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IKAP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知识掌握(饮食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注意事项)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81%(53/69)、73.91%(51/69)、81.16%(56/69)、86.96%(60/69);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63/70)、88.57%(62/70)、95.71%(67/70)、97.14%(68/70)。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KAP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目的探究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FPG、2 h PG水平及HbA1C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SD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DM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IKAP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知识掌握(饮食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注意事项)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81%(53/69)、73.91%(51/69)、81.16%(56/69)、86.96%(60/69);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63/70)、88.57%(62/70)、95.71%(67/70)、97.14%(68/70)。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KAP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文摘目的探究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和对照组(n=51,常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FPG、2 h PG水平及HbA1C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SD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DM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连续动态监测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