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瑞芬 王正彩 +1 位作者 王健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34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纤维母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80.0%(8/10),而在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仅6/75例呈阳性表达(8.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SMA阳性表达率为90.7%(68/7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30.0%)(P〈0.01)。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SMA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Ⅲ-Ⅳ期强阳性率(75.6%)明显高于Ⅰ-Ⅱ期(26.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率(78.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7.9%)(P〈0.01)。结论与正常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相比,胃癌中纤维母细胞表现为CD34(+)表达的缺失,而转变为SMA(+)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两者的联合检测将可能作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较特异的标记;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质 纤维母细胞 CD34 SM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和p53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董燕燕 戚基萍 +3 位作者 王爱春 张春庆 李丹阳 王丹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 目的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DM2和p53蛋白均呈阴性表达;反应性增生组、低级别肿瘤组及高级别肿瘤组中MDM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2.7%(16/49)、59.2%(29/49)、80.0%(40/50);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7.3%(12/49)、57.1%(28/49)、82.0%(41/50)。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MDM2和p53在各实验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和p53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MDM2和p53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增高,MDM2扩增和p53突变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会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诊断 鉴别 基因表达 基因 p53 基因 MD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爱春 董燕燕 +3 位作者 张春庆 李丹阳 王丹丹 戚基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突变型p53及VEGF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49...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突变型p53及VEGF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49例低级别(I-II级)及50例高级别(III-IV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iNOS、突变型p53、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三者均为阴性表达;从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组到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均呈升高趋势,分别为:iNOS:28.89%(13/45),57.75%(27/47),81.63%(40/49);p53:23.81%(10/42),53.66%(22/41),79.55%(35/44);VEGF:22.73%(10/44),44.19%(19/43),69.77%(30/43),并且三者在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组及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各实验组中iNOS与p53表达水平一致性较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iNOS与VEGF在低级别及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反应性增生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iNOS、突变型p53及VEGF的过表达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的形成;单一或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突发型p53 VEGF 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星形胶质细胞瘤 肿瘤发生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IGF-1在反应性和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的区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伟 张春庆 +1 位作者 戚基萍 李丹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96,474,共4页
目的探讨IGF-1、bcl-2和ki-67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 目的探讨IGF-1、bcl-2和ki-67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IGF-1、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三者均为阴性表达;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组中IGF-1、bcl-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28.9%、26.7%、22.2%;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IGF-1、bcl-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63.8%、50.0%、70.2%;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9%、79.2%、95.2%。IGF-1、bcl-2和ki-67在各实验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IGF-1、bcl-2和ki-6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r=0.997、r=0.999和r=0.988,P〈0.01);IGF-1与bcl-2、ki-67表达密切相关(r=0.995和r=0.995,P〈0.01)。结论IGF-1和bcl-2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GF-1、bcl-2和ki-67联合应用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星形胶质细胞瘤 IGF-1 BE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梗死后星形细胞活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戚基萍 王德生 +2 位作者 马广玉 原林 吴爱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 10例人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 ,常规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凋亡相关蛋白 (Bcl-2 )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 ... 目的 研究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 10例人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 ,常规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凋亡相关蛋白 (Bcl-2 )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 ,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 4个区 (0~ 3区 ) ,其中 2区为半暗带区 ,GFAP在 0区和 1区表达很少 ,在 2区和 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迅速持续升高 ;Bcl-2在 0区和 1区表达很少 ,在 2区和3区表达显著。结论 人脑梗死后在半暗带区 2 4h前 GFAP和 Bcl-2表达呈正相关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星形细胞活性 细胞凋亡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戚基萍 李国忠 +4 位作者 王爱春 董燕燕 张春庆 李丹阳 王丹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及50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及50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COX-2、iNOS及VEGF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脑组织中三者均为阴性表达;随着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的升高,COX-2、iNOS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分别为:COX-2:68%(32/47)、86%(36/42)、iNOS:58%(27/47)、82%(40/49);VEGF:44%(19/43)、70%(30/43)。(2)COX-2、iNOS及VE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COX-2、iNOS及vEGF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iNOS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瘤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瘤 组织芯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