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TG、VEGF-C的表达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磊 文斐 肖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患者PTTG及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TTG和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P>0.05);PTTG和VEGF-C的表达在不同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存活时间≤3年PTTG阳性率为77.4%,存活时间>3年阳性率为42.1%;存活时间≤3年VEGF-C阳性率为77.4%,存活时间>3年阳性率为44.7%。存活时间≤3年PTTG、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存活时间>3年(P<0.05);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之间无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癌女性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8.0%,高于男性的6.0%,腺癌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19.1%高于鳞癌的6.7%,同时高于大细胞癌的0.0%,存活时间≤3年的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1.6%低于存活时间>3年的28.9%(P<0.05)。结论 PTTG、VEGF-C的表达能够促形成肿瘤微淋巴管,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淋巴结发生转移;EGFR基因突变更多见于腺癌,PTTG、VEGF-C的表达和EGFR基因突变可以用作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TTG VEGF-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Dickkopf相关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顾磊 肖婕 文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60例胃癌患者,分析OPN、sLAG-3、DKK-1表达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三者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60例胃癌患者,分析OPN、sLAG-3、DKK-1表达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三者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当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OPN蛋白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胃癌分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sLAG-3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患者的胃癌分期、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DKK-1蛋白在胃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胃癌分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胃癌组织当中OPN、sLAG-3以及DKK-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5)。结论 OPN、sLAG-3、DKK-1表达与胃癌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骨桥蛋白质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患者的p21WAF1/CIP1和p53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顾磊 文斐 李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的p21WAF1/CIP1和p53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病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例未患有喉癌的急性喉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的p21WAF1/CIP1和p53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病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例未患有喉癌的急性喉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即S-P法)检测两组患者p21WAF1/CIP1和p53的表达情况,观察研究组p21WAF1/CIP1、p53表达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p53蛋白的表达与p21WAF1/CIP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p21WAF1/CIP1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高分化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P<0.05);患者p21WAF1/CIP1、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临床分型、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21WAF1/CIP1在对照组及研究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0%、64.0%,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53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研究组为62.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的表达同p21WAF1/CIP1表达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p21WAF1/CIP1蛋白受到抑制、p53基因表达均与喉癌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但p21WAF1/CIP1的表达同p53基因的表达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明确二者在喉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对于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P21WAF1/CIP1 P53 临床病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文斐 顾磊 +1 位作者 张海 胡志勇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究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外泌体(exosome,exo)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正常和缺氧培养条件下SGC-7901和HG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记为N-SGC-7901 exo、N-HGC exo... 目的探究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外泌体(exosome,exo)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正常和缺氧培养条件下SGC-7901和HG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记为N-SGC-7901 exo、N-HGC exo、H-SGC-7901 exo和H-HGC exo),中性粒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组、N-SGC-7901组、N-HGC组、H-SGC-7901组、H-HGC组、N-SGC-7901 exo组、N-HGC exo组、H-SGC-7901 exo组、H-HGC exo组,Sytox Green染色检测各组细胞NETs的形成。SGC-7901细胞分为PBS/培养液(culture medium,CM)组、N-SGC-7901 exo/CM组、H-SGC-7901 exo/CM组、H-SGC-7901 exo/CM+DNAse组,HGC细胞分为PBS/CM组、N-HGC exo/CM组、H-HGC exo/CM组和H-HGC exo+DNAse/CM组。CCK8检测SGC-7901和HGC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相比于PBS组,N-SGC-7901组、H-SGC-7901组、N-HGC组、H-SGC组中性粒细胞NETs增加,且H-SGC-7901组高于N-SGC-7901组,H-SGC组高于N-HGC组。相比于PBS组,N-SGC-7901 exo组、H-SGC-7901 exo组、N-HGC exo组、H-SGC exo组中性粒细胞NETs增加,且H-SGC-7901 exo组高于N-SGC-7901 exo组,H-SGC exo组高于N-HGC exo组。相比于PBS/CM组,N-SGC-7901 exo/CM组和H-SGC-7901 exo/CM组SGC-790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加(P<0.01),并且H-SGC-7901 exo/CM组高于N-SGC-7901 exo/CM组(P<0.001),而H-SGC-7901 exo/CM+DNase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低于H-SGC-7901 exo/CM组。相比于PBS/CM组,N-HGC exo/CM组和H-HGC exo/CM组HG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加(P<0.01),并且H-HGC exo/CM组高于N-HGC exo/CM组(P<0.001),H-HGC exo/CM+DNase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低于H-HGC exo/CM组。结论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NETs形成而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缺氧 外泌体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
5
作者 许晴晴 金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预后以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FP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AFP在胃癌进展...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预后以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FP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AFP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机制。结果:胃癌组织中AFP高表达37例,低表达26例,胃癌组织中AFP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腺瘤组织,AFP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比例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2.020、6.293,P<0.05)。预后分析结果显示AFP高表达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FP低表达组(t=3.816,P<0.05),总生存期显著低于AFP低表达组(t=6.165,P<0.05)。胃癌中高表达的AFP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并且与SNAIL1、STAT5、KRAS为正相关(r=0.550、0.429、0.221,P<0.05),并且与PD-L1、PD-L2、LAG3、CTLA4和TIM3等免疫治疗检查点基因均呈正相关(r=0.373,0.643,0.233,0.271,0.620,P<0.05)。结论:AF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EMT和免疫检查点等途径促进胃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胎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检查点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DC1B结合p65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胡志勇 张海 +1 位作者 顾磊 文斐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8-54,63,共8页
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 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lag抗体富集flag-DEPDC1B结合蛋白,通过质谱进行鉴定,并对免疫共沉淀物进行关键蛋白验证。在oe-flag-DEPDC1B转染细胞中加入p65抑制剂Helenal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将oe-flag-DEPDC1B和oe-NC转染细胞注射至C57/B6小鼠皮下,注射后2周开始监测小鼠肿瘤体积,注射后5周处死小鼠。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flagDEPDC1B可结合关键蛋白p65,免疫沉淀物中可以检测到p65蛋白。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oe-flag-DEPDC1B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Helenalin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减弱(P均<0.05)。在荷瘤小鼠中,与oe-NC组小鼠比较,oe-flag-DEPDC1B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长更快,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DEPDC1B可通过结合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65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荷瘤小鼠 DEP结构域蛋白1B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神经内分泌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珍 邱晓明 +1 位作者 金欢 王弘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2013-2013,2017,共2页
患者男,74岁。4天前无明显诱因腹痛。体格检查:腹柔软、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RBC )4.06×10‐12/L ,血红蛋白(Hb)121g/L ,红细胞压积(Hct)38%,癌胚抗原(CEA)4.93ng/ml。CT检查:肠系膜区见团块状... 患者男,74岁。4天前无明显诱因腹痛。体格检查:腹柔软、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RBC )4.06×10‐12/L ,血红蛋白(Hb)121g/L ,红细胞压积(Hct)38%,癌胚抗原(CEA)4.93ng/ml。CT检查:肠系膜区见团块状等密度影、边界清晰,平扫CT值为43HU(图1),增强后动脉期CT值为87HU (图2),静脉期CT 值为81HU (图4),可见由回结肠动脉供血(图3)。术中:小肠中段肠系膜上可见5cm ×3cm包块,呈实性,质硬。病理诊断:肠系膜神经内分泌瘤(WHO :G2,相当于非典型类癌)(图5);免疫组化肿瘤组织显示:Syn(弱+)、CgA (灶+)、CD57(部分+)、Villin(+)、CD56(+)、CK7(‐)、CK20(‐)、TTF‐1(‐)、CD117(‐)、CD34(‐)、CEA(+)、Ki‐6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育刚 许晴晴 魏珊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ibroblast activating protein-α,FAP-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检测FAP-α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FAP-α表达与结直肠癌...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ibroblast activating protein-α,FAP-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检测FAP-α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FAP-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FAP-α高表达组75例,FAP-α低表达组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P<0.05),FAP-α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比例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预后分析显示,FAP-α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t=5.232、5.317,P均<0.05)。结论FAP-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DC1B在肝癌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志勇 张海 +1 位作者 顾磊 文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92-697,共6页
目的: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9例肝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qRT-PCR检测DEPDC1B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DEP... 目的: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9例肝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qRT-PCR检测DEPDC1B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DEPDC1B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检测L-02正常肝上皮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DEPDC1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EPDC1B、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将si-DEPDC1B和si-NC转染至HepG2细胞,采用qRT-PCR检测DEPDC1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EPDC1B、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DEPDC1B表达水平升高,DEPDC1B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治疗后的不良预后相关。与L-02细胞相比,HepG2细胞DEPDC1B表达升高,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与si-NC组比较,si-DEPDC1B组DEPDC1B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迁移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结论:DEPDC1B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临床上DEPDC1B高表达与肿瘤晚期、淋巴结发生转移以及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EP结构域蛋白1B 上皮间质转化 增殖和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酶JMJD3在肺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全慧 陈莎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596-1598,共3页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组蛋白H3的N端赖氨酸(Lysine,K)修饰最为多样和重要,K4(代表4位赖氨酸)、K9和K27等为甲基化修饰位点,而K9、K14和K27等为乙酰化修饰位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拥有基...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组蛋白H3的N端赖氨酸(Lysine,K)修饰最为多样和重要,K4(代表4位赖氨酸)、K9和K27等为甲基化修饰位点,而K9、K14和K27等为乙酰化修饰位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拥有基因激活效应,而甲基化修饰则存在位点差异[1]。甲基化的赖氨酸的残基以及甲基化的状态(单甲基化、二甲基化、三甲基化)能够促进或者抑制基因的转录[2]。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组蛋白甲基化。H3K27甲基化是基因激活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目前已经鉴定出两种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6A,KDM6A)和含Jumonji结构域-3(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JMJD3),也称为KDM6B(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6B)[3]。JMJD3在胚胎发育、炎症、衰老、肿瘤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因JMJD3广泛调控参与分化、增殖、衰老、凋亡等基因,所以在对环境和细胞应激反应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5],而目前关于JMJD3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甚少。本文就JMJD3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乙酰化修饰 甲基化修饰 基因激活 组蛋白甲基化 去甲基化酶 动态调控 共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体尾部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晓明 王珍 +1 位作者 文斐 王弘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2-712,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cm×8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cm×8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示胰体尾部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影(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肿瘤血管主要发自脾动脉(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体尾部 神经鞘瘤 上腹部肿块 血清肿瘤标志物 血尿淀粉酶 实验室检查 CA125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腹盆腔内多发异位脾组织植入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珍 王弘 +2 位作者 汤守元 文斐 邱晓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9-559,共1页
患者男,46岁.半月前因输尿管结石行CT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既往史为30年前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CT显示,盆腔内直肠左前方见团块状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左侧腹膜、盆壁、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MRI显示... 患者男,46岁.半月前因输尿管结石行CT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既往史为30年前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CT显示,盆腔内直肠左前方见团块状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左侧腹膜、盆壁、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MRI显示,乙状结肠起始处肠壁、直肠腹膜返折处偏左侧分别见结节状、団块状信号(图2),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均呈高信号(图3),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上为低信号、ADC值为0.6×10-3.术中直肠腹膜返折处见一大小约4 cm质硬肿物、肿块与直肠壁粘连,乙状结肠壁、盆腔左侧壁分别见一大小约1.0cm、0.5cm肿块,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诊断:异位脾脏组织(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返折处 盆腔内 脾组织植入 多发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术后病理诊断 乙状结肠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及微卫星不稳定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银东智 左健 +3 位作者 袁又能 左燕妮 罗海平 汪燕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41-845,共5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微卫星不稳定(MSI)情况并探讨其在UC患者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鄂东医疗集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UC-CRC患者及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微卫星不稳定(MSI)情况并探讨其在UC患者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鄂东医疗集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UC-CRC患者及5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术后病理标本资料并检测其癌组织标本中错配修复(MMR)蛋白hMLH1、hPMS2、hMSH2、hMSH6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30例对照(非UC、UC-CRC、SCRC患者)、43例UC、17例UC-CRC及55例SCRC患者的血清中IL-6水平,并对SCRC及UC-CRC患者的癌组织中IL-6与MMR蛋白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7例UC-CRC的癌组织标本中出现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7例(41.2%),其中hMLH1和hPMS2蛋白表达缺失、hMSH2和hMSH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UC-CRC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UC组(t=4.97,P<0.001)及SCRC组(t=5.26,P=0.006)。由于病例数较少,未对UC-CRC癌组织中dMMR与IL-6蛋白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而在SCRC癌组织中未发现dMMR与IL-6蛋白表达有关(rs=0.04,P=0.77)。结论与SCRC类似,MSI同样参与了UC-CR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UC-CRC的MMR蛋白缺失更常见于hMLH1与hPMS2、hMSH2与hMSH6的共同表达缺失,未发现IL-6参与了结直肠癌的MSI相关癌变机制,而从有限的病例初步推测IL-6可能参与了UC-CRC患者M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直癌 溃疡性结肠炎 散发性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赖氨酸羟化酶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斐 顾磊 胡志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16-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该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3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该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3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LOD2蛋白表达。分析HCC组织PLOD2蛋白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培养肝癌细胞HepG2并分为PLOD2干扰组(转染PLOD2干扰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OD2 mRNA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HCC组织PLOD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7.42%(72/93),高于癌旁组织的33.33%(3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OD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侵犯有关(P<0.05)。PLOD2干扰组PLOD2 mRNA相对表达量、24 h时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OD2蛋白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恶性进展指标有关,下调PLOD2基因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赖氨酸羟化酶2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