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评价
1
作者 郭威 田雨晴 +4 位作者 唐云峰 王亮 王晓 关永霞 张贵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0-3405,共6页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以分离度大于1.5以上峰数及共有峰数为指标,对比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质量一致性。结果共有峰融合柱指纹图谱优于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1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指认出7种成分。其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青藤碱相对峰面积分别为1.088~1.880、0.016~0.027、2.184~3.594、1.133~1.874、0.691~1.137、1.039~1.632。确定4种主成分,VIP大于1的成分有9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区分度良好,可用于金藤清痹颗粒的质量评价,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绿原酸可作为该制剂质量评价和工艺优化的重点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药卡瓦胡椒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2
作者 王晨曦 赵天伦 +5 位作者 秦露 刘广绪 刘亚丽 杨敏 冯帅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疏肝解郁,麻醉止痛,祛湿利水等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抽搐痉挛,风湿、舌苔厚白、小便不畅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来植物 卡瓦胡椒 中药药性 归经 性味 升降浮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亚薇 董洋 +5 位作者 潘丽红 陈倩 王丹 刘梦扬 吴昱铮 王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206-1213,共8页
功能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属于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虽然,短期便秘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便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长期便秘可能增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中药在增强胃肠动力,... 功能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属于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虽然,短期便秘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便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长期便秘可能增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中药在增强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蠕动节律等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综合调节的明显优势。文章主要总结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效和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能性便秘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何坤睿 姚景春 +1 位作者 孙成宏 孙国栋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7-21,39,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荆防颗粒治疗脊髓损伤后肺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药物组(1 g/kg)、中浓度药物组(2 g/kg)、高浓度药物组(4 g... 目的观察荆防颗粒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荆防颗粒治疗脊髓损伤后肺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药物组(1 g/kg)、中浓度药物组(2 g/kg)、高浓度药物组(4 g/kg),每组16只。模型组及3个药物组均进行脊髓打击,各浓度药物组按照分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荆防颗粒溶液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术后72 h,采用显微镜观察小鼠肺部的胸膜下出血程度;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部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评估小鼠肺部水肿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各浓度药物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IL-10水平较模型组有所提高(P<0.05);各浓度药物组小鼠胸膜下出血程度更低,肺组织切片中病变程度更轻,且较少出现凋亡细胞;高浓度药物组肺组织湿重约为干重的4.23倍,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荆防颗粒能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小鼠肺部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对小鼠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部炎性反应 荆防颗粒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结合代谢组学探讨新型IDO1抑制剂与淫羊藿苷元组合物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梦 崔德宇 +4 位作者 刘译璠 徐燕 沈萌萌 卢小艳 姚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微生物-肠-肾”轴的角度探究3-047与Y003组合物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FBG、Scr、BUN、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系膜扩张,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肠道菌群丰度降低、结构与功能紊乱,而3-047与Y003组合物可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状况,明显增加 Alloprevotella、Alistipes和Dubosiella 等的相对丰度,降低 Ligilactobacillus、Dubosiella和Lactococcus 等的相对丰度。代谢组学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富集到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途径。 结论 3-047与Y003的组合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相关氨基酸代谢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缓解氧化应激,进而实现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证明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产物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IDO-1抑制剂 淫羊藿苷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不同药材中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6
作者 申凤霞 马云 +5 位作者 李倩 李蔚群 孙艳 沈素芹 姜佳峰 范建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64,共10页
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4种药材中莫诺苷、栀子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和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 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4种药材中莫诺苷、栀子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和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确定栀子等4种药材中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专属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照物,采用多点校正法,计算得莫诺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哈巴俄苷5个待测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含量测定方法,并与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ESM)实测值进行比较。通过多点校正法计算得到莫诺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8948、1.0968、1.2849、1.7008、1.4051,QAMS与ESM测定值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山茱萸中莫诺苷和马钱苷、胡黄连中胡黄连苷Ⅱ和胡黄连苷Ⅰ以及玄参中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并为其他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醚萜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的天麻眩晕宁颗粒化学成分鉴定及归属
7
作者 吴健 关永霞 +1 位作者 范建伟 张贵民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4期647-660,共14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天麻眩晕宁颗粒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系统解析和归属,并探讨其化学成分的裂解规律。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天麻眩晕宁颗粒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系统解析和归属,并探讨其化学成分的裂解规律。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20.0 min,5%~30%B;20.0~23.0 min,30%~40%B;23.0~26.0 min,40%~70%B;26.0~27.0 min,70%~90%B;27.0~30.0min,90%B;30.0~30.5min,90%~5%B;30.5~35.0min,5%B),流速为0.3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用Xcalibur 4.2软件分析得到化合物的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比对和文献数据进行化合物解析,分析其裂解规律。结果:从天麻眩晕宁颗粒中共鉴定得到18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53个、萜类35个、含氮类29个、有机酸类25个、酚类18个、苯酞类7个、其他类13个,并完成上述180个成分的全部归属,白芍、甘草、天麻归属到的成分较多,依次为50、49和26个。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天麻眩晕宁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天麻眩晕宁颗粒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眩晕宁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化学成分 成分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菊感冒片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8
作者 张娜娜 孙绍明 +4 位作者 孙艳 郇旭升 王竣楠 郭田甜 关永霞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优化桑菊感冒片提取工艺,考察其祛痰平喘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桑菊感冒片水煎提取试验,以干物质得率和连翘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酚红排泌法及磷酸组胺引喘法进行药理实验。结果:根据回归方程确定桑菊... 目的:优化桑菊感冒片提取工艺,考察其祛痰平喘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桑菊感冒片水煎提取试验,以干物质得率和连翘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酚红排泌法及磷酸组胺引喘法进行药理实验。结果:根据回归方程确定桑菊感冒片水煎提取的优选工艺:单次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2次、单次加水量为6倍。祛痰实验中,桑菊感冒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能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在平喘实验中,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结论:优化后的桑菊感冒片提取工艺稳定且重复性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桑菊感冒片具有祛痰平喘作用,为后续适应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菊感冒片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优化 祛痰平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7种成分的含量
9
作者 郭威 田雨晴 +2 位作者 沈庆国 关永霞 张贵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青藤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ZORBAXSB-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青藤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ZORBAXSB-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330nm。以青藤碱为内标,计算其他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5.01%~103.59%,RSD0.50%~2.50%。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金藤清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评价不同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文超 崔琳琳 +1 位作者 关永霞 张贵民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62-967,共6页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混合加权法考察并优选红花药材(Carthami Flos)原粉的灭菌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及灭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混合加权法考察并优选红花药材(Carthami Flos)原粉的灭菌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及灭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比较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辐照灭菌4种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灭菌前后质量的影响。结果AHP-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质量影响的优劣顺序依次为辐照灭菌、紫外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其中辐照灭菌在9 kGy及以上剂量,与灭菌前原粉相比,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且灭菌率≥98.79%;湿热灭菌条件下,红花药材原粉质量明显降低,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灭菌后未能检出。结论相较于其他灭菌工艺,辐照灭菌更适于红花药材原粉,并确定辐照剂量为9 kGy,在确保灭菌效果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安全高效,可用于工业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层次分析法”-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混合加权法 灭菌工艺 辐照灭菌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山柰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相关评价
11
作者 马云 关永霞 +7 位作者 王艳 严琴琴 周冰 申凤霞 李倩 聂宗恒 范建伟 赵利枝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目的:建立葶苈大枣泻肺汤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和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14批葶苈大枣泻肺汤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同... 目的:建立葶苈大枣泻肺汤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和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14批葶苈大枣泻肺汤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葶苈大枣泻肺汤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7个共有峰,6个特征峰分别为5号峰(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18号峰(芦丁)、19号峰(异槲皮苷)、21号峰(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24号峰(槲皮素)和27号峰(异鼠李素)。对14批葶苈大枣泻肺汤进行含量测定,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11.33~118.71、9.16~9.36、16.51~17.26、12.23~12.62、3.10~3.36、3.51~3.62μg·mL-1,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葶苈大枣泻肺汤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大枣泻肺汤 物质基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胡黄连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
12
作者 刘广绪 范建伟 +2 位作者 薛松 战瑞雪 李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6期510-517,共8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胡黄连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胡黄连的化学成分,筛选出相对...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胡黄连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胡黄连的化学成分,筛选出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作为质量标志物的预选成分;对预选出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质量标志物成分-靶点-通路”图,确定最终的胡黄连质量标志物;对部分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推测出7个质量标志物,分别为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车前草苷D和米内苷。胡黄连质量标志物与肝炎核心靶点蛋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等7个质量标志物分别与不同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7种质量标志物成分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在-9.1~-5.8 kJ/mol之间。结论 利用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分析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可行。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可为胡黄连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液质联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穿虎祛痛颗粒化学成分
13
作者 蔡湾 梁红宝 +4 位作者 袁晓梅 范建伟 孙成宏 王颜刚 关永霞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4年第4期56-65,共10页
目的 对穿虎祛痛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利用Xcalibur 4.2分析软件,并结合对照品、质荷比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从穿... 目的 对穿虎祛痛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利用Xcalibur 4.2分析软件,并结合对照品、质荷比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从穿虎祛痛颗粒中,共鉴定出151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19个、黄酮及其苷类57个、色原酮类10个、二苯乙烯类4个、蒽醌类8个、苯酞类11个、苯丙素类18个、三萜及其苷类7个,含氮类3个和其他类14个,其中有15个化合物经与对照品进行比对得以确证。结论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可实现对穿虎祛痛颗粒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能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解析及制剂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穿虎祛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化学成分 裂解途径
原文传递
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孙艳 刘源慧 +6 位作者 郭田甜 毕艳艳 金凤 沈庆国 张娜娜 高艳红 关永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23,共6页
目的 优化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并考察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D含量及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 目的 优化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并考察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D含量及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湿热灭菌工艺。评价不同灭菌方法对微生物限度、鉴别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 最佳条件为灭菌时间35 min,灭菌温度103℃,干燥温度76℃,综合评分为95.14分。4种灭菌方法下微生物限度检查全部合格;灭菌后桔梗皂苷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依次为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指纹图谱相似度依次为辐照灭菌>乙醇灭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结论 该方法便于操作,重复性好,生产成本低,灭菌彻底,可为桔梗生药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生药粉 湿热灭菌工艺 响应面法 灭菌方法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性激素的影响
15
作者 杨云博 陈玉民 +5 位作者 李小鹏 姚景春 程国良 张贵民 吴志仪 赵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去离子水和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4 d,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不同时间点雌二醇... 目的:探讨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去离子水和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4 d,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不同时间点雌二醇水平变化;将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将小鼠背部脱去毛发,荆防颗粒组和模型组给予二氢睾酮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大豆油皮下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用去离子水灌胃,荆防颗粒组用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18 d,观察小鼠背部毛发生长情况,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观察皮肤和卵巢病理变化。结果:荆防颗粒可以升高正常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睾酮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能降低外源性雌二醇的峰谷波动幅度,减缓雌二醇的代谢;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可以升高雄激素性斑秃模型雌性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降低睾酮水平(P<0.05),并具有一定的促进毛发生长和卵巢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睾酮浓度比较无明显降低作用。结论:荆防颗粒可以促进正常雌性小鼠的雌激素分泌,对外源性性激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对雄激素性斑秃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促毛发生长和卵巢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脱发 卵巢 斑秃 二氢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归脾合剂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16
作者 张娜娜 孙艳 +6 位作者 马云 崔琳琳 曹玲 王竣楠 沈素芹 赵利枝 姜佳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99-3004,共6页
目的优化归脾合剂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归脾合剂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每克包合物中藁本内酯的含量为指标,赋予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质量... 目的优化归脾合剂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归脾合剂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每克包合物中藁本内酯的含量为指标,赋予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质量体积比、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和研磨时间为考察因素,确定了归脾合剂挥发油胶体磨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挥发油包合物进行影响因素试验,确定生产及储存条件。结果最佳的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体积比为10∶1,β-环糊精与水质量体积比为1∶7,研磨时间为40 min。结论优选的归脾合剂挥发油胶体磨包合效果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合剂挥发油 藁本内酯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胶体磨包合
原文传递
小建中合剂活性炭除杂工艺优化及其制剂稳定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微 刘震远 +6 位作者 杜昊忱 郭田甜 杨梅 王善栋 韩培 宋祥云 张贵民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提高小建中合剂制剂澄清度与稳定性,选用活性炭除杂工艺纯化小建中合剂,采用正交试验评价法,以活性炭的用量、煮炭时间、除炭时的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转移率、干物质转移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直观分析结合加速稳定性... 为提高小建中合剂制剂澄清度与稳定性,选用活性炭除杂工艺纯化小建中合剂,采用正交试验评价法,以活性炭的用量、煮炭时间、除炭时的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转移率、干物质转移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直观分析结合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优选小建中合剂活性炭除杂工艺,并在该条件下生产3批小建中合剂制剂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小建中合剂制剂煮炭除杂最佳工艺参数为活性炭使用量0.4%、煮炭时间30 min及滤过时药液温度100℃,此工艺条件扩大生产的平均芍药苷转移率为75.24%、干物质转移率为89.08%。该试验所得最佳煮炭除杂工艺可保证小建中合剂澄清度及稳定性,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芍药苷及干物质,从而保证药品疗效的稳定均一,为小建中合剂煮炭除杂纯化工艺参数的明确及优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合剂 活性炭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苷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通制剂“异病同治”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申凤霞 唐云峰 +6 位作者 赵利枝 严琴琴 周冰 马云 李倩 关永霞 范建伟 《巴楚医学》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心通制剂在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文献检索心通制剂组方药物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心通制剂在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文献检索心通制剂组方药物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得到药物靶点,在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冠心病、糖尿病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心通制剂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90个,对应121个靶点。分析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出主要的活性成分:槲皮素、黄芪甲苷、大黄素、淫羊藿苷、阿魏酸。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心通制剂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异病同治”冠心病和与糖尿病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心通制剂 冠心病 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脉络舒通丸对大鼠股骨骨折所致后肢肌肉肿胀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杨澜 王秀文 +6 位作者 周冰 杨恩华 巩文桥 姚景春 孙成宏 潘丽红 程国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02-3311,共10页
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脉络舒通丸(MLST)对股骨骨折后肢体肿胀(SCFF)的作用机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MLST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入血成分对SCFF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动物实验建立SCFF模型大鼠,给... 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脉络舒通丸(MLST)对股骨骨折后肢体肿胀(SCFF)的作用机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MLST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入血成分对SCFF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动物实验建立SCFF模型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MLST治疗,检测其肢体肿胀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肌肉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MLST与SCFF疾病作用靶点共计153个,关键靶点有IL-6、TNF等,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对主要入血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能均小于-7.0 kcal·mol^(-1),说明网络分析结果可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MLST可以减轻SCFF大鼠后肢肌肉肿胀度及其病理损伤,降低SCFF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降低SCFF大鼠中p-AKT、p-PI3K、p-NF-κB、p-p38 MAPK、p-ERK蛋白表达。综上,MLST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与MAPK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改善大鼠SC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舒通丸 股骨骨折后肌肉肿胀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HPLC-DAD指纹图谱和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化滞柔肝颗粒Q-Marker预测分析
20
作者 孙颖 梁红宝 +3 位作者 朱祥霞 赵云 张永清 张贵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5年第3期365-377,共13页
对化滞柔肝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分析,探索该颗粒保肝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采用HPLC-DAD技术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了UPLC-Q-Exactive MS法鉴别成分,基于Q-Marker“五原则”预测化滞柔肝颗粒的Q-Ma... 对化滞柔肝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分析,探索该颗粒保肝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采用HPLC-DAD技术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了UPLC-Q-Exactive MS法鉴别成分,基于Q-Marker“五原则”预测化滞柔肝颗粒的Q-Marker。结果显示,建立的HPLC-DAD指纹图谱中有23个共有峰,指认出对羟基肉桂酸、柚皮苷、橙皮苷、绿原酸、大黄素、大黄酚6个成分,12批次的相似度≥0.97。通过UPLC-Q-Exactive MS法共鉴别出73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4个,黄酮苷类15个,有机酸类14个,蒽醌类9个,糖苷类15个,三萜皂苷类6个,萜类4个,香豆素类3个,苯乙醇类2个,内酯类1个。基于Q-Marker判定的“五原则”,预测对羟基肉桂酸、绿原酸、柚皮苷、橙皮苷、蒙花苷、橙黄决明素、柴胡皂苷A、大黄素、大黄酚9个化合物可作为化滞柔肝颗粒的Q-Marker,为化滞柔肝颗粒工业化生产中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化滞柔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 UPLC-Q-Exactive MS Q-Mark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