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疗模式对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剂量学参数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宁 韩文华 王伟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的效果。方法82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VMAT治疗)和研究组(HT治疗),比较两组的剂量学参数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GTV与PTV的D2、D50、HI低于参照组... 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的效果。方法82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VMAT治疗)和研究组(HT治疗),比较两组的剂量学参数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GTV与PTV的D2、D50、HI低于参照组,CI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VMAT相比,HT治疗局部晚期喉癌患者GTV与PTV放疗药物剂量的适形度、均匀性更好,使用剂量更少,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喉癌 螺旋断层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谷长芹 刘爱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评估... 目的探讨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评估三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结果52例病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左胸导联前后肢对称且有深倒置巨大T波、ST段水平压低各35(67.31%)、40(76.92%)、32例(61.54%),均无异常Q波,不同程度心律失常6例(11.54%);MRI影像学表现:单纯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各23、12、12、5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弥漫性肥厚,以典型"黑桃心"征象为主要表现,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轻度肥厚,多为节段性肥厚,无"黑桃样"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心尖部心肌对称或不对称性肥厚为主,肥厚心肌回声不均匀,收缩较僵硬,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超声检查2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心尖部心肌肥厚,8例左室舒张功能降低,10例左房增大。结论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MRI可精确显示各心肌壁肥厚程度,利于心肌病分型、心脏功能分析,因而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较心电图和超声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MRI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爱荣 寿雅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6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达特点。结果:33例患者CT均可见肺内孤立性结节,瘤...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达特点。结果:33例患者CT均可见肺内孤立性结节,瘤体边缘呈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或胸膜凹陷征等。结论:为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观察增强后的密度上升幅度和CT征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表现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与常规灰阶摄影在肺结节检查中的比较应用
4
作者 李国威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常规x线摄影(conventional radiography,cR)仍然是检测和评价肺结节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宽泛、价格低廉、放射剂量低是其优点,尽管其某些性能方面不及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
关键词 常规X线摄影 肺结节 结节检查 应用 灰阶 计算机断层 常用方法 价格低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5
作者 梁宁 杜丽洁 张立慧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 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ICIs,比较两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与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ORR为16.28%、DCR为46.51%,观察组ORR为20.45%、DCR为68.18%,两组OR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Ⅱ级、Ⅲ~Ⅳ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Is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率,且不会大幅增加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晚期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客观缓解率 疾病控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