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大庆 宋伟忠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检查,分析门脉癌栓与血栓的不同特点。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的栓子形态、周围组织病变对门静脉侵犯和侧支血管;MPR能直观多角度显示门静脉栓塞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癌栓 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和门静脉重建成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优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慧萍 李兴江 +3 位作者 扈瑄 王彧 李金平 姜慧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门静脉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的联合应用在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门静脉癌...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门静脉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的联合应用在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注射速率为3.5-4 mL/s,对比剂注入:80-100 mL,扫描时间为25-30 s,45-60 s和120 s.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MPR和MIP,图像重建由1名诊断医生完成,另由2名诊断医生评价门静脉癌栓的范围、形态以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35例(67.3%);47例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90.4%),门静脉管壁强化19例(36.5%),侧支循环形成13例(25%),门静脉受压13例(25%),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7.7%),动-静脉瘘4例(7.7%).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MPR显示52例(100%),MIP显示43例(82.7%),VR显示39例(75%).结论:CT增强结合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技术 三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及纵隔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赵雁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6,共2页
患者男,45岁,咳嗽、呼吸困难伴贫血4个月。CT表现:平扫示左肺门肿块,密度均匀,CT值为39HU,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双肺内多发结节,直径0.5~1.0cm。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主动脉窗及隆突下多发淋巴结增大,直径1.3~2.3cm... 患者男,45岁,咳嗽、呼吸困难伴贫血4个月。CT表现:平扫示左肺门肿块,密度均匀,CT值为39HU,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双肺内多发结节,直径0.5~1.0cm。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主动脉窗及隆突下多发淋巴结增大,直径1.3~2.3cm,部分融合成团。增强扫描示左肺门肿块包绕肺门血管,呈中度强化,增强后30、60、120S的CT值分别为68、70和59HU,强化程度与纵隔内增大的淋巴结及双肺内结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内 淋巴结增大 肺部 肺内结节 肺门肿块 肺门血管 呼吸困难 CT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