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后遗神经痛及IL-6、IL-10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晓巍 王金忠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和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黑龙江省电力医院治疗的10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和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黑龙江省电力医院治疗的10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组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并于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vs 78.8%,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44.4%和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后遗神经痛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5±0.7)分vs(5.8±0.9)分,P〈0.05]。炎性因子方面,与对照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降低[(137.6±32.4)pg/m L vs(340.5±30.6)pg/m L,P〈0.05],IL-10水平升高[(179.3±22.5)μg/m L vs(150.6±24.1)μg/m L,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后遗神经痛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芬那酸丁酯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海燕 路风 +2 位作者 闫威 徐晓薇 屈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28,I0001,共2页
目的观察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慢性湿疹及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对照组仅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均连用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 目的观察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慢性湿疹及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对照组仅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均连用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糖皮质激素所致的不可逆性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皮疹加重,经系统用药1月后可缓解。结论5%氟芬那酸丁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以降低皮炎湿疹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湿疹 特应性皮炎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对比分析
3
作者 徐晓巍 顾秋红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24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电力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疗...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电力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每日疗法治疗效果,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巴斯汀递减疗法 每日疗法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