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波斜入射下埋地腐蚀管道地震响应分析
1
作者 薛景宏 陆大伟 +2 位作者 李东瑞 程安顿 韩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8-27,35,共11页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比垂直入射下的441.3和437.0 MPa,分别增大了26.1%和28.0%。入射角为最大响应角度时,P波和SV波下腐蚀深度、长度和宽度对腐蚀管道应力影响占比分别为58.0%和51.9%、22.8%和27.1%以及19.2%和21.0%。管道保温层厚度的增加,会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管道腐蚀区的最大应力。因此,在管道抗震设计与维护中,应关注地震波入射角度和腐蚀深度,并考虑保温层的隔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腐蚀管道 地震波斜入射 黏弹性人工边界 安全评价 P波 SV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隧道易损性及平均损失率分析
2
作者 孙路 李廷辉 郭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洞口浅埋段、洞口过渡段、普通段、断层破碎段)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隧道整体及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特点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轻微破坏条件下,洞口浅埋段的地震易损性要高于其他部分。随着破坏程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带段的地震易损性逐渐高于隧道其他部分。根据隧道结构特定破坏等级的损失比,建立了隧道的平均损失率模型。依据文中建立的隧道易损性模型及平均损失率模型可以在将来发生类似地震时快速地进行地震损失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隧道 易损性模型 平均损失率 损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恢复过程的桥梁抗震韧性评估方法
3
作者 李廷辉 刘金龙 +2 位作者 李晓丽 王燕 计静 《振动与冲击》 2025年第7期132-145,共14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恢复过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震概率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各破坏状态下的时变抗震能力作为功能指标,将灾害发生后残余功能和恢复过程与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 提出了一种考虑恢复过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震概率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各破坏状态下的时变抗震能力作为功能指标,将灾害发生后残余功能和恢复过程与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起来。通过对时变桥梁易损性模型进行抽样获得桥梁地震破坏样本,结合时变功能指标,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解决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RCPSP),给出了桥梁震后的具体恢复过程,最终得到了桥梁结构服役期间的抗震韧性。结果发现,当不考虑时变功能时,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要明显大于考虑时变功能计算得到的抗震韧性,这样会高估桥梁抵抗地震灾害及从中恢复的能力,不利于震后恢复工作的展开。选取的控制时间(t_(h)-t_(0))要合理,如果使控制时间(t_(h)-t_(0))过小,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普遍为0,此时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桥梁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功能 抗震韧性 遗传算法(GA) 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CP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