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蕾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2期1926-1927,共2页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相关指标,即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羟苯磺酸钙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晓娟 杜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难治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且试验组FPG、2hPBG、HbA1c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1.90%,与参照组的9.5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更佳,且未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2型糖尿病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德谷胰岛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万晓娟 崔常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加速患者病症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晓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38-40,44,共4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尿酸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CAM-1、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指标水平,降低血尿酸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 非布司他 血脂 血管内皮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芳 杜静 万晓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1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研究组...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其中甘精胰岛素使用方式和剂量同对照组一样,采取口服的方式在每天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6.52±1.03)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02±0.97)mmol/L以及体质量增长(1.41±0.96)kg/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1.01)mmol/L、(8.65±1.01)mmol/L、(3.65±0.88)kg/m2,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体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疗效明显,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格列美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糖尿病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静 万晓娟 +3 位作者 杜战卫 张高明 孙芳 王淑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9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糖尿病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成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组和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糖尿病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成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组和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激素(TSH)、空腹C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统计两组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HDL-C水平为(1.22±0.45)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6±0.53)mmol/L;研究组TC、LDL-C、TSH、空腹C肽、hs-CRP、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23±0.22)mmol/L、(3.02±0.65)mmol/L、(6.56±3.12)m IU/L、(1.54±0.52)μg/L、(6.45±2.23)mg/L、(1.22±0.33)mg/L、(8.54±1.63)%、(24.00±1.12)μg/min,高于对照组的(3.22±0.55)mmol/L、(2.02±0.42)mmol/L、(2.22±1.82)m IU/L、(3.85±1.36)μg/L、(3.85±1.36)mg/L、(0.82±0.12)mg/L、(6.23±1.23)%、(17.00±0.82)μg/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 并发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芳 冯玉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7期3217-3219,共3页
分析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冠心病未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 分析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冠心病未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治疗前,观察组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促甲状腺激素(TSH)、髓过氧化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TSH、MPO、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效果较为确切,可使TC、TG、TSH、MPO、hs-CRP水平降低,抑制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 血清指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万晓娟 杜静 《北方药学》 2018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70例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夜间低血糖率。结果:与治疗前FBG... 目的:研究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70例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夜间低血糖率。结果:与治疗前FBG、BG2、BG1指标比较,治疗后较低,优势突出,P<0.05;与治疗前血糖达标率比较,治疗后较高,优势突出,P<0.05;治疗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5.7%,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黎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万晓娟 杜静 +2 位作者 孙芳 张高明 王淑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0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短期CSII治疗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空腹...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短期CSII治疗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INS)水平,并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FPG、2 h PG、Hb A1c分别为(6.39±1.43)mmol/L、(9.31±1.20)mmol/L、(9.12±1.49)%,低于治疗前的(14.13±2.85)mmol/L、(20.56±5.62)mmol/L、(14.2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FINS为(12.85±2.51)m U/L,高于治疗前的(11.56±2.79)m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6,P<0.05)。患者治疗2周后的Homa-β水平为(87.21±27.69),高于治疗前的(13.36±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113,P<0.05);患者治疗后的Homa-IR水平为(2.16±0.76),低于治疗前的(4.6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14,P<0.05)。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给予短期CSII治疗疗效确切,在快速平稳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卓 陈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4期2653-2656,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IKAP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知识掌握(饮食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注意事项)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81%(53/69)、73.91%(51/69)、81.16%(56/69)、86.96%(60/69);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63/70)、88.57%(62/70)、95.71%(67/70)、97.14%(68/70)。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KAP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蕾蕾 李熠旸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56-358,3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饮食疗法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饮食疗法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剂量为:4片/次,3次/日);治疗2组同样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剂量为:8片/次,3次/日),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治疗1组(73.33%),治疗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2组大便性状评分与排便费力情况评分低于治疗1组,治疗1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2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评分低于治疗1组,治疗1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乳果糖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究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 目的探究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FPG、2 h PG水平及HbA1C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SD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DM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常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加服木丹颗粒,均...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加服木丹颗粒,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GSH-Px和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总神经SNCV以及腓总神经MNCV等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08%,观察组为6.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氧化应激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常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二甲...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均连续进行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BMI等体格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糖脂代谢指标,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和BMI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BG和2h FBG)以及血脂指标(TC和T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INS和HOMA-IR均有明显降低,而HOMA-β有明显升高,并且上述胰岛素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等指标水平,促进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胰岛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