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怡 王志慧 +2 位作者 卢小平 肖培青 赵广举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4,284,共10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有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地形和土壤属性等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计算了...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有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地形和土壤属性等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计算了2000-2022年黄土高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分析了NEP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黄土高原2000-2022年NEP平均值为33.44 gC/m^(2),2022年黄土高原NEP现状水平为39.9 gC/m^(2),年碳汇总量达到25.40 Tg C。NEP年际变化特征表现为显著上升且逐渐趋于稳定,总体增长速率为0.70 gC/(m^(2)·a),每年增加0.45 Tg C,其中山西省和陕西省贡献最大。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NEP)和增汇能力(NEP趋势)虽最高,但由于草地面积较大,因此草地碳汇总量和增汇贡献均高于森林。与草地、农田和裸地相比,草地-森灌、农田-林草,裸地-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能提升原地表覆盖碳汇能力的83.2%,14.0%和81.1%,且提升增汇能力5.6%,15.8%,127.7%。单一影响因子中,NDVI作为植被生物量指标,是驱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NEP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然而NDVI与降雨、NDVI与土壤容重的交互作用对NEP空间分异以及NEP趋势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结论]结合气候特性和土壤条件的全面考量,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增加植物覆盖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可有效提升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龙区间典型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响应
2
作者 陈玮 孙彭成 +2 位作者 肖培青 李琼芳 焦鹏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159,共8页
[目的]揭示河龙区间不同地貌区下典型流域的多年径流变化特征,明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其径流年内分配均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龙区间风沙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秃尾河、三川河及延河流域,在收集各流域1960-2019年径流观... [目的]揭示河龙区间不同地貌区下典型流域的多年径流变化特征,明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其径流年内分配均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龙区间风沙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秃尾河、三川河及延河流域,在收集各流域1960-2019年径流观测和水土保持措施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基尼系数指标,量化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分析了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的演变趋势与空间差异,探究了河龙区间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对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特征。[结果](1)1960-2019年,3个典型流域径流量极显著减少,秃尾河、三川河和延河的年径流量减少幅度分别为-0.05亿m^(3)/a,-0.03亿m^(3)/a,-0.02亿m^(3)/a;(2)3个典型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显著差异,风沙区的秃尾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最为均匀,土石山区次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河流域年内分配最不均匀,各流域的径流基尼系数分别为0.2,0.35,0.6;(3)不同地貌区径流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径流年内分配趋向均匀;(4)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梯田和淤地坝建设与径流基尼系数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调节径流年内分配,促进河川径流年内分配更加均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径流年内分配 基尼系数 河龙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新时代需求
3
作者 杨春霞 张国军 +3 位作者 肖培青 焦鹏 李惋慬 钱京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60-62,共3页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对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度汛、运行管护、坝库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诸多问题,围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新时期淤地坝综...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对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度汛、运行管护、坝库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诸多问题,围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新时期淤地坝综合效能提升为目标,提出黄土高原淤地坝因地制宜、需求导向、分类施策的建设管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建设管理 水土保持 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2 位作者 肖培青 刘国彬 杨春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 识别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的叠加效应,对于深化认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与产沙机理,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砒砂岩区多动力侵蚀交互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冻融、风蚀作用不会导致坡面产沙量的明显增加,而是增加了水力侵蚀的物质来源,只有在水力、重力等驱动因子的复合作用下才能对侵蚀产沙过程发生显著影响;砒砂岩表面风化层的存在是影响风蚀产沙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合侵蚀过程存在着显著的叠加放大效应,"冻-水"叠加效应约放大到127%,"冻-风-水"叠加效应放大至164%;砒砂岩区多动力交互作用产生的侵蚀叠加放大效应,是使其成为黄河粗泥沙核心来源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复合侵蚀不是多类单相侵蚀的线性叠加,而是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叠加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风力-水力复合侵蚀 多动力交互 土壤侵蚀机理 试验模拟 砒砂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对径流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王倩华 张攀 +2 位作者 王伟 肖培青 吴晓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8,78,共9页
[目的]深入研究黄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对径流变化的调节效应及其阈值,对于山洪防治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以大理河流域为重点研究区域,分析其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基于流域月尺度SWAT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径... [目的]深入研究黄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对径流变化的调节效应及其阈值,对于山洪防治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以大理河流域为重点研究区域,分析其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基于流域月尺度SWAT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通过设置4种极端土地利用情况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于汛期径流的影响;并通过设置12种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度情景,揭示了影响流域径流的土地利用的覆盖临界。[结果]大理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草地和林地,草地和林地对径流有抑制作用,耕地对径流存在促进作用,三者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5,-0.130,0.122。土地利用对径流的年内分配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当土地利用变化较小时,这种调控作用不明显。土地利用覆盖度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其下临界约为5%,草地的上临界为95%,林地的上临界为91%。[结论]由于流域内实际的植被条件较差,林草覆盖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修复植被和适当地退耕、退草还林仍能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和防洪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阈值 大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坝地资源评估
6
作者 张国军 杨春霞 +2 位作者 李惋瑾 焦鹏 钱京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探索将淤地坝淤积形成的坝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是《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相继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摸清现状政策条件下坝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资源状况是推动该项... 探索将淤地坝淤积形成的坝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是《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相继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摸清现状政策条件下坝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资源状况是推动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宁夏坝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坝地利用类型、补充耕地来源范围和验收标准等方面,明确了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坝地条件,并以2024年宁夏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采取图斑套合、ArcGIS面积分析、政策约束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宁夏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坝地资源进行分析,基本摸清了宁夏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坝地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夏现状坝地1599.25 hm ^(2)中有334.60 hm ^(2)已被纳入“国土三调”耕地管理;“非耕地”1264.65 hm ^(2)中有936.31 hm ^(2)满足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补充耕地来源的规定,其中满足验收条件的坝地有392.80 hm ^(2),可推动先行纳入新增耕地数量指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占补平衡 耕地 坝地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柳沟流域近30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玲玲 陈正新 +1 位作者 焦鹏 张晓华 《内蒙古水利》 2023年第11期4-5,共2页
文章以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为研究对象,利用研发的分布式土壤流失过程模型,分析了西柳沟近30 a综合治理效益,量化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为全面认识十大孔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沙效益,未来制定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 文章以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为研究对象,利用研发的分布式土壤流失过程模型,分析了西柳沟近30 a综合治理效益,量化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为全面认识十大孔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沙效益,未来制定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沙效益 下垫面变化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西柳沟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西柳沟LUCC变化分析
8
作者 王玲玲 史学建 +1 位作者 焦鹏 陈正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8期334-338,共5页
西柳沟为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基于景观格局变化指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了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转移规律。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0... 西柳沟为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基于景观格局变化指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了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转移规律。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0%以上。199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比例显著改变,且2005-2010年变化最为剧烈。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增加主要发生在灌木林地,减少量主要在未利用地和耕地,高中低三种不同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之间的交互转换最为频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低覆盖度草地不断向中高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演变。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十大孔兑水沙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