槽成型的两种加工方法。模拟了采用仿形法和轨迹法加工的刀位点曲线与刀触点曲线,由刀具路线分别得出仿形法与轨迹法加工的基本时间、表面粗糙度以及精度,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得出:在忽略了切入量... 研究了超精密辊筒模具表面V型螺旋槽成型的两种加工方法。模拟了采用仿形法和轨迹法加工的刀位点曲线与刀触点曲线,由刀具路线分别得出仿形法与轨迹法加工的基本时间、表面粗糙度以及精度,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得出:在忽略了切入量与切出量后,仿形法所用基本时间为50 min,轨迹法所用基本时间为69 min,仿形法所用加工时间明显小于轨迹法所用加工时间;轨迹法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明显比仿形法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小;在加工精度分析中,以螺纹升角作为误差表征,仿形法加工的螺纹升角为0.024 3°,轨迹法加工的螺纹升角为0.003 52°,轨迹法的加工精度高于仿形法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加工方法 V槽 刀具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核试剂在正离子聚合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文莉 周涵 +2 位作者 李树新 金玉顺 武冠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1,共8页
研究了亲核试剂对IB 1 ,3 二 (2 氯异丙基 )苯 (DiCumCl) TiCl4体系正离子聚合反应的规律 ,亲核试剂与增长的碳正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图 ;采用分子模拟 ,利用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计算了亲核试剂与质子反应的活化能 ,确定了不同亲核试... 研究了亲核试剂对IB 1 ,3 二 (2 氯异丙基 )苯 (DiCumCl) TiCl4体系正离子聚合反应的规律 ,亲核试剂与增长的碳正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图 ;采用分子模拟 ,利用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计算了亲核试剂与质子反应的活化能 ,确定了不同亲核试剂与质子的作用能力 ;利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在增长碳正离子末端的不同位置亲核试剂与之络合的稳定化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确定了亲核试剂在碳正离子链端的作用位置 ;利用分子力学方法进行构象优化后 ,借助QEq方法得到了聚异丁烯碳正离子和聚苯乙烯碳正离子的电荷数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核试剂 正离子聚合反应 作用机理 活性聚合 分子模拟 聚异丁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罗祎玮 信春玲 +1 位作者 李小刚 何亚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采用双螺杆两步挤出法制备了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P/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等流变参数;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低频下G'的影响。结果表明:对G'影响最显著的加... 采用双螺杆两步挤出法制备了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P/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等流变参数;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低频下G'的影响。结果表明:对G'影响最显著的加工工艺参数是PBT含量。通过最优工艺参数得到的低频下G'预测值和实验值偏差为4.08%,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低频下的G'显著提高,同时开始表现出类凝胶的流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流变性能 响应面分析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注射成型与注压成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庄俭 周刚 +3 位作者 李晓卫 杨于光 张亚军 王朝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48,共3页
通过对注射成型和注压成型方法的Moldflow模拟仿真,结合两种成型方法的特点,对注射成型和注压成型方法生产超薄导光板的工艺条件和制品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注压成型制品所需的注射压力明显小于注射成型制品,注压成型... 通过对注射成型和注压成型方法的Moldflow模拟仿真,结合两种成型方法的特点,对注射成型和注压成型方法生产超薄导光板的工艺条件和制品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注压成型制品所需的注射压力明显小于注射成型制品,注压成型可以节约能源;注压成型制品的残余应力和翘曲变形数值都小于注射成型的制品,注压成型能够增加制品生产的合格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注压成型 模流分析 残余应力 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光扩散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军 吴大鸣 +1 位作者 郑秀婷 刘颖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3,共3页
将聚丙烯与光扩散剂共混并采用微加工技术,制备了光扩散板,研究光扩散剂含量及表面具有正六边形排布的阵列微透镜对材料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光扩散剂使材料雾度提高,透过率下降;而在相同光扩散剂的含量下,表面微... 将聚丙烯与光扩散剂共混并采用微加工技术,制备了光扩散板,研究光扩散剂含量及表面具有正六边形排布的阵列微透镜对材料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光扩散剂使材料雾度提高,透过率下降;而在相同光扩散剂的含量下,表面微透镜阵列可以使材料的雾度大幅度提高,透光率下降很小。光扩散剂的加入对试样拉伸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透过率 雾度 微透镜 光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中无机微纳米阻燃剂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大鸣 杨振洲 刘颖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6,1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微纳米阻燃剂的分散技术,除介绍插层复合法、溶胶-凝胶法、熔融共混法等常用分散方法外,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加工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原位气泡拉伸法、三螺杆挤出机等新的分散技术与加工设备,这些分散技术和装备为制备阻...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微纳米阻燃剂的分散技术,除介绍插层复合法、溶胶-凝胶法、熔融共混法等常用分散方法外,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加工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原位气泡拉伸法、三螺杆挤出机等新的分散技术与加工设备,这些分散技术和装备为制备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更优越的环境友好型阻燃复合材料提供基础并使其有更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微纳米阻燃剂 分散技术 加工装备 环境友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复合发泡剂的在线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凯 李小刚 +1 位作者 何亚东 信春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安装狭缝机头,在聚丙烯(PP)熔体中注入发泡剂进行在线流变实验,研究不同含量的二氧化碳(CO_2)、CO_2/乙醇、CO_2/水对PP剪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发泡剂溶解进入PP,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水对PP塑化程度最高,CO_2次...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安装狭缝机头,在聚丙烯(PP)熔体中注入发泡剂进行在线流变实验,研究不同含量的二氧化碳(CO_2)、CO_2/乙醇、CO_2/水对PP剪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发泡剂溶解进入PP,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水对PP塑化程度最高,CO_2次之,乙醇最低,由实验推导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PP/复合发泡剂体系剪切黏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在线流变 复合发泡剂 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类固态等温微热压印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瑞 吴大鸣 +3 位作者 王琦 刘颖 郑秀婷 孙靖尧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类固态等温微热压印体系模具镍与无定形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片层界面模型。根据凝聚态材料的适用性,选取COMPASS分子力场用于热压体系的计算。首先,对微热压印微结构的填充阶段进行模拟和分析... 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类固态等温微热压印体系模具镍与无定形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片层界面模型。根据凝聚态材料的适用性,选取COMPASS分子力场用于热压体系的计算。首先,对微热压印微结构的填充阶段进行模拟和分析,用体系能量随时间由波动逐步趋于稳定和分子密度不断升高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来解释热压填充体系的建立过程。其次,对保压松弛阶段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从以下3个微观角度解释了类固态微热压印过程中聚合物的应力松弛现象:(1)PMMA分子链均方回转半径逐渐减小至稳定;(2)速度相关系数迅速衰减并在0附近波动,说明聚合物的内应力衰减并最终趋于稳定;(3)不同温度对均方回转半径与速度相关系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类固态等温微热压印 保压松弛 微结构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温和热处理对PET/石墨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科 刘颖 +4 位作者 吴大鸣 赵中里 郑秀婷 庄俭 胡伟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共3页
从影响PET结晶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模具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并通过DSC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有利于复合材料中PET结晶的完善和结晶度的提高。选用适当的温度对共混体系进... 从影响PET结晶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模具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并通过DSC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有利于复合材料中PET结晶的完善和结晶度的提高。选用适当的温度对共混体系进行热处理可使共混材料中的热应力得到松弛,能促进聚合物分子链运动重排,共混物中PET的结晶完善、结晶度提高,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度 热处理 模温 PET/石墨复合材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l_4/ 三氯乙酸叔丁酯引发的异丁烯本体聚合研究
15
作者 马育红 赵宏岩 +1 位作者 吴一弦 武冠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Ti Cl4 / 三氯乙酸叔丁酯(t B T C A) 引发体系可以用于异丁烯的本体聚合。聚合反应转化率可高达90 % , 但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 M W D= 40 ~50) 。1 H N M R 和 I R 等分析表明所...   Ti Cl4 / 三氯乙酸叔丁酯(t B T C A) 引发体系可以用于异丁烯的本体聚合。聚合反应转化率可高达90 % , 但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 M W D= 40 ~50) 。1 H N M R 和 I R 等分析表明所生成的聚异丁烯末端为烯烃双键结构。逐渐添加单体的聚合实验表明, 此体系的活性中心寿命极短。此外, 利用 U V 和 I R 等证实了引发反应是通过 Ti Cl4 与t B T C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本体聚合 氯化钛 三氯乙酸叔丁酯 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填充聚丙烯导热复合材料 被引量:7
16
作者 燕莎 苑会林 +2 位作者 刘颖 吴大鸣 侯立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2,共4页
聚丙烯(PP)与石墨通过双螺杆共混挤出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石墨含量下,高碳石墨填充聚丙烯比低碳石墨填充聚丙烯的热导率提高了10.9%;采用小粒径的石墨比大粒径石墨将复合材料... 聚丙烯(PP)与石墨通过双螺杆共混挤出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石墨含量下,高碳石墨填充聚丙烯比低碳石墨填充聚丙烯的热导率提高了10.9%;采用小粒径的石墨比大粒径石墨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19%;钛酸酯偶联剂可以改善石墨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偶联剂含量为1份时,热导率提高了12%;同时在鳞片石墨中复合添加膨胀石墨也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导热通路形成会伴随着聚合物熔体流动性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石墨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短切碳纤复合材料的密炼参数对其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旭朋 郑秀婷 +4 位作者 何晓祥 吴大鸣 刘颖 司武炎 李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175,共7页
为了深入分析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的均相体系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10%的短切碳纤维(SCF)作为导热导电填料,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合物基体材料,分析了密炼转速、密炼时间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 为了深入分析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的均相体系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10%的短切碳纤维(SCF)作为导热导电填料,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合物基体材料,分析了密炼转速、密炼时间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密炼转速为40 r/min时,密炼时间由25 min缩短到5 min,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在哈克密炼机中受到剪切扭矩作用,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逐渐增强,电导率提高了58.46倍,其相同点处能传递的温度提高了2℃,导热能力提高;密炼时间由5 min缩短到3 min时,复合材料受到密炼扭矩作用,材料的电导率保持不变;在密炼时间为25 min时,密炼转速由60 r/min降低到20 r/min,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也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30.23倍,其相同点处能传递的温度提高了4℃。通过分析物料在密炼机中受到的扭矩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密炼转速和密炼时间,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组装 复合材料 导电导热性能 密炼转速 密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SCF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对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阳 刘颖 +5 位作者 孙靖尧 黄尧 王淑慧 鲁元 靳倩倩 吴大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0,共6页
采用SCFNA法(即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制备碳纤维质量分数为30%的PDMS/SCF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在制备PDMS/SCF导热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与填料混合工艺以及压印过程中的温度对复合材料制品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品厚度... 采用SCFNA法(即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制备碳纤维质量分数为30%的PDMS/SCF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在制备PDMS/SCF导热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与填料混合工艺以及压印过程中的温度对复合材料制品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品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当混合转速为2 000 r/min时,随着混合时间由10 min缩短至2 min,复合材料制品的热导率由10.314 W/(m·K)提高至11.188 W/(m·K),提高了8.474%。当混合时间为3 min时,随着混合转速从2 500 r/min降低至1 500 r/min,复合材料制品的热导率由10.140 W/(m·K)提高至10.963 W/(m·K),提高了8.116%。对比不同压印温度对复合材料制品热导率的影响发现,当压印温度在120℃附近时,复合材料制品的导热性能最佳,热导率为11.188 W/(m·K)。控制混合转速、混合时间和压印温度这3个工艺条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组装 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混合转速 混合时间 压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沙渠石渠转化机制制备PDMS基导热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9
作者 司武炎 吴大鸣 +2 位作者 孙靖尧 刘颖 苏逢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提出了基于沙渠、石渠转化机制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强化的方法,其中,导热网络作为"渠",热流和聚合物基体分别被视作水流和沙石,由传统共混法制备的"沙渠"导热网络会阻碍热导率的提高,这是由于,当热量在"沙渠&qu... 提出了基于沙渠、石渠转化机制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强化的方法,其中,导热网络作为"渠",热流和聚合物基体分别被视作水流和沙石,由传统共混法制备的"沙渠"导热网络会阻碍热导率的提高,这是由于,当热量在"沙渠"导热网络中传导时,被聚合物基体吸收并耗散。通过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和添加刚性粒子2种方法,可以将"沙渠"导热网络转化为"石渠"导热网络,减少聚合物吸收和耗散的热量,提高了网络的热传导能力,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导率。通过实验验证了2种方法的有效性,在SCFNA法的作用下,PDMS/15%SCF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了11.423 W/mK,与传统共混法相比,约提高了9.8倍;当加入5%的低导热系数(0.15 W/mK)的中空玻璃微珠时,热导率提高至13.004 W/mK,与传统共混法相比,约提高了1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材料 沙渠石渠 空间限域 强制压缩 刚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辉 吴大鸣 +1 位作者 庄俭 刘颖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4,72,共5页
介绍了微型换热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微型换热器的微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性能测试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微换热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微结构换热器的概念。可以为国内微结构换热器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微型换热器 换热效率 聚合物换热器 金属一塑料复合换热器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