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晗 熊丽 +2 位作者 王思颖 周千瑶 王海强 《免疫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624-628,共5页
胃癌是全球范围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已严重危害到全球人类生命健康。虽然,关于胃癌的早期筛查率及综合性治疗方案取得长足进步,但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仍不理想。近年来,免疫功能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已受到临床重点关... 胃癌是全球范围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已严重危害到全球人类生命健康。虽然,关于胃癌的早期筛查率及综合性治疗方案取得长足进步,但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仍不理想。近年来,免疫功能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已受到临床重点关注,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免疫调控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胃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作用,总结中医药对免疫功能的调控机制,旨为胃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环境 免疫细胞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代际效应中医理论内涵探讨
2
作者 李婧 孙畅 +4 位作者 赵珊珊 匡洪影 王颖 孙淼 王海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68-72,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生殖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其相关症状可在代际间传递。中医所言的伏邪乃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致病模式与PCOS代际效应的病理机制具有相似性。将中医学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P...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生殖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其相关症状可在代际间传递。中医所言的伏邪乃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致病模式与PCOS代际效应的病理机制具有相似性。将中医学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PCOS代际效应机制相结合,可为中医临床早期识别及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伏邪理论 代际效应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崔馨月 孙全昊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88,共6页
在肝脏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于常驻非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炎症、免疫调控等病理过程。近年来,TREM2在急慢性肝病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M2是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潜在靶点,然而其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缺乏... 在肝脏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于常驻非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炎症、免疫调控等病理过程。近年来,TREM2在急慢性肝病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M2是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潜在靶点,然而其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本文综述了TREM2在急慢性肝病中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急慢性肝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肝疾病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馨月 石璠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97-140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与肠道慢性炎症相关的异质性疾病,丁酸盐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代谢产物,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并防止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延缓IBD的临床进展。本文就丁酸盐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改善IBD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与肠道慢性炎症相关的异质性疾病,丁酸盐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代谢产物,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并防止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延缓IBD的临床进展。本文就丁酸盐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改善IB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丁酸盐 G蛋白耦联受体 TH17细胞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家华 索小涛 +2 位作者 马晨曦 郑丽红 王海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11-114,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但UC病程往往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缓解期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但UC病程往往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病例收集和随访难度较大。而UC动物模型可模拟UC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炎症状态及菌群紊乱情况。因此,通过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对揭示UC的发病机制、探索高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目前,UC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诱导法、基因敲除法和联合法。根据诱导剂不同,诱导法可分为化学药物诱导法、微生物诱导法和食物诱导法。根据敲除基因不同,基因敲除法可分为屏障蛋白基因敲除法和抗炎因子基因敲除法。而联合法一般采取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UC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构建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自身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动物模型 诱导法 基因敲除法 联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调节脂质积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鹏帅 朱峰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脂质代谢调节关键分子,能够改善NAFLD所造成的脂质积累。本文阐述了AMPK相关分子改善脂质积累并治疗NAFLD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列举了目前AMPK相关实验和治疗研究的药物。证明了AMPK相关药物用于改善脂肪积累、治疗NAFLD的潜力,为后续对于AMPK相关治疗NAFL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AMPK 脂质代谢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土枢四象”探析王海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7
作者 王晗 孙大沙 +2 位作者 田家华 周文辉 王海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4期151-154,共4页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由脾胃失和,肝气不畅,肺气不通,气机壅塞中土所致。中土如轴,肝肺如轮,轮运轴转,轴运轮灵,故治疗CAG应注重调畅中土,斡旋气机流转,肝肺升降相得则诸症自除。王海强教授调畅中土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升举肝木善用达郁汤,沉降肺金善用下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圣心源》 土枢四象 肝升肺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力荧 曹佳鑫 +2 位作者 包秀文 米博文 王海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06-110,共5页
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病毒,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噬菌体可以通过抑制条件致病菌的定植来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同时,它能够减轻肠黏膜炎症、维持肠道黏液层屏障的完整性,此外,噬菌体还可通过激活并增强肠道免... 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病毒,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噬菌体可以通过抑制条件致病菌的定植来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同时,它能够减轻肠黏膜炎症、维持肠道黏液层屏障的完整性,此外,噬菌体还可通过激活并增强肠道免疫系统,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噬菌体疗法包括口服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粪便微生物移植,以及与益生菌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噬菌体鸡尾酒 抗菌疗法 微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绝经期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强 李冰琪 +2 位作者 周千瑶 王思颖 冯晓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NAFLD发病中的性别差异未引起足够重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绝经前女性患NAFLD风险低于男性,而绝经期女性高于男...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NAFLD发病中的性别差异未引起足够重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绝经前女性患NAFLD风险低于男性,而绝经期女性高于男性。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发生肝脏特异性胰岛素抵抗、脂质蓄积、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等,促使肝脏脂肪细胞变性、损伤与凋亡。本文阐述了雌激素对绝经期女性的影响以及雌激素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绝经期女性预防NAFLD乃至其他代谢相关性疾病予以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雌激素 绝经期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微生态轴在肝硬化进展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强 郑淑丹 +2 位作者 石璠 赵梅 郑丽红 《肝脏》 2023年第9期1119-1123,共5页
肝硬化是一种最常见的全球慢性肝病,微生物-胆汁酸轴和宿主之间的联系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二者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不仅可被用于诊断肝硬化,还可积极用于肝硬化的治疗。大量研究和综述描述了胆汁酸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关... 肝硬化是一种最常见的全球慢性肝病,微生物-胆汁酸轴和宿主之间的联系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二者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不仅可被用于诊断肝硬化,还可积极用于肝硬化的治疗。大量研究和综述描述了胆汁酸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特征组在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之间变化,促进次级胆汁酸的转化,对胆汁酸多样性起决定作用,并通过胆汁酸-微生态轴影响肝硬化病程进展。本文回顾了胆汁酸合成代谢、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疾病进展中的肠道微生物特征组变化关系,以期为肝硬化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胆汁酸 肝硬化 肝性脑病 胆汁酸-微生态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A诱发胃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梅 王海强 +3 位作者 石璠 郑淑丹 张杨 郑丽红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4-508,共5页
胃癌是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毒力蛋白CagA作为Hp毒力最强的致病因子和唯一细菌来源的癌症蛋白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依旧尚... 胃癌是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毒力蛋白CagA作为Hp毒力最强的致病因子和唯一细菌来源的癌症蛋白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依旧尚未明晰。本文从宿主细胞形态改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DNA损伤、肿瘤干细胞特性增强、癌基因异常表达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Hp毒力因子CagA诱发胃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且精确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炎症性肠病癌化中的作用
12
作者 吴楠 胡益森 王海强 《免疫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随着疾病的进展,不少于20%的IBD患者在发病后30年内通过炎症-癌症序列进展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Nrf2是Keap1-Nrf2信号通路的转录因...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随着疾病的进展,不少于20%的IBD患者在发病后30年内通过炎症-癌症序列进展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Nrf2是Keap1-Nrf2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与IBD和CAC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炎症形成,而且参与调节“炎-癌转化”。本文综述了关于Nrf2在“炎-癌转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着重介绍其在“炎-癌转化”过程中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免疫应答、代谢重编程及基因表达等的作用机制及双面作用,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其对人类肿瘤进程干与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 炎-癌转化 炎症性肠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免疫反应在解痉多肽表达化生恶性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强 熊丽(综述) +1 位作者 张萌 郑丽红(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236-1241,共6页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排名前五的癌症之一,其发生发展遵循Correa’s演进模式,而肠上皮化生(IM)是该演进过程中的癌前状态。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化生状态,即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SPEM在动物模型中的可逆性提示“该化生状态...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排名前五的癌症之一,其发生发展遵循Correa’s演进模式,而肠上皮化生(IM)是该演进过程中的癌前状态。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化生状态,即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SPEM在动物模型中的可逆性提示“该化生状态可能是胃黏膜萎缩发生后较IM更为早期的事件”,并且与胃癌密切相关。其中,炎症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SPEM向胃癌的转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具体炎症通路和相关因子在SP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炎症免疫反应 上皮化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