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云南省植烟区轮作模式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崔士泽 吴迪 +8 位作者 杨贤莉 陈华 杨传铭 王立志 王洋洋 李江舟 尹丽云 姜树坤 张喜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9,75,共7页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龙稻18、龙稻21、松粳9、松粳22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光热资源方面,云南玉溪与黑龙江哈尔滨在水稻生长季(5—9月)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344.5℃和3076.4℃,平均温度分别为21.9℃和20.1℃,日较差分别为9.3℃和10.6℃,日照时数分别为737.0 h和1226.6 h。在生长发育方面,龙稻18、龙稻21、松粳9和松粳22在玉溪的移栽-成熟天数相较在哈尔滨分别缩短6 d、4 d、5 d和4 d。其中,移栽-分蘖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3 d、12 d、12 d和11 d;分蘖-始穗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4 d、13 d、14 d和18 d;始穗至齐穗期的天数分别增加6 d、3 d、4 d和3 d;齐穗-成熟期的天数分别增加15 d、18 d、17 d和22 d。在产量方面,龙稻21和松粳22在玉溪的实测产量比在哈尔滨分别增加2.82%和9.04%,而龙稻18和松粳9的实测产量则分别减少4.89%和6.55%。除松粳22外,其他品种在两地间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增加,但多数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粒数(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被证实是影响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而蛋白质含量普遍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云南玉溪在水稻生长季具备与黑龙江哈尔滨相似的光热资源,黑龙江水稻品种引种至玉溪种植,能够有效缩短移栽至成熟的周期,从而更好地适应烟-豆-稻轮作模式。为了确保烟-豆-稻轮作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建议引种穂数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烟-豆-稻轮作 植烟区 引种 生态适应性 黑龙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
作者 王拓 李柱刚 +1 位作者 胡月 徐旭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工作面临着双重挑战和机遇,解决粮食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是复杂矛盾中的重要任务。在耕地资源减少和科技水平不足的困境下,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德...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工作面临着双重挑战和机遇,解决粮食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是复杂矛盾中的重要任务。在耕地资源减少和科技水平不足的困境下,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德尔菲法与综合专家意见,结合土壤科学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农业生态学的思想,构建了由“农田土壤健康、绿色生态发展、高质量生产管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黑土地保护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厘定了指标体系权重,为高质量黑土地保护提供了科学评估框架和具体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标准化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
原文传递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3
作者 刘猷红 唐傲 +6 位作者 董文军 孟英 张喜娟 刘凯 冷春旭 商全玉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则实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通径分析表明,在2010年前各育种阶段,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阶段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稻米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2000年后各育种阶段,寒地粳稻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粒长均值增加。各育种阶段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粒长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育种阶段蛋白质含量直接作用系数最大且起负向效应,而直链淀粉含量起正向效应,在2000年之后,垩白粒率对食味值起负向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育种阶段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文军 孟英 +5 位作者 张俊 唐傲 张喜娟 刘猷红 来永才 王玉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现状的基础上,明晰了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全面分析了碳中和面临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一些建议,包括保护利用好黑土资源... 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现状的基础上,明晰了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全面分析了碳中和面临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一些建议,包括保护利用好黑土资源、提出农业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组建碳中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碳中和的科技支撑力量、尽快制订碳中和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机制激励涉农企业主动减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 固碳减排 循环减耗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信息传达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贺 中本和夫 +4 位作者 卞景阳 迟力勇 李伟星 姚占东 沈德兴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3S期98-98,共1页
通过对农业技术信息传达方法的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农业技术信息传达应以推广站传达为主,农民合作组织为辅助传达,通过媒体中的电视、广播、报纸和书刊等广泛传达。与此同时,也要开展网络的传达途径,做为传达的补充,使农业技术信息有效... 通过对农业技术信息传达方法的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农业技术信息传达应以推广站传达为主,农民合作组织为辅助传达,通过媒体中的电视、广播、报纸和书刊等广泛传达。与此同时,也要开展网络的传达途径,做为传达的补充,使农业技术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农民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信息 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规划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及加快玉米须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钱春荣 顾万荣 +5 位作者 徐洪岩 吕国依 赵健宇 沈铁恒 石铁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90-96,共7页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贡献和区域分布,并从市场需求、种植优势和市场营销角度分析...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贡献和区域分布,并从市场需求、种植优势和市场营销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鲜食玉米的优势。总结了当前制约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的四大因素,即种植分散,未形成集群优势;种植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普通产品多,绿色、有机、知名品牌少;深加工高端产品少,精加工能力不足。研究得出,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科学规划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加快玉米须产业链发展,一是科学布局,扬长避短,做大做强“龙江鲜食玉米”品牌;二是加快推广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三是构建药食同源产业链,将玉米须变废为宝;四是加强鲜食玉米“种管收、产加销”联合攻关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鲜食玉米生产 玉米须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持续农业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显滨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6,共3页
叙述了持续农业的渊源及内函.指出黑龙江省持续农业内容、农业发展状况及持续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持续农业 黑龙江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思考及黑龙江省发展优势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洪岩 钱春荣 +4 位作者 张久明 张明爽 刘丽 张微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21-127,共7页
随着各个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与规范,以及国际市场快速对接,绿色有机农产品已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国内、外绿色有机市场的变化,合理有效的政策、标准、保障措施将成为保障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 随着各个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与规范,以及国际市场快速对接,绿色有机农产品已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国内、外绿色有机市场的变化,合理有效的政策、标准、保障措施将成为保障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情况、农业投入品标准体系现状,总结了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建议,并进一步提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现状、自然优势及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有机农业 发展思考 黑龙江省发展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葛选良 钱春荣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36-139,共4页
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耕作和保护措施不到位,肥沃的黑土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介绍了黑龙江省耕作... 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耕作和保护措施不到位,肥沃的黑土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介绍了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现状以及在现行耕作制度下粮食作物生产概况和效益,并对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耕作制度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麒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51-152,共2页
耕作制度是保证农业具有相对稳定生产秩序的管理体制,是农业的根本制度。初步探讨了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黑龙江省耕作制度的完善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物理性状 化学性状 轮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
作者 刘凯 冯艳春 王麒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4期24-26,共3页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小作物、岗地丘陵种植多年生牧草和饲料玉米、湿地发展畜禽养殖等建议,以期加快...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小作物、岗地丘陵种植多年生牧草和饲料玉米、湿地发展畜禽养殖等建议,以期加快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种植业结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12
作者 王俊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黑龙江省的条件下,利用地膜覆盖,研究小麦的增产潜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小麦覆膜可增产24%~41%,这一点与其他省份的研究是一致的。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3
作者 张久明 来永才 +4 位作者 钱春荣 朱莹雪 袁佳慧 匡恩俊 迟凤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了巩固黑龙江省大粮仓的“绿色”基础,彰显“有机”本质,通过阐述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黑龙江省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土壤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企业、有机市场和技术质量等缺陷加以总结,针... 为了巩固黑龙江省大粮仓的“绿色”基础,彰显“有机”本质,通过阐述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黑龙江省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土壤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企业、有机市场和技术质量等缺陷加以总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企业知名度、保障有机产品品质安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有机认证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 有机认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达
14
作者 卞景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对农业信息从发布到使用的传达途径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民与各种信息传达媒介的接触状况和农民对信息接收情况。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信息的传递是以农业推广组织为主渠道,其他形式为辅助的信息传达模式。在所有与各种媒介接触中,农民接... 对农业信息从发布到使用的传达途径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民与各种信息传达媒介的接触状况和农民对信息接收情况。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信息的传递是以农业推广组织为主渠道,其他形式为辅助的信息传达模式。在所有与各种媒介接触中,农民接触最多的是电视、电话、推广员,效果最好是推广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传达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
作者 滕桂荣 王俊河 +1 位作者 邹恒荣 李兰芬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耕作制度是保证农业具有相对稳定的生产秩序的管理体制,是发挥农业技术综合功能的系统工程,是农业的根本制度.目前,耕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农业基础性长远建设,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孜孜以求三十载 龙稻香飘黑土地——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张凤鸣创新团队
16
作者 孙世臣 《奋斗》 2015年第5期56-57,共2页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作物,占全国粳稻面积的40%。近年来发展迅速,2013年首次突破6000万亩,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对黑龙江代表团更...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作物,占全国粳稻面积的40%。近年来发展迅速,2013年首次突破6000万亩,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对黑龙江代表团更是发出"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的嘱托。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北部的寒冷稻作区,也是世界最北部的稻作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区 创新团队 耕作栽培 生态压力 稻香 粮食安全 省农业科学院 优质米 优势作物 钝感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矫江 许显滨 孟英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 2 0 0 2年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夏季气象条件特点 ,概述了水稻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等灾害发生情况 ,根据生产损失调查结果 。
关键词 黑龙江 水稻 低温冷害 气象条件 区域分布 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37
18
作者 钱春荣 于洋 +5 位作者 宫秀杰 姜宇博 赵杨 王俊河 杨忠良 张卫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4-1874,共11页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每10年16.96g和790kghm–2;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每10年3507株hm–2;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kg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粮食安全 玉米品种 年代差异 高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25
19
作者 钱春荣 于洋 +5 位作者 宫秀杰 姜宇博 赵杨 郝玉波 李梁 张卫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9-2077,共9页
以黑龙江省近50年来第1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及主要器官氮含量对密度和氮素的... 以黑龙江省近50年来第1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及主要器官氮含量对密度和氮素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970s-2000s品种更替过程中,PFP和NRE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每10年3.41kg kg^-1和2.26个百分点。NAE在1970s-1990s呈显著递增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氮收获指数随年代递增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1.51个百分点;茎、叶和籽粒氮积累量随年代推进呈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递增0.09、0.07和0.12g株一;上述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各年代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随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最高效率值出现在50000-70000株hm^-2范围内,现代品种的最高氮效率的种植密度高于老品种。各年代品种籽粒、叶片、茎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递减趋势。各年代品种籽粒、茎和叶片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氮收获指数影响各年代品种表现不同。上述结果表明,品种改良的氮肥增效潜力较大。在现有的品种状况下,增密不仅可以增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肥料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粮食安全 资源利用效率 品种演变 高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毕影东 刘明 +9 位作者 周广生 邸树峰 李炜 刘淼 王玲 刘建新 樊超 杨光 傅廷栋 来永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5-841,共7页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推测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产量 施肥效应 北方早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