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级纳米乳液递送姜酮酚的体外生物可及率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甜 范伟 +3 位作者 覃静萍 肖航 郭时印 唐忠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为解决姜酮酚辛辣刺激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采用高压均质技术,以菜籽油为载体油、吐温80为乳化剂,制备了姜酮酚纳米乳液,考察了菜籽油质量分数对乳液粒径、Zeta电位、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和姜酮酚生物可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解决姜酮酚辛辣刺激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采用高压均质技术,以菜籽油为载体油、吐温80为乳化剂,制备了姜酮酚纳米乳液,考察了菜籽油质量分数对乳液粒径、Zeta电位、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和姜酮酚生物可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菜籽油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乳液粒径显著增大,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各乳液小肠消化阶段游离脂肪酸释放率接近100%,油脂基本完全消化,当菜籽油质量分数过低(5%)时,乳液过于黏稠,油滴消化速度减缓。姜酮酚在不同纳米乳液(菜籽油质量分数5%、10%、15%和20%)中的生物可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包封姜酮酚)(11.50%±0.20%),分别为61.90%±1.14%、66.80%±1.56%、80.50%±2.50%和86.20%±5.40%,表明纳米乳液递送体系能有效提高姜酮酚的生物可及率,且提升效率与菜籽油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酚 纳米乳液 体外消化模型 生物可及率 食品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酮酚纳米乳液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刘梦梦 郭时印 +3 位作者 肖航 覃静萍 范伟 唐忠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酮酚纳米乳液,选用两种乳化剂(吐温85或卵磷脂),以乳液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标准,以乳化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芯材质量分数为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吐温85制...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酮酚纳米乳液,选用两种乳化剂(吐温85或卵磷脂),以乳液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标准,以乳化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芯材质量分数为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吐温85制备乳液的最佳条件是:乳化剂用量为1%Tween 85、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5 min、姜酮酚质量分数为0.1%。使用卵磷脂制备乳液的最佳条件是:乳化剂用量为1%卵磷脂、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15 min、姜酮酚质量分数为0.2%。所制得的姜酮酚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W)型,经反复测量可知2种乳液粒径分别为(144.1±3.76)nm和(241.4±2.12)nm,姜酮酚的包封率分别为(96.5±2.51)%和(87.47±1.84)%,可以较好地将姜酮酚包封在其中。在4,25℃下贮藏35 d,结果姜酮酚纳米乳液在低温环境下贮藏稳定性较好。试验结果为脂溶性营养物的包埋保护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酚 菜籽油 O/W纳米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丙基SiO_(2)微球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千 喻理 +6 位作者 马飞 范伟 覃静萍 肖航 郭时印 张良晓 唐忠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6,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85%乙醇提取,用氨丙基SiO_(2)微球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净化小柱富集,乙醇作为淋洗溶液,吹干后用0.2 mL甲醇定容检测。采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 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85%乙醇提取,用氨丙基SiO_(2)微球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净化小柱富集,乙醇作为淋洗溶液,吹干后用0.2 mL甲醇定容检测。采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检测波长为306 nm检测。结果该方法在0.1~10.0μg/g的范围内,白藜芦醇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为0.017μg/g,定量限为0.056μg/g;加标回收率为90.4%~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1.3%~8.4%。运用该方法对30份花生样品检测,其白藜芦醇含量范围在73.24~548.51μg/kg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快速,满足花生中白藜芦醇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藜芦醇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柑结合多酚的制备及其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雅雯 王洋 +3 位作者 肖航 郭时印 范伟 唐忠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3-980,共8页
以萃取游离多酚后的金柑果渣为材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结合多酚(NEPP)。在单因素(场强、脉冲数和液料比)实验基础上,以金柑NEPP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金柑NEPP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之后应用RAW 264.7巨噬细... 以萃取游离多酚后的金柑果渣为材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结合多酚(NEPP)。在单因素(场强、脉冲数和液料比)实验基础上,以金柑NEPP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金柑NEPP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之后应用RAW 264.7巨噬细胞模型,分别采用MTT法、中性红比色法以及Griess法,测定金柑NEPP处理后的RAW 264.7细胞生长情况、吞噬活性和释放NO能力,以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金柑NEPP的提取工艺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良好,并预测金柑NEPP含量为1.6728 mg GAE/g DW(即每克金柑干重所含有的没食子酸当量);优化后的PEF提取条件为:脉冲数250次,场强11.8 kV/cm,液料比0.34∶1(L∶g)。在优化条件下,金柑NEPP含量(1.6382 mg GAE/g DW)接近预测值,表明优化后的PEF法提取工艺可用于金柑NEPP的提取。当金柑NEPP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对RAW 264.7巨噬细胞无毒性作用,可以显著地抑制巨噬细胞NO的分泌水平,并提高其吞噬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 结合多酚 响应面法 RAW 264.7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剂种类对双低菜籽油基凝胶油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彩利 胡建兵 +3 位作者 郭时印 范伟 肖航 唐忠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677,共11页
以双低菜籽油为基料油,选用12-羟基硬脂酸、蜂蜡、葵花蜡、硬脂酰乳酸钠、单甘酯、豆甾醇、薯蓣皂素、肉桂酸作为凝胶剂,在不同浓度(2%,4%和6%,m/m)条件下制备菜籽油基凝胶油,通过持油率、流变特性测定、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 以双低菜籽油为基料油,选用12-羟基硬脂酸、蜂蜡、葵花蜡、硬脂酰乳酸钠、单甘酯、豆甾醇、薯蓣皂素、肉桂酸作为凝胶剂,在不同浓度(2%,4%和6%,m/m)条件下制备菜籽油基凝胶油,通过持油率、流变特性测定、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等技术表征其物理特性及微观结构。经外观及持油率结果表明,除蜂蜡与肉桂酸以外,其余的凝胶剂均能在低浓度(2%)下形成稳定凝胶油,且当浓度为6%时,除薯蓣皂素与肉桂酸外,其他体系所形成的凝胶油持油率均能达到94%以上;经流变分析发现,12-羟基硬脂酸凝胶油G'值大且结构不易受外力而改变,豆甾醇形成的凝胶油热稳定性最好(相转变温度93.4℃);微观结构结合红外分析表明,12-羟基硬脂酸在菜籽油中形成致密纤维状的网络结构,豆甾醇、薯蓣皂素在油中形成棒状晶体,而肉桂酸呈稀疏片状晶体,其他凝胶内部为小颗粒结晶,且凝胶油的晶型及晶体之间的作用力主要取决于凝胶剂的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凝胶剂 凝胶油 物理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酮酚复配脂质伴随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梦梦 张炉 +3 位作者 肖航 郭时印 唐忠海 范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6,93,共7页
为了促进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利用,以脱除脂质伴随物多酚、甾醇和生育酚的菜籽油(空白油样)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甾醇、α-生育酚与姜酮酚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随后通过Rancimat法测定添加最优配方复... 为了促进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利用,以脱除脂质伴随物多酚、甾醇和生育酚的菜籽油(空白油样)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甾醇、α-生育酚与姜酮酚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随后通过Rancimat法测定添加最优配方复配抗氧化剂的油样(简称添加姜酮酚的油样)的氧化诱导时间,并通过Schaal烘箱法考察添加姜酮酚油样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丙二醛含量、共轭二烯含量(K_(232))、共轭三烯含量(K_(270))、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与添加BHT的油样(以0.2 g/kg BHT代替姜酮酚)和空白油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配抗氧化剂最优配方为0.4 g/kg甾醇、0.05 g/kg α-生育酚和0.05 g/kg姜酮酚;与空白油样相比,添加姜酮酚的油样与添加BHT的油样其氧化诱导时间均延长;随着加速氧化储藏时间的延长,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变,各油样的氧化稳定性排序为添加BHT的油样>添加姜酮酚的油样>空白油样。综上,姜酮酚复配脂质伴随物对于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酚 菜籽油 氧化稳定性 脂质伴随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结合态多酚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谢甜 孙琳 +3 位作者 范伟 郭时印 肖航 唐忠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89-2597,共9页
为探究番石榴结合态多酚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将CD-1小鼠分为空白组、高浓度组(500 mg·kg^(-1))和低浓度组(100 mg·kg^(-1))3组,在灌胃5周后,收集小鼠的无菌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高变域V3-V4,通过16S rRNA基... 为探究番石榴结合态多酚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将CD-1小鼠分为空白组、高浓度组(500 mg·kg^(-1))和低浓度组(100 mg·kg^(-1))3组,在灌胃5周后,收集小鼠的无菌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高变域V3-V4,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低浓度组中菌群的均匀性和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基于门水平分析,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3个菌门的相对丰度值较大;在属水平中,高低浓度组均能降低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低浓度组能提高乳杆菌相对丰度,并且高浓度组中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综上所述,番石榴结合态多酚能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均匀性和丰富度,且对菌群结构具有调节作用,既能提高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也能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结合态多酚的活性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结合态多酚 肠道菌群 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柑结合态多酚体外模拟消化产物的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文杰 朱雅雯 +4 位作者 肖航 范伟 郭时印 覃静萍 唐忠海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73,共9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金柑结合态多酚体外模拟消化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应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和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用DPPH法、ABTS法、CCK-8法、中性红比色法、Griess法以及Western blot法,以RAW 264.7细胞存活率...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金柑结合态多酚体外模拟消化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应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和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用DPPH法、ABTS法、CCK-8法、中性红比色法、Griess法以及Western blot法,以RAW 264.7细胞存活率、吞噬率和NO释放能力为指标,评价不同消化阶段和不同浓度下KNEPP的免疫活性。结果各消化阶段KNEPP抗氧化能力与KNEPP含量呈正相关。经口腔模拟消化,KNEPP含量为(1.51±0.40)mg GAE/g DW;经胃模拟消化,KNEPP含量为(1.74±0.40)mg GAE/g DW;经小肠模拟消化后,KNEPP含量为(1.62±0.05)mg GAE/g DW。体外模拟胃和小肠消化后的KNEPP处理细胞,其细胞存活率与KNEPP浓度呈现出的剂量依赖关系,且细胞存活率高于未消化的KNEPP和模拟口腔消化后的KNEPP所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实验表明经不同模拟消化阶段的KNEPP处理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显著增强,并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释放量。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模拟胃和小肠消化阶段的KNEPP可显著抑制IKK和IκB-α的磷酸化,同时抑制NF-κB/p65表达,从而调节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结论金柑结合态多酚体外模拟消化产物表现出来良好的免疫活性,这为KNEPP健康功效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 结合态多酚 RAW 264.7 免疫调节活性 抗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