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水沙调控技术及应用实践综述
1
作者 张原锋 王平 张凯文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6-12,94,共8页
水沙调控工程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抵御洪水风险的关键措施,水沙调控技术是水沙调控工程运用的基础。围绕黄河干流水库工程的建设及运用实践,文章分析了黄河水沙变化及水沙调控技术发展过程。黄河水沙调控技术经历了单个水库运用方式、... 水沙调控工程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抵御洪水风险的关键措施,水沙调控技术是水沙调控工程运用的基础。围绕黄河干流水库工程的建设及运用实践,文章分析了黄河水沙变化及水沙调控技术发展过程。黄河水沙调控技术经历了单个水库运用方式、水库群联合调度塑造异重流、降水排沙等阶段,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淤作用。黄河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河水沙调控技术将在防洪减灾、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三门峡水库综合功能提升以及水沙调控与数字孪生融合等方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控 联合调度 水库群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燕 王鹏 党素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5-1145,共11页
在现状防洪工程格局下,实现长治久安,核心在于黄河下游能否长期“河床不抬高”,而决定河床淤积抬高的关键因素是水沙条件。本文分析了2200多年来黄河下游决溢频次、黄土高原气候和社会环境变化,利用史料、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数据等,对... 在现状防洪工程格局下,实现长治久安,核心在于黄河下游能否长期“河床不抬高”,而决定河床淤积抬高的关键因素是水沙条件。本文分析了2200多年来黄河下游决溢频次、黄土高原气候和社会环境变化,利用史料、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数据等,对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水沙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西汉时期至1970年代,黄河水沙量总体呈现为“水量越来越少、沙量越来越多”的趋势:在东汉故道行河的前837年(公元70—907年),黄河沙量只有4亿~5.5亿t/a、下游水量超600亿m^(3)/a,随后的127年黄河沙量增至7亿t/a左右、下游水量减至580亿m^(3)/a;1579—1918年黄河沙量增加到15亿t/a、下游水量减至570亿m^(3)/a;1933—1979年是黄土高原产沙最丰的时期,黄河潼关站实测输沙量为16.2亿t/a,若还原坝库拦沙后“天然”输沙量达19.2亿t/a。1980年代至今,黄河水沙呈现出“水沙均减”的趋势,其中,2000—2023年潼关站实测输沙量为2.34亿t/a,还原坝库拦沙后“天然”输沙量为5.5亿t/a,与唐代持平,下游实测径流量290亿m^(3)/a,是唐末的46%。未来,依靠持之以恒的水土保持,黄河沙量或许可以长期控制在4亿~5亿t/a,达到东汉故道行河前期的来沙水平,但因下游来水量难超270亿m^(3)/a,黄河下游现行河道的行河寿命难以比肩东汉故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变化 黄土高原 历史时期 现状情势 未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4 位作者 张原锋 薛源 沈逸 覃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梳理了黄河下游各类不均衡调整现象,回顾和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向不均衡调整及“驼峰”现象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涉及的科学问题。当前,对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清晰认识,地形对不均衡调整的影响还不明确,溯源冲淤与沿程冲淤的影响还无法区分,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作用还无法量化;“驼峰”现象的研究仍以资料分析为主,对“驼峰”河段的迁移规律、响应机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仍缺乏深刻的机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驼峰”现象 侵蚀基准面 溯源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2 位作者 屈欣明 宋迎宾 钟燕辉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沿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黄河泥沙以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潜力备受关注,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成为热点。化学改良、生物矿化加固和高聚物加固技术均...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沿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黄河泥沙以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潜力备受关注,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成为热点。化学改良、生物矿化加固和高聚物加固技术均被认为能够有效改善黄河泥沙的工程特性,其中:化学改良手段(如碱激发技术)加固黄河泥沙技术上可行,但相关研究多关注于黄河泥沙碱激发制备砖砌体;生物矿化技术是目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证实生物矿化技术适用于黄河泥沙,且相比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因其游离态脲酶的小分子尺寸更易穿过黄河泥沙孔喉而适用性更好;高聚物加固黄河泥沙的力学和耐久性表现均表明其应用潜力值得挖掘。基于此,对黄河中下游泥沙来源和分布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分析黄河泥沙的理化特性,并系统阐述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研究进展。黄河泥沙应用于路基工程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绿色环保的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将进一步支撑黄河泥沙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基于现有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多学科交叉的深化,黄河泥沙生态资源的利用潜力将被充分开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理化特性 路用性能 化学改良 生物矿化加固 高聚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与水利工程管理决策评价体系
5
作者 谢志刚 时芳欣 +4 位作者 李书霞 徐路凯 赵苏磊 田治宗 曾贺 《治黄科技信息》 2024年第4期4-5,共2页
1研究背景,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复式河道,近800km的河道中存在着120多个自然滩区。特殊的水沙条件和独特的河道特性决定了滩区长期承担着行洪、滞洪、沉沙功能,同时也是190万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场所,滩区发展与洪水风险共存且相互影响。... 1研究背景,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复式河道,近800km的河道中存在着120多个自然滩区。特殊的水沙条件和独特的河道特性决定了滩区长期承担着行洪、滞洪、沉沙功能,同时也是190万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场所,滩区发展与洪水风险共存且相互影响。下游滩区是黄河下游河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出现了异于其他江河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土地问题、滩区发展问题等,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实施黄河下游河道有关政策和管理决策时,须统筹考虑工程管理、洪水风险和土地利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水利工程管理 黄河下游河道 滩区 水沙条件 复式河道 河道特性 行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冰凌输移模型库和标准构建及模拟系统研发与应用
6
作者 余欣 梁国亭 +12 位作者 杨明 赖瑞勋 张防修 窦身堂 王明 夏润亮 王敏 张晓丽 韩巧兰 钟德钰 王崇浩 韩琳 王军良 《治黄科技信息》 2024年第4期6-7,共2页
1研究背景,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水沙冰凌输移过程复杂,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支撑黄河流域规划编制、防汛方案比选、预案制定、实时调度、效果评估的量化手段和应用服务不够完善,主要表... 1研究背景,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水沙冰凌输移过程复杂,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支撑黄河流域规划编制、防汛方案比选、预案制定、实时调度、效果评估的量化手段和应用服务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数学模型及系统平台建设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软件化程度不高;尽管世界上已开发出FLUENT、MIKE、DELFT-3D等软件系统,但仅适于低含沙河流,适用于黄河高含沙水流的模型研发相对滞后;模型研发过程控制主观随意性大,缺少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来源的模型无法集成耦合与标准化复用,缺少高效的统一集成运行平台。因此,亟须面向治黄实践中具体业务的专业模型及系统支撑平台,以提升重大治黄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平台 软件系统 实时调度 主观随意性 软件化 高含沙水流 研发过程 应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专业模型体系研究与模型平台推广
7
作者 靖争 王敏 +2 位作者 崔冬冬 葛召华 沈超 《中国水利》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水利专业模型在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防洪、水资源调配等水利核心业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开发的水利专业通用模型当前在各流域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专业性强、普适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构建了兼顾通用与专用的数... 水利专业模型在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防洪、水资源调配等水利核心业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开发的水利专业通用模型当前在各流域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专业性强、普适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构建了兼顾通用与专用的数字孪生水利专业模型体系,提出模型物理机制优化、模型算法改进、人工智能赋能和监测数据动态互馈“四位一体”优化策略,同时通过模型集成与封装、建模工具建设、多模型耦合以及交互处理等模型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结合黄河下游洪水预报调度、丹江口水库水质推演等应用示范,展示了模型耦合应用实际成效。最后探讨了模型平台推广应用机制,通过采用分级部署应用方式,构建面向不同层级的共建共享应用机制,并结合业务需求,拓展动态化、分业务多模型耦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水利 水利专业模型 模型效能提升 模型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与黄河水权置换的管理制度研究
8
作者 黄建水 殷会娟 《中国水利》 2013年第22期19-20,共2页
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该区域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当地水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缺水已成燃眉之急。按照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今后几年陕北地区的... 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该区域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当地水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缺水已成燃眉之急。按照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今后几年陕北地区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将会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也将有较大提高,该地区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在当地水资源总量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解决该地区发展用水问题,已成为陕西省乃至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水权置换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科技战线上的执着耕耘者——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张攀
9
作者 王靖淑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委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作 博士研究生 黄河水土保持 拔尖人才 中共党员 科技战线 耕耘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丹 夏润亮 +1 位作者 李涛 刘启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与分析层、数据共享层、数据应用层4个层级,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支持决策信息的快速获取与综合集成;通过建立逻辑模型,可以分析水沙调度方案和数据信息的关系;通过ETL可以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多源、异构的水沙数据有效地抽取、转换、集成到数据仓库中。基于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依据不同的业务场景为黄河水沙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资源,从而实现多业务场景下的功能扩展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水沙变化 关键技术 模型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贵勋 李硕硕 +2 位作者 孔令辉 刘书潭 张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116,共6页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及环氧树脂用量对PUA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PUA的拉伸强度随着环氧树脂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加入5%时,PUA拉伸强度为103.0 MPa,材料呈强而脆的特性。环氧树脂加入提升了PUA的拉伸剪切强度,由0.25 MPa增至1.60 MPa。同时,环氧树脂改性PUA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抗冲磨性能,5%环氧树脂改性PUA抗冲磨强度为800 h/(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涂层 黏结 抗冲磨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演变及应对策略
13
作者 汤秋鸿 徐锡蒙 +11 位作者 周羽暄 谢亦周 杨千僖 贺莉 彭守璋 胡亚伟 靳晓辉 樊玉苗 GAFFNEY Paul Patrick Joseph 王志慧 邓浩鑫 任艺佳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未来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呈现出极端事件频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等新情势,大规模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旱灾害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水旱灾害损失...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未来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呈现出极端事件频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等新情势,大规模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旱灾害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水旱灾害损失倍增。针对当前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不完善、应对新形势准备不足、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薄弱、流域抗旱能力整体偏弱等,提出了四个适应性对策:加强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建设,统筹流域内外和上下游水资源调配,提升水旱灾害智慧化防御水平,推进气候韧性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极端事件 防御能力 韧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指标及输沙水量研究
14
作者 李小平 田勇 +1 位作者 张翠萍 王方圆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输沙水量与排沙比及流量含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效输沙流量和含沙量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在现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条件下,计算了满足高效输沙要求的流量与含沙量搭配指标。提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全年一定冲淤水平的利津断面狭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当进入下游年沙量为3亿t时,维持下游河道全年冲淤平衡的利津断面洪水输沙水量为56.2亿~69.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输沙指标 单位输沙水量 狭义输沙水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构建技术研究
15
作者 于国卿 李书霞 李趁趁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7期37-41,共5页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试验场由“虚”“实”两部分组成,虚拟平台是实体试验场的数字孪生体。以建设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为目标,依托总体布置方案对场地结构进行分解,针对7组模块化构件,通过实体尺寸参数驱动三维模型,同时根据附加材...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试验场由“虚”“实”两部分组成,虚拟平台是实体试验场的数字孪生体。以建设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为目标,依托总体布置方案对场地结构进行分解,针对7组模块化构件,通过实体尺寸参数驱动三维模型,同时根据附加材质对不同构件分别进行多边形建模和曲面建模;采用C4D等工具构建三维场景;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基于Realflow软件在蓄水池内生成流体粒子和网格,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获取粒子水力要素;采用Octane render对三维场景和流体网格进行渲染。最终构建完成强真实感、高可信度的试验场虚拟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防汛抢险 试验场 三维 Realflow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流路多目标联合运用方式研究
16
作者 于守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多目标 流路运用 清水沟流路 刁口河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多沙水库淤积形态与排沙预测研究
17
作者 李涛 洪坤辉 +2 位作者 吴腾 俞彦 赵志康 《西北水电》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水库淤积体沿纵剖面一般可分三角洲、锥体、带状淤积体,如何选取最佳排沙方式,提高排沙效率就十分重要。为了准确得到水库排沙过程、排沙量、排沙效率以及水库最佳排沙时间,通过水库淤积体类型、排沙方式、水库冲刷数学模型等三方面分... 水库淤积体沿纵剖面一般可分三角洲、锥体、带状淤积体,如何选取最佳排沙方式,提高排沙效率就十分重要。为了准确得到水库排沙过程、排沙量、排沙效率以及水库最佳排沙时间,通过水库淤积体类型、排沙方式、水库冲刷数学模型等三方面分析水库排沙问题,对比分析3种淤积体之间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最终形态等方面,结合不同排沙方式的优缺点和工程实例,对比分析每种淤积类型的最适排沙模拟方法,同时基于冲淤数学模型的推导原理,分析总结了已有不同冲淤数学模型的优缺点,得到了不同水沙条件、边界条件、排沙效率、排沙方式下最佳冲淤数学模型选择方法,可为水库排沙运用方式的拟定、水库泥沙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淤积 冲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固化黄河泥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3 位作者 宋迎宾 王振海 钟燕辉 张蓓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 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沿黄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填筑用土需求剧增。黄河泥沙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但其在多雨地区的服役性能需要改善,探索一种生态、高效的泥沙加固方法提高其水稳定性十分关键。本文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黄河泥沙的方法,分别开展了常规浸水条件和干湿循环条件下固化黄河泥沙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浸水后试样的质量损失及强度折损情况,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固化后黄河泥沙试样强度软化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EICP技术固化的黄河泥沙试样浸水崩解过程相比原状试样更加缓慢;胶结液浓度1.5 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长期(56 d)浸水后,几乎保持完整,质量损失率仅为6.36%,强度折损率仅为6.21%;10次干湿循环后,不同胶结液浓度处理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颗粒松散和脱落现象,胶结液浓度1.5 mol/L、灌浆10次的黄河泥沙试样的抗压强度损失仅为9.96%,抗干湿循环能力最强。利用EICP技术可以有效的固化黄河泥沙并提升其水稳定性,这对推进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利用进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EICP 干湿循环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软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系统科学的黄河下游河道系统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江恩慧 屈博 +3 位作者 王远见 田世民 李军华 曹永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明确了新时代河道滩槽协同、上-中-下-河口联动、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战略需求,进而阐述了流域系统科学及其在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系统科学 系统治理 滩槽协同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资源利用与水权管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会安 张文鸽 《中国水利》 2004年第9期12-13,共2页
黄河流域具有水沙异源、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和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的水文特征,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水问题。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同用水主体间的水资源冲突不断发生,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 黄河流域具有水沙异源、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和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的水文特征,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水问题。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同用水主体间的水资源冲突不断发生,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问题。在分析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黄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施黄河水权管理,研究了实施黄河水权管理的现行法律基础和面临的难题,提出了黄河水权管理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水权管理 生态环境 水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