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3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邵维军 张瑞 《中医学》 2025年第2期518-524,共7页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者,患者通常以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为主要表现。CP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环节,具有临床症状持续、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等疾病特点,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式较为单一,药物不良...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者,患者通常以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为主要表现。CP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环节,具有临床症状持续、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等疾病特点,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式较为单一,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CP历史悠久,治疗方式多样。笔者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P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C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通过改善炎症反应、调控内分泌细胞等机制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一些特色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针灸等表现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究中医药治疗CP的深层次机制,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信度。Chronic prostatitis (CP)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prostatitis, and patients usually have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pelvic pain as their main symptoms. The pathogenesis of CP is complex and involves multiple mechanism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persisting, being difficult to cure, and being prone to recurrence, which brings serious burdens to patients. Western medicine has a relatively singl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this disease, with many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eating CP and has diverse treatment methods.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CP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igh safety, and can 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by improv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regulating endocrine cells. Some unique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herbal bath and acupuncture have shown obvious therapeutic advantages. In the future, more large-scal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deep-level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P,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药 临床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变应性鼻炎Th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忠人 马瑀彤 +2 位作者 胡其回 刘征 尹洪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16-1022,共7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由草花粉、树木、杂草花粉霉菌、尘螨和动物皮屑等空气变应原诱发。AR的特征是流涕、阵发性打喷嚏、鼻痒、鼻塞和流泪等症状^([1])。AR可根据病因分为常年AR和季节性...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由草花粉、树木、杂草花粉霉菌、尘螨和动物皮屑等空气变应原诱发。AR的特征是流涕、阵发性打喷嚏、鼻痒、鼻塞和流泪等症状^([1])。AR可根据病因分为常年AR和季节性AR,因为暴露于季节性过敏原后会出现季节性症状,这些症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达到高峰^([2])。AR影响全球10%~30%的人口,且其患病率仍在上升,其中约67%的病例由草花粉和尘螨过敏组成^([3-4])。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干预手段大多选择药物治疗或免疫疗法,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且远期疗效欠佳;而免疫疗法费用昂贵,不易推广使用。近年,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出愈加重要的治疗作用,且绿色安全、患者接受度更高,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各项免疫因子均有较为理想的改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AR免疫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在AR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变应性鼻炎 TH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玉珏 吴民民 +2 位作者 宋文婧 张格 朱路文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1718-1721,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肠道菌群(GM)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M失调不仅影响β-淀粉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病理累积,还通过增加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增强氧化应激、调...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肠道菌群(GM)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M失调不仅影响β-淀粉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病理累积,还通过增加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增强氧化应激、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推动AD的进展。鉴于西药治疗的局限性,中医药疗法以其多靶点、多机制的优势,在调控GM平衡及其代谢物水平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潜力。本研究探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针刺在调节GM及其代谢物水平,改善AD症状方面的潜在作用,为未来防治A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针刺 中药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淼 陈会君 《中医学》 2024年第12期3333-3338,共6页
室性早搏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频发性室性早搏可诱发恶性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针对本病暂无特殊疗法,多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可表现出致心律失常作用,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室性早搏可属中医“... 室性早搏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频发性室性早搏可诱发恶性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针对本病暂无特殊疗法,多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可表现出致心律失常作用,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室性早搏可属中医“心悸”、“心痛”、“胸痹”、“怔忡”范畴,笔者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的中医研究进展,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以内治法为主,用方有经典方、自拟方,中成药亦较多,疗效较为理想的有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室性早搏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法、穴位贴敷、灸法等,以针刺疗法为主,方式有腹针、腕踝针、耳揿针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早搏发生次数,改善中医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VPB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rapid arrhythmias in clinical practice. Frequent VPBs can induce malignant arrhythmias, which may be life-threatening in severe cases. Currently,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for this condition, and antiarrhythmic drugs are primarily used. However, these drugs can exhibit proarrhythmic effects, greatly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VPBs fall under the categories of “palpitations”, “cardiodynia”, “chest obstruction”, and “anxiety palpit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authors reviewe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VPBs with TCM and found that in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predominantly used. Prescriptions include classic formulas, self-created formulas, an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mong them, ShenSong YangXin Capsules and WenXin Granules have shown promising efficacy.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in TCM for VPBs include acupuncture, acupoint application, moxibustion, etc., with acupuncture being the main method. Techniques used include abdominal acupuncture,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nd auricular needle therapy, among others. The efficacy of TCM in treating this condition is definit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premature beats, improving TCM symptoms, and demonstrating high safety.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江燕 张晓峰 +2 位作者 徐西林 李朝霞 段洪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1,共7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必将成为一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必将成为一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基质降解、细胞凋亡等治疗骨关节炎。本文综述了中医药通过NF-κB通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骨关节炎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鹏 孙妲男 +7 位作者 李勇 徐丽 邹丽娜 朱勤 杨灡 代璇 侯兴 褚宇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0-964,共5页
肾性水肿属中医学“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瘀水互结,治应温肾健脾,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西医治疗肾性水肿以利尿为主,中医运用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的方法,重视机体自身,强化脏腑对水液的调节能力,其在... 肾性水肿属中医学“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瘀水互结,治应温肾健脾,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西医治疗肾性水肿以利尿为主,中医运用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的方法,重视机体自身,强化脏腑对水液的调节能力,其在消除临床症状、减轻西药不良反应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主要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蛋白通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轻肾小球屏障损伤、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治疗肾性水肿,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安全有效。文章对肾性水肿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药的应用现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为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肾性水肿 病因病机 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控支气管哮喘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史梦迪 王超 +3 位作者 王钇杰 刘璐佳 景伟超 王有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2-3358,共7页
支气管哮喘作为最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困扰着全球超过3亿的人口。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虽然对哮喘的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日渐增多,其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以缓解... 支气管哮喘作为最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困扰着全球超过3亿的人口。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虽然对哮喘的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日渐增多,其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显示出独特优势。同时,中医药具有通路广、靶点多的特点,意味着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及中药外治法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调控。目前,多以中医药调控某通路或某分子治疗支气管哮喘为主题进行探讨,缺乏中医药调控支气管哮喘相关信号通路的总结与研究,故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从与哮喘有密切关系的NF-κB、MAPK、JAK/STAT、TGF-β/Smad、PI3K/Akt、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入手进行论述,对明确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支气管哮喘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雨潇 张蛟 +2 位作者 姜玥 韩延华 张跃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05,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约为5%~20%,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将身体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归为“非肥胖型”。导致“非肥胖型”多囊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约为5%~20%,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将身体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归为“非肥胖型”。导致“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情志因素、体质因素、循环和内分泌因素等。中医认为“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主要以“肾虚肝郁”为主。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常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使用相应的方药,同时针刺和灸法也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另外配合生活管理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肥胖型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卵巢早衰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素娜 史玉倩 +3 位作者 姜玥 冯聪 张蛟 张跃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88-193,共6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作为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难以从根本上恢复卵巢功能,长期使用还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中医药...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作为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难以从根本上恢复卵巢功能,长期使用还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正在被广泛研究,但尚未被系统总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等可从分子层面,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蛋白(TGF-β/Smad)、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FasL)等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对抗氧化应激,调节性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卵巢功能,治疗卵巢早衰。现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以期为卵巢早衰的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中医 中药 信号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可欣 丛慧芳 《中医学》 2024年第7期1411-1415,共5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慢性炎性疾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不仅对育龄妇女的生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极大地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引发身心压力和精神负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到之处,运用中医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慢性炎性疾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不仅对育龄妇女的生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极大地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引发身心压力和精神负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到之处,运用中医药特色治疗,能明其病因,立其方治,准确把握疾病的根本,从而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现有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评估,深入探讨中医在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面的独特方法,致力于挖掘传统医学与现代临床科学相结合的潜力,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 中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孝静 张博 +2 位作者 吴珊红 张立 王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5,共10页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可由挫伤、骨折等创伤引起,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神经性疼痛、肌肉萎缩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NI后会出现瓦勒变性,涉及轴突变性及髓鞘崩解现象。此外,由PN...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可由挫伤、骨折等创伤引起,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神经性疼痛、肌肉萎缩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NI后会出现瓦勒变性,涉及轴突变性及髓鞘崩解现象。此外,由PNI引起神经性疼痛(NP)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是背根神经节(DRG),其作为感觉传导的初级神经元,在疼痛信号的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靶点的变化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变化。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调控细胞生死存亡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PNI中表现为可促进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轴突生长、髓鞘形成等以促进神经再生,以及支持DRG神经元的存活以减轻NP。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有干细胞的移植、神经营养药物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显示,中医药以其成本低廉、副作用较少的优势,在PNI治疗领域逐渐引起重视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就PNI中的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炎症、血管生成、细胞周期等病理生理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并深入分析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针灸对PNI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PNI的中医药疗愈提供系统规范的理论指导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周围神经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TGF-β_(1)/Smads通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史梦迪 王超 +4 位作者 刘璐佳 司秀影 杨阳 谷胜男 王有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5-3391,3398,共8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TGF-β_(1)/Smads信号通路被证实可以调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与气道纤维化,参与CVA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VA具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亦多涉及TGF-β_(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TGF-β_(1)/Smads信号通路被证实可以调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与气道纤维化,参与CVA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VA具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亦多涉及TGF-β_(1)/Smads信号通路,但内容分散、缺乏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TGF-β_(1)/Smads信号通路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重塑 气道纤维化 咳嗽变异性哮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肠轴与阿尔茨海默病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少炳 曲阳 +4 位作者 张力文 张思琪 马帅 李高岩 张淼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692,共7页
作为神经退行性最常见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AD的治疗没有一种治愈性的方法,主要是以改善症状、延缓进程以及预防为主。研究发现大脑和肠道之间具有高度双向交流性... 作为神经退行性最常见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AD的治疗没有一种治愈性的方法,主要是以改善症状、延缓进程以及预防为主。研究发现大脑和肠道之间具有高度双向交流性,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均受到微生物显著影响,从而调节大脑功能和个体行为,所以脑-肠轴的双向调控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诸多证据表明脑-肠轴参与AD的发生发展,影响AD的诸多方面。中医药对于AD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综述 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 病理机制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SIRT1信号通路防治2型糖尿病研究概述
14
作者 李可欣 陈爱晖 叶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478-1484,共7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IRT1主要通过调控其上下游靶标蛋白如AMPK、FoxO1、PGC-lα、HNF-4α及GLUT2等,调节T2DM发病的相关机...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IRT1主要通过调控其上下游靶标蛋白如AMPK、FoxO1、PGC-lα、HNF-4α及GLUT2等,调节T2DM发病的相关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糖脂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和自噬等多方面防治T2DM。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单味药及复方通过调节SIRT1信号通路的联级反应,从而改善T2DM相关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多靶点、全方位、低毒性等优势,为临床中治疗T2DM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文中就SIRT1信号通路在T2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SIRT1信号通路干预作用进行总结,为T2DM的中医药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SIRT1信号通路 2型糖尿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昱帅 栾毅峰 +4 位作者 刘凯莉 赵佳琪 刘立芳 于小淇 丛慧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在围绝经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是绝经前的2~3倍,以围绝经期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PDD症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在围绝经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是绝经前的2~3倍,以围绝经期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PDD症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JAK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对PDD发挥治疗作用。今后可从PDD的发病机制入手,以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PDD的疗效及结果为依据,探索中医药对PDD各个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膜细胞黏附机制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金宵 丛慧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406-1411,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EMs的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认识,近些年主流的观点认为,子宫内膜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及异位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EMs的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认识,近些年主流的观点认为,子宫内膜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及异位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参与了EMs发生发展。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是子宫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中医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和多途径治疗EMs,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针对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为靶点进行治疗方面,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临床疗效,可能为今后的EMs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黏附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质金属蛋白酶 可溶性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分析
17
作者 曹秋茹 刘微 +2 位作者 高丽娟 刘跟莉 孙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4期162-163,共2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法,对黑龙江省五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法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医院对感... 目的调查并分析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法,对黑龙江省五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法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医院对感染管理科资源投入少;专职人员专业构成单一、感染相关知识欠缺;感染管理的制度建设趋于完善,但落实不力;相关科研实践少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整体上提高工作质量不仅要注重感染管理科自身建设,尚需医院领导的支持和临床各科室的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 医院感染 管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芮含 李志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759-764,共6页
湿疹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诊疗小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为主,依据不同... 湿疹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诊疗小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为主,依据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本文查阅文献,通过对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推拿等方法的总结,梳理小儿湿疹中医药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Eczema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in pediatrics, and its pathogenesis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Modern medicine mostly adopts glucocorticoid exter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histamine and anti-inflammatory internal treatment to treat eczema in infants, which can improve in the short term, but is easy to recur.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eczema have been gradually highlighted,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mainly based on drug and non-drug therapies, based on differen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eczema, with remarkable efficacy, and not easy to recu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of pediatric eczema by summarizing the internal treatment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ssage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湿疹 湿疮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药治疗
19
作者 张艳茹 王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422-426,共5页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不断提高,该文主要将目前本病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方案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 内治法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晓瑞 梅荣军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184-187,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很常见,主要症状包括颈痛、活动受限,伴随上肢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对患者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治疗手段有药物、理疗、手法、手术和中医药等多种选择,中医药在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其优势包括副作用小、方便服...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很常见,主要症状包括颈痛、活动受限,伴随上肢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对患者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治疗手段有药物、理疗、手法、手术和中医药等多种选择,中医药在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其优势包括副作用小、方便服用、简便操作等特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