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隔热板的单罐储热罐性能模拟及㶲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尹正宇 韩奎华 +1 位作者 高明 齐建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6-246,共11页
单罐斜温层水储热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传统储热单罐中装配隔热板可以有效降低斜温层厚度,提高储热性能。以装配隔热板的储热罐为对象,建立不同工况下的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静止工况和蓄热工况下,装配隔热板前... 单罐斜温层水储热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传统储热单罐中装配隔热板可以有效降低斜温层厚度,提高储热性能。以装配隔热板的储热罐为对象,建立不同工况下的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静止工况和蓄热工况下,装配隔热板前后储热罐内部温度场变化情况;研究隔热板材料物性对于储热性能的影响;基于静态工况下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储热罐㶲分析。数值模拟有效防止冷热流体掺混,从而提高储热罐储热性能;㶲分析结果表明加装隔热板可以降低储热罐系统㶲损失,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作为隔热板能够增强隔热能力,优化储热罐性能。研究结果验证通过装配隔热板以降低斜温层厚度的可行性,对斜温层单罐储热技术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罐 隔热板 数值分析 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CR脉动式喷射脱硝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薄琳 韩奎华 +2 位作者 齐建荟 牛胜利 马传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71-2780,共10页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技术,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将还原剂氨或尿素喷入烟气往往效率不是很高,还原剂与烟气的混合是制约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某90t/h层燃炉二次燃烧室为研究对象,运...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技术,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将还原剂氨或尿素喷入烟气往往效率不是很高,还原剂与烟气的混合是制约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某90t/h层燃炉二次燃烧室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对炉膛内的烟气流动、传热传质、脱硝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并在不改变氨氮摩尔比和喷枪布置位点的情况下对还原剂喷射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剂采用脉动速度喷射方式、喷枪角度水平向下45°时可以得到最好的脱硝效果,氨的均匀性指数为0.549,脱硝效率达到58.13%。研究结果为SNCR脱硝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数值模拟 脉动喷雾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政清 王明勇 +3 位作者 张德英 陈瑞 何锁盈 高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224-8231,共8页
为研究分流板各参数对干湿雨区冷却塔性能提升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优化的干湿混合雨区结构参数,该文建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进行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冷却塔而言,分流板总... 为研究分流板各参数对干湿雨区冷却塔性能提升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优化的干湿混合雨区结构参数,该文建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进行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冷却塔而言,分流板总覆盖面积为2797.08m2、安装角度为15°、长度为30.9m、安装高度为10.37m、数量4的干湿混合雨区能达到最佳性能提升效果;在该文研究范围内,性能提升效果随分流板总覆盖面积、长度和安装高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安装角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随分流板数量的增大先减弱后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干区总体积对温降增量的影响要大于干区进口总面积。该研究可为雨区干湿混合冷却模式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冷却性能 正交优化 干湿混合雨区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分区配水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瑞 孙更生 +2 位作者 孙浩然 何锁盈 高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水方案下(内区配水量占比在5%~95%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风速v=3 m/s为例,随内区配水量占比的增加,出塔水温先减小后增大,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当内区配水量占比为65%时,出塔水温比均匀配水(内区配水量为60.68%)时降低了约0.14℃,冷却效率提高了0.82%;同时,风速v=1~3 m/s时,分区配水的出塔水温均低于均匀配水,冷却效率均高于均匀配水。因此,在低风速下,与均匀配水方案相比,分区配水方案能有效降低冷却塔的出塔水温、提高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环境侧风 分区配水 冷却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板自然通风冷却系统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锁盈 苗佳雨 +5 位作者 赵斌 吴学红 耿哲 酆烽 张淑贞 高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11-3821,共11页
为解决光伏板工作温度制约其转换效率和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自然通风冷却电池板技术,采用Fluent2020R2软件模拟研究4种结构尺寸的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内的流动与换热过程,4种结构尺寸1、2、3和4的区别在于其对应冷却系统的支撑板和导... 为解决光伏板工作温度制约其转换效率和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自然通风冷却电池板技术,采用Fluent2020R2软件模拟研究4种结构尺寸的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内的流动与换热过程,4种结构尺寸1、2、3和4的区别在于其对应冷却系统的支撑板和导流板尺寸不同。通过模拟研究发现:1)采用自然通风冷却技术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结构尺寸3的太阳能电池板平均工作温度最高为355.4 K,其次是结构尺寸2为354.1 K和结构尺寸1为352.4K,结构尺寸4的太阳能电池板平均工作温度最低为351.2K;2)优选的结构尺寸4的冷却系统在典型炎热干旱地区(新疆哈密)应用时,其在1、4、7、10月份下的冷却平均温降分别为:4.6 K,12.1 K,13.3 K,7.3K;出口最大风速分别为:0.30 m/s,0.34 m/s,0.4 m/s和0.31 m/s。可见,结构尺寸4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冷却效果最好,可将电池板的平均温度最大降低13.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板 自然通风冷却系统 冷却 流动 换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热电机组凝汽器变工况运行的热经济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月雷 王贵生 +4 位作者 管洪军 蔡飞 李杨 王顺 高明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7-381,共5页
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高燃煤供热机组的灵活运行能力,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得到广泛关注。通过Ebsilon建立了某300MW机组在纯凝工况、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仿真模型及凝汽器变工况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各工况的热经济性变化,并研... 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高燃煤供热机组的灵活运行能力,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得到广泛关注。通过Ebsilon建立了某300MW机组在纯凝工况、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仿真模型及凝汽器变工况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各工况的热经济性变化,并研究了循环水流量和入口温度的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冷源损失更少,循环水流量相比纯凝工况降低了89.65%。循环水流量的增加、入口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机组低压缸零出力工况时的经济运行,循环水流量在设计流量的55%增至130%时,发电煤耗降低了1.021 g/(kW·h);循环水入口温度由25℃降至15℃,发电煤耗减少了0.729g/(kW·h)。该研究可为热电机组在多供热方式下的冷端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机组 凝汽器 热经济性 Ebsilo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后热网疏水系统对热经济性影响的Ebsilon模拟
7
作者 刘军 李洪波 +3 位作者 管洪军 高明 李杨 王顺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提升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及调峰能力,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某300 MW纯凝机组,利用Ebsilon软件搭建了热力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供热改造后的系统建模,对比分析了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前后机组的热经济性变化,并对不同... 为提升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及调峰能力,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某300 MW纯凝机组,利用Ebsilon软件搭建了热力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供热改造后的系统建模,对比分析了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前后机组的热经济性变化,并对不同热网疏水系统布置方案下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供热、发电性能和供电标准煤耗进行了多工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改造使最小供电标准煤耗降低了31.63 g/(kW·h)。各疏水系统布置方案中,最大的供热抽汽量为638.26 t/h,最小的电负荷率为23.05%,最小的供电标准煤耗为161.30 g/(kW·h)。该研究可以为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疏水系统的优化布置提供借鉴,并为零出力机组的高效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缸零出力 热网疏水 热经济性 Ebsilo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