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2增强树突细胞抗肿瘤转移作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柯珂 余云熹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4期14-15,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2增强树突细胞抗肿瘤转移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周龄左右的雌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分为对照组、树突细胞疫苗(DC-Mutl)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白细胞介素治疗组... 目的:比较分析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2增强树突细胞抗肿瘤转移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周龄左右的雌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分为对照组、树突细胞疫苗(DC-Mutl)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白细胞介素治疗组各30只小鼠,分别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肤Mutl预激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2联合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肤Mutl预激树突细胞对转移性肺癌小鼠进行治疗,分析小鼠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小鼠的肺癌结节降低,小鼠白细胞介素2与白细胞介素4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小鼠脾细胞内CD4+和CDS+T细胞含量明显增加(P<0.05)。研究过程中发现,小鼠经白细胞介素2和树突细胞联合免疫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树突细胞免疫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四组小鼠的存活情况发现,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生存期最长,到治疗后第50天的时候还有16只小鼠存活,而对照组中小鼠最长生存时间为35天,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白细胞介素2明显高于DC-Mutl治疗组(P<0.05),但低于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2均能显著增强树突细胞抗肿瘤转移作用,提高宿主的免疫力,对肺癌转移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2 树突细胞 抗肿瘤转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曾辉 黄绪群 +3 位作者 宋文玲 韩蓉 程丽萍 张曼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5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癌患者47例为实验组,43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8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癌患者47例为实验组,43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8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患者AFP、CEA和GP73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AFP单项检测灵敏度最高,联合检测显著提升灵敏度且特异度降幅较低。结论多种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高尔基体膜蛋白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小鹏 唐昃 周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随机分为研究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KPS评分、疼痛评分、肝功能变化、生存率... 目的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随机分为研究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KPS评分、疼痛评分、肝功能变化、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0.0%(28/4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9/40),但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间KPS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疼痛评分均有较明显减轻,但研究组较对照组疼痛减轻更明显;治疗前后两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研究组1年生存率达到8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但2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好,疼痛减轻更明显,1年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高强度聚焦超声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莉 杜天幸 朱小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对照组单纯行调强适形放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疼痛评分并检测肝功能、肿瘤标记物(CEA、AFP)、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减轻(P<0.05),且研究组疼痛减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CEA、AFP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AFP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CD_3^+、CD_4^+、CD_4^+/CD_8^+、NK细胞较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4周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肾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并不增加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未加重不良反应,HI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调强适形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M8激活Calcineurin-NFATc3通路调节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绪群 刘国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 探讨TRPM8调节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CD 841 CoN中TRPM8的表达水平.将干涉和过表达TRPM8载体TRPM8siRNA和pcDNA3.1-TRPM8转染至SW620细胞,并设置... 目的 探讨TRPM8调节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620和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CD 841 CoN中TRPM8的表达水平.将干涉和过表达TRPM8载体TRPM8siRNA和pcDNA3.1-TRPM8转染至SW620细胞,并设置相应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和pcDNA3.1组),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酶标仪检测Calcineurin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alcineurin-NFATc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检测CD8+T细胞与SW620细胞共孵育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Calcineurin特异性抑制剂FK506处理SW620细胞后NFATc3和PD-L1蛋白表达.结果 与CCD 841 CoN细胞相比,TRPM8 mRNA和蛋白在SW620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P<0.01).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干涉TRPM8表达后SW620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Calcineurin活性,以及TRPM8、PD-L1和NFATc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细胞凋亡率和p-NFATc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过表达TRPM8可增强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和Calcineurin活性,上调TRPM8、PD-L1及NFATc3蛋白表达(P<0.01),下调p-NFATc3蛋白表达(P=0.002).CD8+T细胞与干涉TRPM8表达的SW620细胞共孵育后总细胞活力降低(P=0.002),而与过表达SW620细胞共孵育后总细胞活力增强(P=0.005).FK506处理可抑制SW620细胞Calcineurin活性,下调NFATc3、PD-L1蛋白表达(P<0.01).结论 TRPM8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Calcineurin-NFATc3信号通路而促进PD-L1表达,从而增强结肠癌细胞免疫逃逸能力,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免疫逃逸 增殖 凋亡 TRPM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CD99基因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6
作者 曾辉 黄绪群 +3 位作者 宋文玲 韩蓉 程丽萍 石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69-1471,1474,共4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CD99基因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分为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EVC组以及转染pcDNA3.1(+)-CD99质粒的CD99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 目的:研究过表达CD99基因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分为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EVC组以及转染pcDNA3.1(+)-CD99质粒的CD99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l-6、Cyclin E的蛋白含量。结果:CD99组的MTT值、G0/G1比例、S期比例低于EVC组,G2/M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9组的Bcl-6和Cyclin E含量低于E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G0/G1比例、S期比例与Bcl-6、Cyclin E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G2/M期与Bcl-6、Cyclin E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过表达CD99能够抑制L428细胞增殖、诱导L428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Bcl-6、Cyclin E的表达来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CD99基因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粘蛋白MTDH通过上皮质间转化EMT促进胃癌的转移
7
作者 夏林 余国政 +4 位作者 曾宪涛 李胜 邴运韬 李婷 杨桂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异粘蛋白(MTDH)在胃癌的表达及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标本及培养胃癌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TDH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与EMT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187例(86%)MTDH呈阳... 目的 研究异粘蛋白(MTDH)在胃癌的表达及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标本及培养胃癌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TDH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与EMT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187例(86%)MTDH呈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组织中29例(13%)呈阳性表达,MTDH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组织高。MTDH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血管浸润、肿瘤复发和转移有关(P<0.05)。MTDH的表达与EMT过程的两个标记物相关(E-cadherin和N-cadherin)。结论 MTDH可以通过诱导EMT过程促进胃癌转移,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粘蛋白 上皮质间转化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曾辉 黄绪群 +3 位作者 宋文玲 韩蓉 张茂 段涵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试验组(26例,吉非替尼+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试验组(26例,吉非替尼+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4.6%和53.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5%和84.6%,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皮疹和腹泻。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皮疹及腹泻发生率较高(P<0.05),但均为I^II级,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吉非替尼、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食管肿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舒畅 杜天幸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发型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发型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序贯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完成4个化疗疗程(4×21 d)结束7 d后,给予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序贯化疗治疗。于试验组^(125)I粒子植入后30 d,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体力、体质量、疼痛感改善情况,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的体力、体质量、疼痛感改善情况,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的体力、体质量、疼痛感减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QLQ-C30各项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受益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增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复发性 放射性粒子 ^(125)I 植入治疗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