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麦洁俭 黄烔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冠心病并心力衰竭(CHD-HF)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指标变化,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CHD... 目的分析重症冠心病并心力衰竭(CHD-HF)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指标变化,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CHD-HF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口服依那普利、美托洛尔、氢氯噻嗪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1例,常规治疗+rhBNP(持续给药48 h)],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炎症因子、血脂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脑钠肽(BNP),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CHD-HF患者使用rhBNP治疗效果良好,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调节血脂代谢,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宇翔 魏芝宝 +2 位作者 邓红胜 姚超永 陆勇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稳定型心绞痛(SCAD)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稳定型心绞痛(SCAD)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差异.结果 替格瑞洛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治疗组的8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28).治疗前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无差别;治疗后替格瑞洛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sICAM-1、sVCAM-1均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t=4.455、15.721、45.650,P〈0.05),SV和LVEF均高于氯吡格雷治疗组(t=-4.307、-3.895,P〈0.05),NT-proBNP和cTnI均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t=43.704、9.799,P〈0.05).两组患者半年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χ^2=0.008,P=0.930).结论 替格瑞洛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心绞痛 细胞因子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对PCI相关心肌损伤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喜文 朱秀龙 +1 位作者 陈炎 莫观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行择期PCI术的UAP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行择期PCI术的UAP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n=51)和对照组(n=55)。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h口服60 mg曲美他嗪(负荷剂量),PCI术后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mg,3次/d)。分别测定PCI术前和术后16~18h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通过电话随访了两组患者PCI术后的相关情况。结果 PCI术后16~18h时,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患者术后cTnI水平>0.10μg/L的患者比例较少(P<0.05)。截至随访结束,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31.00±4.33) vs (33.29±2.11)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65.65±3.94)% vs (62.29±3.06)%;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 vs 9.1%)。结论 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减少手术相关心肌损伤,术后长期服用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曲美他嗪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iRNAs含量检测对病变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秋伟 林燕仙 +1 位作者 朱秀龙 张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iRNAs含量对病变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miRNAs、炎性因子、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结果:AMI组血清中miR-1、miR-22、mi...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iRNAs含量对病变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MI组、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miRNAs、炎性因子、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结果:AMI组血清中miR-1、miR-22、miR133a、miR133b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iR-147、miR-214、miR328的含量低于对照组;AMI患者的病变冠脉数目越多,血清中miR-1、miR-22、miR133a、miR133b的含量越高,miR-147、miR-214、miR328的含量越低;AMI组血清中hs-CRP、TNF-α、MCP-1、IL-6、IL-18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含量与miRNAs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hsCRP、TNF-α、MCP-1、IL-6、IL-18、MMP1、MMP2、MMP3、MMP8、MMP9、MMP14、ADAMTS-1含量与miR-1、miR-22、miR133a、miR133b含量呈负相关,与miR-147、miR-214、miR328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iR-1、miR-22、miR133a、miR133b、miR-147、miR-214、miR328的含量异常,miRNAs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蛋白酶分子的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ICRORNA 炎性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KL-40、sCD40L、AF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彪 陈海坚 张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4-225,228,共3页
目的研究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sCD40L、甲胎蛋白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高、低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高血压冠心病2个亚组。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研究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sCD40L、甲胎蛋白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高、低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高血压冠心病2个亚组。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YKL-40和sCD40L水平,甲胎蛋白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结果临床一般资料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冠心病亚组相比,高脂血症、过量饮酒、吸烟、糖尿病相对危险性分别是1.56、1.33、1.23、1.15倍,表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相对危险性远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YKL-40水平为(92.66±12.04)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YKL-40水平为(57.08±10.07)ng/mL;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sCD40L水平为(186.59±69.63)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sCD40L水平为(128.14±48.3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中,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外周血YKL-40、sCD40L、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YKL-40和sCD40L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可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稳定性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YKL-40 SCD40L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谭洪辉 张灿 +1 位作者 许军生 石建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3220-3221,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差异,并统计不同HbA1c水平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研究HbA1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HbA1c>6.5%... 目的通过比较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差异,并统计不同HbA1c水平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研究HbA1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HbA1c>6.5%)780例,先分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再按6.5%<HbA1c<11.2%、11.2%≤HbA1c<16.1%、16.1%≤HbA1c<20.0%、20.0%≤HbA1c分为A^D 4个组。先比较合并心血管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HbA1c水平差异,再分别统计4个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结果合并心血管疾病组HbA1c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A^D 4个HbA1c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分别为68.1%、73.4%、82.4%、88.6%。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有预测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宇翔 魏芝宝 姚超永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在术前30 mi...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在术前30 min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 mg,以后20 mg/d,连服7d,之后10 mg/d维持.对照组在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仅术后以10 mg/d瑞舒伐他汀钙维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脉即刻血流、血肌钙蛋白I(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氮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NT-pro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情况.结果 强化组中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8.9%和17.8%,低于对照组的15%和27.5%,CK-MB122.9±15 u/L、TNI3.81±1.8、NT-proBNP 2645 ±534 pg/L、hs-CRP 4.31±1.3均低于对照组的155.8±21 u/L、4.73±2.2、3534±656、5.30±1.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房内径和室间膈厚度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钙可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即刻血流,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急性心肌梗死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5项冠心病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洪辉 张灿 +1 位作者 许军生 石建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306-3307,331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5项传统冠心病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5项传统冠心病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设为病变组(病变组又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Lp-PLA2与TC、TG、LDL-C、hs-CRP、Hcy 5项传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Lp-PLA2浓度在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Lp-PLA2与LDL-C、Hcy、TC和hs-CRP显著相关(均P<0.05),与TG无相关(P>0.05),病变组Lp-PL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浓度Lp-PLA2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秋伟 魏芝宝 姚超永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将硝苯地平与福辛普利进行联合应用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将硝苯地平与福辛普利进行联合应用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硝苯地平单一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福辛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血压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D-二聚体水平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时患有冠心病与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治疗用药选择方面,让其接受硝苯地平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冠心病 福辛普利 硝苯地平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彪 邱振华 +1 位作者 孙晓云 张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采集47例AMI患者静脉血,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肌红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型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采集47例AMI患者静脉血,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肌红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检测H-FABPs、cTnI、MYO和CK-MB。结果 AMI症状发生后0~3h和3~6h,患者H-FABPs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I、MYO和CK-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s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齐英 钟燕 《现代临床护理》 2008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两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于手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疼痛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确诊后的焦虑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实施干预后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心理干预 焦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秀龙 张灿 +2 位作者 孙喜文 陈炎 黄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IL-6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7例,均给予阿司匹林、减轻心脏耗氧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入院给予每晚睡前口服阿... 目的: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IL-6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7例,均给予阿司匹林、减轻心脏耗氧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入院给予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检测2组治疗前及8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脂、血清CRP、IL-6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CRP及IL-6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有利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的恢复;降低CRP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IL-6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急性 C反应蛋白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燕锋 黎奇才 张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4期34-36,40,共4页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9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左...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9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心衰纠正时间;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心衰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对比,左西孟旦效果更好,可更快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多巴酚丁胺 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cTnT升高及心功能改善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燕锋 张勇 陈海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间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1例。观察患者术后血清cTnT...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间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1例。观察患者术后血清cTnT升高水平、cTnT阳性率及近、远期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根据术后患者cTnT水平,分为A组(cTnT≥0.1 ng/m1)、B组(cTnT<0.1 ng/ml)两组;根据患者术后cTnT水平较术前升高程度分为C组(术后cTnT冰平较术前升高<2倍)、D组(术后cTnT水平较术前升高≥2倍),比较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患者血清cTnT水平为(0.36±0.07)ng/ml,54例(66.67%)的患者血清cTnT水平阳性,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A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2.59%,明显高于B组(P<0.05),D组为80.77%,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一周及术后6个月,患者较术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PCI术后血清cTnT水平升高,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术后血清cTnT水平≥0.1 ng/ml或术后cTnT水平较术前升高≥2倍的患者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秋伟 魏芝宝 +1 位作者 姚超永 陆勇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用效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43.24±10.08)ng/L、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69.82±15.69)ng/ml低于对照组的(57.10±12.31)、(93.21±20.04)ng/ml,一氧化氮(NO)(88.56±17.98)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1.63±15.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丹参多酚酸盐 疗效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海坚 魏芝宝 +1 位作者 朱秀龙 邓红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2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床边普通双极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起搏心电... 目的对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2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床边普通双极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判断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获成功,1例因血管迂曲畸形改在X线下重新插管亦成功起搏。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无气胸、无静脉炎、无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从穿刺到右室开始起搏时间为3~10(6.5±2.6)min,起搏时间为3~147.2±3.3)d。结论在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一(个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实用的起搏的方法,只要操作方法正确,成功率高,对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床边诊断化验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秋伟 魏芝宝 +1 位作者 姚超永 陆勇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3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房内径(LADD)]、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LAD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CK-MB、LDH、α-HB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提升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并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降低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磷酸肌酸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裕 古妙宁 +1 位作者 朱秀龙 丁伟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严重急性心力衰竭在漂浮导管检测下给予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 35例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治疗后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严重急性心力衰竭在漂浮导管检测下给予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 35例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治疗后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漂浮导管监测可以为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导管 严重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秋伟 朱秀龙 +1 位作者 张灿 陈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各40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TIMI血流分级、内皮功能及早期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为(34.6±4.7)μg/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为(40.6±4.0)μ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为(723.5±123.4)U/L、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7.4±2.1)mg/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3.5±4.1)μg/L、(24.3±2.3)μg/L、(534.2±112.3)U/L、(6.2±2.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0.2±4.9)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2.3±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8±3.6)mm、(48.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中采用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功能与早期心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功能 早期心功能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nI、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宇翔 魏芝宝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血清脑钠肽(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即时... 目的分析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血清脑钠肽(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即时检验(POCT)法检测c Tn I、BNP、CK-MB、CK、AST、LDH浓度,比较分析两组差异以及和ACS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c Tn I、BNP、CK-MB、CK、AST、LD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c Tn I、BNP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CK-MB、CK、AST、LDH浓度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c Tn I、BNP浓度显著低于入院时的检测浓度(P<0.05)。结论使用POCT法对c Tn I、BNP及心肌酶谱进行联合检测并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ACS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肌钙蛋白 血清脑钠肽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