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桂凯红 程中华 +1 位作者 黄林 阮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_(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抑制维罗非尼耐药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2
作者 黄伟 胡中柱 +1 位作者 张雅琪 罗云蔓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维罗非尼耐药黑色素瘤细胞(A375R)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用0、80、160、320μmol·L^(-1)的大黄素处理对照组和A—C组细胞48 h。分别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黄素对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P...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维罗非尼耐药黑色素瘤细胞(A375R)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用0、80、160、320μmol·L^(-1)的大黄素处理对照组和A—C组细胞48 h。分别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黄素对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Bcl-2、Akt、p-Akt、mTOR、p-mTOR)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处理后的A—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和P<0.05),且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A—C组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Akt及p-mTOR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其中B、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可抑制A375R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罗非尼 恶性黑色素瘤 大黄素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硅酸盐对成骨细胞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中华 薛威 +7 位作者 王李琴 黄清芳 吴成欢 桂凯红 黄林 蔡莹 韩艳芳 蒋彩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401-8405,共5页
背景:硼硅酸盐不仅可通过矿化作用形成羟基碳酸盐磷灰石层,而且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可促进骨细胞再生。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观察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对兔成骨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ISO10993-12:2007的要求制备硼硅酸盐生物玻璃... 背景:硼硅酸盐不仅可通过矿化作用形成羟基碳酸盐磷灰石层,而且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可促进骨细胞再生。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观察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对兔成骨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ISO10993-12:2007的要求制备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初次浸提液与二次浸提液。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诱导生成成骨细胞。取第5-15代成骨细胞,分别以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初次浸提液、硼硅酸盐生物玻璃二次浸提液与α-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对成骨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横向与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初次浸提液组与二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增殖优于α-MEM培养基组(P<0.05),且初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增殖优于二次浸提液组(P<0.05)。初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总蛋白含量高于二次浸提液组与α-MEM培养基组(P<0.05)。3组间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凋亡率、横向迁移距离及Transwell中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类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硼硅酸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减压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薛威 王斐 吴陈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多节段脊髓(3个及以上)受压或刺激而导致的以肢体麻木、锥体束征、反射障碍、自主神经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颈椎疾病[1]。目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可以直接...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多节段脊髓(3个及以上)受压或刺激而导致的以肢体麻木、锥体束征、反射障碍、自主神经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颈椎疾病[1]。目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可以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和刺激,改善脊髓正常生理功能[2]。本研究比较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 植骨融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式关节腔冲洗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积液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俊武 叶菊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潮式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积液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积液型KOA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潮式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积液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积液型KOA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积液抽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潮式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膝疼痛,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膝功能,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4/60)、78.33%(47/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71,P<0.05)。结论潮式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积液型KO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式关节腔冲洗 玻璃酸钠 运动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并减压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8例(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舒冬平 何敏 刘仕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9117-9120,共4页
背景:目前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大宗病例的临床报告并不常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01/2007-08于黄冈市中心医院骨科行... 背景:目前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大宗病例的临床报告并不常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01/2007-08于黄冈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固定术治疗的1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值也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说明前路次全切减压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既能彻底减压又能有效矫正颈椎畸形,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锁定钛板 次全切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钢板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络痛胶囊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嵩 廖佑荣 吴和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42-346,共5页
目的:观察安络痛胶囊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安络痛胶囊和右归丸,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TDP神灯照... 目的:观察安络痛胶囊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安络痛胶囊和右归丸,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60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quesne指数积分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积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痛胶囊联合右归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阳虚寒凝型 安络痛胶囊 右归丸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威 王斐 吴陈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单侧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对侧椎体骨密度变化。结果术前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为(0.675±0.114)g/...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单侧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对侧椎体骨密度变化。结果术前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为(0.675±0.114)g/cm^2,术后6、12个月椎体含假体骨密度分别为(1.203±0.301)、(1.185±0.218)g/cm^2,去假体骨密度分别为(0.765±0.126)、(0.728±0.115)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8.24、14.88、8.12,P<0.05);术后6、12个月手术对侧椎体去假体骨密度高于邻近椎骨密度值[(0.626±0.108)、(0.622±0.103)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7.95,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PKP可明显提高对侧椎体骨密度,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穿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林 谢小梦 +2 位作者 薛威 阮远 程中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6期1747-1750,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46±2.23)cm、(549.78±13.39)mL、(96.28±8.76)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27±4.49)cm、(764.99±21.57)mL、(138.48±11.4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手术前升高,矢状面Cobb角度均较手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0.87±0.31)、(3.25±0.7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0.46)、(5.96±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内固定效果及恢复胸腰椎生理曲度方面与传统手术效果相当,但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的优势,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小切口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60
10
作者 薛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PVP组),38例患者...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PVP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PVP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侧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单侧PVP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3、12个月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 d及3、12个月时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硼硅酸盐玻璃支架修复兔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中华 薛威 +4 位作者 王李琴 黄林 吴陈欢 桂凯红 黄清芳 《骨科》 CAS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硼硅酸盐生物玻璃13-93B3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结合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制备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和成骨诱导的BMSCs复合体。应用... 目的通过应用硼硅酸盐生物玻璃13-93B3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结合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制备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和成骨诱导的BMSCs复合体。应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分别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单纯植入组,为在股骨头骨坏死区单纯植入硼硅酸盐玻璃;复合植入组,为在股骨头骨坏死区植入硼硅酸盐玻璃并BMSCs复合体。应用影像学Lane-Sandhu X线片评分和组织学新生骨小梁面积率分析各组术后4、8、12周的股骨头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在造模后骨坏死缺损区域无明显成骨修复,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最终股骨头塌陷,第12周的Lane-Sandhu X线片评分为(0.35±0.16)分,新生骨小梁面积率为4.40%±0.34%。单纯植入组硼硅酸盐玻璃逐渐被新生骨替代而降解,骨小梁分布欠均匀、无股骨头塌陷,第12周的Lane-Sandhu X线片评分为(6.41±0.34)分,新生骨小梁面积率为38.10%±1.11%。复合植入组骨缺损区逐渐出现成骨修复反应,复合材料同步降解,骨小梁分布均衡、无股骨头塌陷,第12周的Lane-Sandhu X线片评分为(9.78±0.28)分,新生骨小梁面积率为68.20%±2.16%。通过对第4、8、12周的Lane-Sandhu X线片评分及新生骨小梁面积率统计学分析,复合植入组分别与对照组、单纯植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植入组和复合植入组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成骨方面效果好于对照组,其中复合植入组的成骨效果较单纯植入组更好。结论采用BMSCs复合硼硅酸盐玻璃修复骨缺损将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新的材料及方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一技术若要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仍尚需大量的基础实验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硼硅酸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陈欢 郭璇 +1 位作者 薛威 程中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骨科收治的20例采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采用动力髋螺钉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其进...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骨科收治的20例采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采用动力髋螺钉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其进行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评价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骨骼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ISS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同时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 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陈欢 薛威 程中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拱桥式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前路...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拱桥式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指数评分(VAS)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AS评分=21.44,tODI评分=25.61,P<0.05);3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8.05,t3个月=10.22,t6个月=9.01,P<0.05)。结论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式在治疗相邻双椎间隙CSM方面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桥式减压 植骨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中华 吴陈欢 +1 位作者 桂凯红 杨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77-78,共2页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受伤原因主要为直接暴力或者扭转等间接暴力。踝关节骨质薄弱,骨折后踝穴和距骨的匹配关系被破坏,极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1]。既往的治疗方法多使用克氏针和金属...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受伤原因主要为直接暴力或者扭转等间接暴力。踝关节骨质薄弱,骨折后踝穴和距骨的匹配关系被破坏,极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1]。既往的治疗方法多使用克氏针和金属螺钉进行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断裂等情况,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将螺钉取出,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可吸收螺钉是近年来使用逐渐增多的用于内固定的骨科手术材料,已经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我院近年来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治疗方法 踝骨骨折 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间接暴力 关节内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俊武 叶菊花 张梓童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0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2~67岁的7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对照组...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2~67岁的7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对照组)38例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实验组)38例。术后就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如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明显较少。而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Rasmussen分级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伟 罗云蔓 程中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和术后随访收集病人手术指标、形态学指标、JOA评分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以分析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椎弓根组手术时间为(103.58±14.37)分钟,开窗组为(85.72±12.96)分钟;椎弓根组切口引流量为(100.96±5.29)ml,开窗组为(178.52±12.41)ml;椎弓根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5.37±2.86),开窗组为(8.26±4.52),椎弓根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85±0.60)周,开窗组为(24.29±1.06)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弓根组椎体间隙高度为(11.55±1.94)mm,开窗组为(9.53±1.92)mm,椎弓根组JOA评分中自觉症状评分为(7.78±1.39)、体征评分为(4.93±0.92)、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为(13.84±2.74),开窗组分别为(6.24±1.20)、(4.50±0.83)和(12.43±2.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组病人Frankel脊髓损伤与开窗组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植骨能促进病人骨折愈合、改善病人症状,更适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板间隙小开窗 经椎弓根入路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陈欢 薛威 +1 位作者 郭璇 程中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纳入研究的病例采用自制锚钉进行固定,分析病例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47例自制锚钉置入过程顺利,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 目的研究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纳入研究的病例采用自制锚钉进行固定,分析病例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47例自制锚钉置入过程顺利,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损伤,手术时间70~140(94.2±8.3)分钟,出血量160~600(263.4±65.6)m L。术中未输血,术后未出现感染及异物排异反应。切口均为1期愈合。术后随访过程颈椎X片及CT显示'开门'程度满意,未见锚钉松动、脱落以及颈椎不稳、椎板塌陷现象。18个月行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自制锚钉应在颈后路ELAP术中操作简单,安全性可靠,临床'开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锚钉 颈椎病 椎管扩大形成术 单开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俊武 薛威 黄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共65例(83髋)中青年患者因髋关节疾病在我科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男44例(54髋),女21例... 目的探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共65例(83髋)中青年患者因髋关节疾病在我科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男44例(54髋),女21例(29髋);手术时年龄21~45岁,平均(36.5±11.9)岁。记录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脱位、骨溶解、异响及陶瓷碎裂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7年,平均(13.4±4.1)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2~57分,平均(48.8±8.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6~100分,平均(96.3±16.4)分,P<0.05;随访中1髋(1.2%)患者发生后脱位、2髋(2.4%)出现关节异响、1髋(1.2%)出现陶瓷内衬碎裂、无一例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中青年患者髋关节疾病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关节界面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术前检查,将所有患者进行Tile分型,依照骨盆骨折的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治疗组,即前路钢板的内固定...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术前检查,将所有患者进行Tile分型,依照骨盆骨折的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治疗组,即前路钢板的内固定治疗组11例,后路锁定后重新建立钢板固定治疗组30例,后路骶骨和髂骨关节的固定治疗组35例,前路和后路联合入路的固定治疗组10例。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术后回访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四组患者经过Matta标准评估后,术后回访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四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内固定物退钉、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针对TileB-C型骨盆骨折,只要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更为有效地手术方法,均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TileB-C型 手术方法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飞 骆玲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078),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402、5.835、11.222),P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533),P <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VAS评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