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35 位作者 张永祥 刘娟 陈浮 葛学顺 王婷睿 方平 冯诚怿 杨乐 宋舸 刘菁 刘善善 潘虹霞 朱铁林 田媛媛 王文毅 吴晓琴 邢虎 姚静 袁咏梅 姜萍 唐红萍 周俊 臧金成 卢珊 张波 梁丹燕 黄辉萍 雷小航 黄炳花 王世浩 黄奉毅 陶红英 柴小玉 刘云 陈文森 李连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葛学顺 陆正民 +3 位作者 刘冉 陶晓军 冯晓鸿 陈维开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高邮市人民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采用BD 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敏试验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链...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高邮市人民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采用BD 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敏试验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采用DL-96 FUNGUS;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7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1.44%,48.02%和0.55%。双侧单瓶阳性率(8.84%)明显高于单侧单瓶(7.58%,P=0.016)。分离率前5位菌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9.69%)、人葡萄球菌(12.04%)、表皮葡萄球菌(10.94%)、肺炎克雷伯菌(8.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8%)。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儿科、ICU、肾脏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及肿瘤血液科。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类、喹诺酮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曲南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23.0%~52.1%)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5%~15%;P<0.0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1.4%~4.1%)与肺炎克雷伯菌(1.7%~8.3%)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8%和70.0%)都显著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2.6%,P<0.01);3种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均敏感。结论:多套血培养送检有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培养病原菌在不同科室的分布和耐药性不同。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双侧单瓶 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葛学顺 陶晓军 +1 位作者 陈维开 程景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了解高邮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 目的了解高邮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情况与耐药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3年共分离出1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来自痰液(82.6%),其次为分泌物及脓汁(12.3%);科室分布以ICU(34.2%)为主,其次是神经外科(18.1%)和呼吸内科(15.5%);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以亚胺培南最为明显,亚胺培南3年的耐药率分别是23.3%,44.2%和68.3%;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40%,其余均大于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