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方体胶凝原油在热水中的融化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燕 崔晓琳 +2 位作者 王露 王忠华 刘立君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3期532-534,共3页
研究胶凝原油融化特性对原油集输及停输再启动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初始温度为10℃,尺寸为30 mm×30 mm×10 mm原油试件在52.5、60、72.5℃三种不同水温中进行融化实验,并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原油融化过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 研究胶凝原油融化特性对原油集输及停输再启动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初始温度为10℃,尺寸为30 mm×30 mm×10 mm原油试件在52.5、60、72.5℃三种不同水温中进行融化实验,并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原油融化过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水温对融化时间、原油表面中心点温度以及原油形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凝原油上表面中心点温度随时间先缓慢升高,后迅速增加,最后变缓并逐渐趋于水温;实验条件下原油融化时间分别为690、300和220 s;融化过程中原油上表面形状从方形逐渐变为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原油 长方体 融化实验 红外热像仪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 崔红梅 吕炳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5-1619,共5页
采用单轴三级生物转盘(RBC),进行了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试验研究。水温度15℃,进水COD浓度为400mg/L左右时,转盘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85%左右。控制适宜的碱度,转盘系统氨氮的硝化率在75%左右、总氮(TN)的去除率在50%... 采用单轴三级生物转盘(RBC),进行了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试验研究。水温度15℃,进水COD浓度为400mg/L左右时,转盘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85%左右。控制适宜的碱度,转盘系统氨氮的硝化率在75%左右、总氮(TN)的去除率在50%左右。增设硝化液回流系统后,总氮的去除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回流比为200%时,TN去除率在低温下可达73.87%。实验表明生物转盘对化学需氧量和氮有较好的同步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盘 总氮的去除率 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永英 刘晓燕 +1 位作者 宫克勤 徐颖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8-159,共2页
本文根据卓越计划要求,探索了"卓越工程"教师的内涵及要求,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给出了"卓越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卓越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卓越"... 本文根据卓越计划要求,探索了"卓越工程"教师的内涵及要求,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给出了"卓越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卓越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卓越"化,确保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 师资 内涵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流过程热力学特性及工程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宫克勤 施微 +1 位作者 卢丽冰 李晓庆 《应用能源技术》 2014年第7期35-39,共5页
分析节流过程中系统储存能与流动功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内位能变化对节流温度效应的影响,从能量转换与温度效应方面说明绝热节流与绝热膨胀过程之间的区别,给出实际流体节流的热力学性质计算方法,对过热水蒸气和未饱和水的绝热节流过程... 分析节流过程中系统储存能与流动功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内位能变化对节流温度效应的影响,从能量转换与温度效应方面说明绝热节流与绝热膨胀过程之间的区别,给出实际流体节流的热力学性质计算方法,对过热水蒸气和未饱和水的绝热节流过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未饱和水节流气化相变导致过程的冷效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过程 热力学特性 储存能 温度效应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转轮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吴程程 李芳 +4 位作者 冯天慧 李殿杰 于忠臣 马冬 张雪娇 《辽宁化工》 CAS 201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研究利用水力转轮带动螺带刮洗搅拌装置旋转,对石英砂过滤器的筛筐进行水力清洗,有效解决筛筐的堵塞和过滤器反冲洗存在死角的问题。通过研究相同翼型不同攻角水力转轮的水动力学特性,得出不同攻角水力转轮的转动角速度和启动转矩随流... 研究利用水力转轮带动螺带刮洗搅拌装置旋转,对石英砂过滤器的筛筐进行水力清洗,有效解决筛筐的堵塞和过滤器反冲洗存在死角的问题。通过研究相同翼型不同攻角水力转轮的水动力学特性,得出不同攻角水力转轮的转动角速度和启动转矩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的流速下攻角35°水力转轮的达到1 860 r/min最大转速和3.33 N·M最大启动转矩。不同攻角水力转轮的运动阻力系数为一个定值,攻角35°水力转轮阻力系数最大,其阻力系数比水力转轮静止时小。攻角35°水力转轮具有较好水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过滤器 反冲洗 水力转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区轴向双腐蚀管道地震时程效应分析
6
作者 李晓丽 王保磊 +4 位作者 殷兆龙 杨再兴 荆和盟 李廷辉 张馨月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6,共9页
针对冻土区埋地含双腐蚀管道的抗震性能问题,以含双腐蚀管道、保温层及季节性冻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粘弹性边界条件施加在土体周围以保证模型的准确合理,分析了在差异性冻胀和地震波作用下,含不同腐蚀参数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 针对冻土区埋地含双腐蚀管道的抗震性能问题,以含双腐蚀管道、保温层及季节性冻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粘弹性边界条件施加在土体周围以保证模型的准确合理,分析了在差异性冻胀和地震波作用下,含不同腐蚀参数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腐蚀长度与腐蚀深度的增加,R_(1)点处轴向应变峰值发生改变,腐蚀长度的变化使R_(1)点峰值最大改变为从-0.0054增大到-0.00175,增加了0.00365,腐蚀深度的变化使R_(1)点峰值最大改变为从0.00214减小到-0.0054,减小了0.00754;与腐蚀长度相比,腐蚀深度对腐蚀区中心位置的von Mises等效应力与轴向应变的影响较大;在地震波作用过程中,双腐蚀之间依然存在相互作用,腐蚀间距的增加会减轻腐蚀之间的相互作用,R_(1)点处von Mises等效应力先于R_(2),R_(3)点超过参考应力形成破坏;不同地震波作用在腐蚀缺陷处所引起的破环形式不同;将von Mises等效应力超过参考应力作为管道安全评价标准是偏于安全的。该研究可为地震波作用下冻土区埋地含双腐蚀管道的安全评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差异性冻胀 地震响应 轴向双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埋地腐蚀管道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薛景宏 陆大伟 +2 位作者 李东瑞 程安顿 韩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8-27,35,共11页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比垂直入射下的441.3和437.0 MPa,分别增大了26.1%和28.0%。入射角为最大响应角度时,P波和SV波下腐蚀深度、长度和宽度对腐蚀管道应力影响占比分别为58.0%和51.9%、22.8%和27.1%以及19.2%和21.0%。管道保温层厚度的增加,会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管道腐蚀区的最大应力。因此,在管道抗震设计与维护中,应关注地震波入射角度和腐蚀深度,并考虑保温层的隔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腐蚀管道 地震波斜入射 黏弹性人工边界 安全评价 P波 SV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沸石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崔红梅 孙林阳 +2 位作者 李凯欣 祝凤蕊 张颖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5期81-84,93,共5页
载铁沸石因具有比表面大、离子交换性强、选择吸附性和高吸附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介绍了载铁沸石的理化性质,总结了载铁沸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载铁沸石的应用前景进行... 载铁沸石因具有比表面大、离子交换性强、选择吸附性和高吸附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介绍了载铁沸石的理化性质,总结了载铁沸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载铁沸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载铁沸石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载铁沸石 离子交换 吸附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隧道易损性及平均损失率分析
9
作者 孙路 李廷辉 郭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洞口浅埋段、洞口过渡段、普通段、断层破碎段)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隧道整体及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特点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轻微破坏条件下,洞口浅埋段的地震易损性要高于其他部分。随着破坏程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带段的地震易损性逐渐高于隧道其他部分。根据隧道结构特定破坏等级的损失比,建立了隧道的平均损失率模型。依据文中建立的隧道易损性模型及平均损失率模型可以在将来发生类似地震时快速地进行地震损失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隧道 易损性模型 平均损失率 损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Al^(3+)紫外催化臭氧法降解腈纶废水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忠臣 张雪娇 +3 位作者 王松 马冬 钟柳波 孙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470,共6页
采用Fe2+-Al3+紫外催化臭氧工艺处理生化后腈纶废水,实现废水中有机组分的有效化和矿化作用,使其达标排放。分析了金属离子和紫外光催化臭氧顺序及协同作用,考察了氨氮及有机物的COD去除率,最后通过p H转化特征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处... 采用Fe2+-Al3+紫外催化臭氧工艺处理生化后腈纶废水,实现废水中有机组分的有效化和矿化作用,使其达标排放。分析了金属离子和紫外光催化臭氧顺序及协同作用,考察了氨氮及有机物的COD去除率,最后通过p H转化特征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处理前后有机物的形态演化。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0 h时,Fe2+-Al3+和紫外光协同催化臭氧的氧化作用最好,COD去除率达77.4%;氨氮减少缓慢,去除率为8.87%;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为60%时,BOD/COD提高到0.277,产生大量微生物可接受的小分子有机物。生化后的腈纶废水经工艺氧化后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溶液p H值降低。经红外光谱分析,影响生物降解性的惰性基团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光 金属离子 高级氧化 腈纶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加热粉煤灰水热合成沸石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崔红梅 柯灵非 +2 位作者 李芳 齐晗兵 康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9-973,共5页
以火力发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微波辅助加热水热合成沸石,并用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检测粉煤灰沸石合成效果。将微波辅助加热合成与同等条件下的常规水热合成进行比较,探讨微波辅助合成沸石中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微波条件下影响粉煤灰合... 以火力发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微波辅助加热水热合成沸石,并用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检测粉煤灰沸石合成效果。将微波辅助加热合成与同等条件下的常规水热合成进行比较,探讨微波辅助合成沸石中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微波条件下影响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种类及合成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粉煤灰的组分、温度、时间、活化剂种类、碱浓度、液固比、微波催化等;微波合成最佳条件为:120℃、40 min、NaOH浓度2 mol/L、液固比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微波 水热法 阳离子交换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采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红梅 李芳 +2 位作者 齐增禄 林红岩 于忠臣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分析了我国采油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微波辅助采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波水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阐述了微波水处理技术中的加热、破乳、絮凝、氧化机理,指出了微波法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波 废水处理 采油废水 破乳 絮凝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法预处理ABS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崔红梅 周静 +1 位作者 郭丽娜 齐晗兵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8年第3期31-34,共4页
采用Fenton法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以CODCr和浊度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pH值、H_2O_2投加量、Fe2+与H_2O_2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Fenton氧化ABS废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值为3,H_2O_2投... 采用Fenton法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以CODCr和浊度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pH值、H_2O_2投加量、Fe2+与H_2O_2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Fenton氧化ABS废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值为3,H_2O_2投加量为24 m L/L,Fe2+与H_2O_2物质的量比为1∶8,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63.4%,浊度去除率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法 ABS废水 CODCR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多孔介质热质传递“三箱”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国 张雷 +2 位作者 张文福 贾永英 尹柴玲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1-368,共8页
油藏多孔介质孔隙组成及结构变化多样,一些特性参数很难全部获得,精确描述和分析困难;另外,多孔介质内渗流过程水力条件和作用机理复杂,存在热流固耦合作用,目前的一些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油藏多孔介质的表征单元... 油藏多孔介质孔隙组成及结构变化多样,一些特性参数很难全部获得,精确描述和分析困难;另外,多孔介质内渗流过程水力条件和作用机理复杂,存在热流固耦合作用,目前的一些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油藏多孔介质的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描述表征方法;基于表征单元体建立了多孔介质的黑箱模型、灰箱模型和白箱模型,据此提出了多孔介质的"黑箱→灰箱→白箱"分析过程.基于黑箱模型和灰箱模型推导了REV导热系数计算公式、给出了REV热质传递过程的热平衡方程.结合中国油藏热采情况,对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和蒸汽驱热质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该工作为多孔介质热质传递过程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单元体 “三箱”分析模型 油藏多孔介质 导热系数 热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云峰 许丽佳 +2 位作者 李宁 袁朝庆 张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9,129-130,共5页
针对某50 000m3 LNG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外罐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根据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绞线的本构关系,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和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元模型.通过等效降温法模拟预应力筋的张拉,实现四点、三点、二... 针对某50 000m3 LNG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外罐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根据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绞线的本构关系,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和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元模型.通过等效降温法模拟预应力筋的张拉,实现四点、三点、二点对称张拉模拟实验,在不同张拉方法下得到储罐外罐应力、位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点对称张拉应力普遍偏小,应变与三点对称张拉相似且低于四点对称张拉,二点对称张拉优于其他张拉方式.建议实际LNG储罐设计、施工时采用二点对称张拉竖向预应力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张拉顺序 等效降温法 对称张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外罐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云峰 张钊 +1 位作者 薛景宏 计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6,130-13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外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和储罐的破坏情况.利用有限元模拟1m3的质量块,以50,60,70m/s速度撞击储罐的不同位置,求解并对比相应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当单位体积质量块以70m/s的速度撞击储...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外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和储罐的破坏情况.利用有限元模拟1m3的质量块,以50,60,70m/s速度撞击储罐的不同位置,求解并对比相应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当单位体积质量块以70m/s的速度撞击储罐外壁上部时,对储罐的破坏力最大,外表面混凝土破坏,但内表面混凝土安全.因此,LNG储罐能够承受单位体积质量块以70m/s的速度撞击储罐外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ANSYS/L—SDYNA软件 动力 冲击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热流耦合“两箱”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志国 陈键 +2 位作者 杨文哲 张文福 宋永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7-1015,共9页
在热采过程中存在热、流、固等多场耦合作用,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存在一定不足。针对油藏特点,提出油藏热质传递过程的"两箱"分析法,即用于一般分析的"黑箱分析法"和用于精细分析的"白箱分析法",&qu... 在热采过程中存在热、流、固等多场耦合作用,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存在一定不足。针对油藏特点,提出油藏热质传递过程的"两箱"分析法,即用于一般分析的"黑箱分析法"和用于精细分析的"白箱分析法","黑箱分析法"不涉及油藏多孔介质内部热质传递过程,研究油藏与外界的能量传递过程,以及体系内能量的变化,而"白箱分析法"包括"黑箱分析法"的内容,同时要研究体系内部各部分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MG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对于热采注汽过程中的蒸汽凝结区域和蒸汽凝结前缘位置,给出分析和判定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开展稠油热采注汽过程流体运移特性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采油藏 “两箱”分析法 耦合模型 蒸汽凝结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原油低温集输多相流流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晓燕 陈伟 +3 位作者 赵岩 刘立君 毛前军 高海志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由于多相流流型直接影响多相流动的传热特性及摩擦阻力,因此高凝原油低温集输多相流流型研究对原油安全集输及节能降耗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在大庆油田现场,进行环状集输流程改造,以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为试验介质,在内径为67mm... 由于多相流流型直接影响多相流动的传热特性及摩擦阻力,因此高凝原油低温集输多相流流型研究对原油安全集输及节能降耗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在大庆油田现场,进行环状集输流程改造,以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为试验介质,在内径为67mm的水平管内,通过目测及摄影法等研究手段,进行了高凝原油低温集输多相流流型试验研究。试验原油凝点为38℃,试验环路掺水量1.5m3/h,含水质量分数84.6%,油相折算速度0.02m/s,水相折算速度0.13m/s,气相折算速度0.048m/s,实验温度为35.6~43.3℃。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油气水多相流流型划分为分层流、油柱管芯流、满管油柱间断流三种。与温度高于原油凝固点时油气水多相流流型相比,输送温度在原油凝固点以下时,油气水三相流流型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流型 试验研究 高凝原油 低温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喷射火危害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莉莉 王梦珠 +2 位作者 吕妍 齐晗兵 李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16年第4期410-414,共5页
针对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后产生的喷射火事故,建立气体泄漏速率模型,计算分析喷射火危害半径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管道破裂时,管道压力达到0.7 MPa后,对气体泄漏速率影响很小;不同泄漏孔径下,喷射火的危害半径随管道压力增强而... 针对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后产生的喷射火事故,建立气体泄漏速率模型,计算分析喷射火危害半径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管道破裂时,管道压力达到0.7 MPa后,对气体泄漏速率影响很小;不同泄漏孔径下,喷射火的危害半径随管道压力增强而不断增加;当管道破裂孔径为1.0 m、管道压力为1.0 MPa时,喷射火热辐射对人员的伤害半径为152 m。该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管道泄漏喷射火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泄漏 喷射火 气体泄漏速率 热辐射 危害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温度波动条件下供热管道热损失测试计算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晓燕 夏庆欣 +3 位作者 高梦 李晓庆 刘立君 毛前军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89,共6页
供热管道保温是减少运输过程中热量散失的主要措施,为了掌握管道的保温状况,需要对其进行保温测试评价。针对热源非稳态特性对直埋供热管道保温测试评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给出了热源温度波动情况下直埋供热管网散热损失的测试计算方法。... 供热管道保温是减少运输过程中热量散失的主要措施,为了掌握管道的保温状况,需要对其进行保温测试评价。针对热源非稳态特性对直埋供热管道保温测试评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给出了热源温度波动情况下直埋供热管网散热损失的测试计算方法。以大庆市某一级供热管网3个管段的实测数据为例,分别计算考虑和忽略热源温度波动影响的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散热热流密度q′与q,以及二者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各管段q′与q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55.9%,419.6%和88.4%。由此可见,测试评价供热管道保温状况时,热源温度波动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 非稳态热源 保温测试 温度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