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马佳妮 孙哲 +2 位作者 殷微微 赵佳慧 王慧慧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35(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103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35(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103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P-1α、IL-35水平;Pearson法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与IL-35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P-1α、IL-35水平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P-1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9.911/<0.001,9.102/<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P-1α与IL-35呈负相关(r=-0.621,P<0.001),MIP-1α与TPOAb、TGAb、T_(3)、FT_(3)、T_(4)、FSH呈正相关,与FT_(4)呈负相关(r=0.531、0.517、0.594、0.562、0.504、0.601、-0.475,P均<0.001);IL-35与TPOAb、TGAb、T_(3)、FT_(3)、T_(4)、FSH呈负相关,与FT_(4)呈正相关(r=-0.519、-0.524、-0.496、-0.575、-0.524、-0.617、0.489,P均<0.001);MIP-1α水平升高是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57(1.208~3.853)],IL-35水平升高是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17(0.502~0.758)];血清MIP-1α、IL-35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62、0.950,二者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优于血清MIP-1α、IL-35水平单独诊断(Z/P=3.390/<0.001、3.039/0.002)。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MIP-1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群体,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群体,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有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白介素-35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旭红 寇俊杰 张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98-1499,共2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脂异常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每晚8时服用,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结果:治疗4周末,总胆固醇下降31.09%、甘油三酯下降24.49%、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4.31%、载脂蛋白B(Ap...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脂异常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每晚8时服用,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结果:治疗4周末,总胆固醇下降31.09%、甘油三酯下降24.49%、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4.31%、载脂蛋白B(ApoB)下降30.61%、高密度胆固醇升高8.49%、载脂蛋白A(ApoA)/ApoB升高56.42%,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是安全、有效,进行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理想调脂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内脂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慧慧 闫晓光 +2 位作者 马佳妮 张海军 孙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3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两者相关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两者相关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50例(T2DM合并NAFLD组)、不伴脂肪肝的T2DM患者30例(T2DM组)、单纯NAFLD患者(NAFLD组)及正常体检者(NC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浆胰岛素、Visfatin和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探讨Visfatin和RBP4与HOMA-IR、HOMA-β、三酰甘油(TG)、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结果 1T2DM合并NAFLD组血浆Visfatin及RBP4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T2DM合并NAFLD组、T2DM组、NAFLD组Visfatin、RBP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Visfatin与TG(r=0.472,P〈0.05)、BMI(r=0.221,P〈0.01)、HOMA-IR(r=0.369,P〈0.01)呈正相关,与ISI(r=-0.276,P〈0.01)和HOMA-β(r=-0.470,P〈0.01)呈负相关;RBP4与TG(r=0.411,P〈0.01)、BMI(r=0.217,P〈0.01)、HOMA-IR(r=0.361,P〈0.01)呈正相关,与ISI(r=-0.271,P〈0.01)和HOMA-β(r=-0.469,P〈0.01)呈负相关。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RBP4为影响Visfatin最显著因素,常数项为零;Visfatin、TG为影响RBP4的最显著因素,常数项为0.216。结论 血浆Visfatin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拮抗体内导致IR的因素、改善ISI、调节血脂代谢等作用有关。RBP4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IR及T2D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内脂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细菌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病情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林杨 杨伟光 +3 位作者 张滨 王丽丽 李婷婷 王旭红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病情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伴有足部感染患者113例,按照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 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TASC)将患者由轻到重的原则分成ABCD 4组,分析4组患者的细...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病情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伴有足部感染患者113例,按照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 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TASC)将患者由轻到重的原则分成ABCD 4组,分析4组患者的细菌感染特征及病情结局。结果4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中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下肢病变程度加重,年龄、糖尿病病程、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ABI、TBI水平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下肢病变程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ABI、TBI呈负相关。4组患者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情况明显多于A组和B组,A组感染主要以非革兰阴性菌为主,B组感染仍以非革兰阴性菌较多。4组患者细菌感染程度中轻度感染率和重度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B组和D组重度感染率明显多于A组。4组患者混合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混合感染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B组混合感染率明显低于D组。4组患者愈合、小截肢、大截肢和死亡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愈合例数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A组小截肢例数明显低于C组和D组。结论随着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增加,足部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情况加重,混合感染情况加重,愈合率降低,小截肢、大截肢和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细菌感染 下肢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海军 朱春萍 +3 位作者 闫晓光 孙哲 王慧慧 卜宁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6-517,52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V_(max))、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_(min))均升高(t=89.24、71.55、45.37、31.45,t=54.36、22.46、34.13、19.88,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V_(max)、V_(min)均升高(t=52.13、20.11,P均<0.05),肝动脉V_(max)、V_(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4、5.22,P均>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V_(max)、V_(min))及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t=15.68、12.37、15.72、13.18、13.18、10.12,P均<0.05),治疗3个月后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35、2.33,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2、3.05、4.18、1.79,P均>0.05)。结论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动脉血流下降较甲状腺上动脉早,动态检测肝动脉血流可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动脉 肝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寇俊杰 王旭红 +3 位作者 洪小剑 武英彪 常纯 梁克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72-3573,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4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A组)、单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B组)、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C组)、四肢远程缺...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4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A组)、单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B组)、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C组)、四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D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后取心脏行心脏缺血范围(areaat risk,AAR)、梗死范围(infarcted area,IA)测定。结果:(1)CK和CK-MB:B组及C组的CK和CK-MB活性与A组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最明显。(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与A组比,B组、C组及D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和C组下降最明显,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比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且结扎单下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变化及其与AS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慧慧 闫晓光 +2 位作者 于修楠 张海军 孙哲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的肥胖的T2DM患者(T2DM肥胖组,BMI≥28.0 kg/m2)30例,体型适中的T2DM患...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的肥胖的T2DM患者(T2DM肥胖组,BMI≥28.0 kg/m2)30例,体型适中的T2DM患者(T2DM非肥胖组,18.5 kg/m2≤BMI﹤24.0 kg/m2)30例,及正常体检者(NC组,18.5 kg/m2≤BMI﹤24.0 kg/m2)30例,检测各组受检者空腹血清MCP-1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结果 1T2DM肥胖组、T2DM非肥胖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NC组,T2DM肥胖组血清MCP-1水平高于T2DM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CP-1与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HOMA-IR、AIP成正相关(P<0.05),与HDL-C、ISI成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MCP-1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BMI、TC、FPG、AIP均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MCP-1是促进AS及I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及实施相应干预,可减轻患者IR及AS程度,有望为T2DM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全新的切入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肥胖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萍 潘艳慧 +2 位作者 孙冬琳 白静 傅松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针对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4名正常对照个体,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C677T多态位点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针对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4名正常对照个体,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C677T多态位点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病例组中MTHFR67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55%、53.45%,在对照组中MTHFR67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73%、59.27%。经统计学分析,MTHFRC677T多态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2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C677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与血糖、血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海军 闫晓光 +2 位作者 卜宁宁 朱春萍 王慧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通过在不同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人群中进行骨钙素(BG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 目的通过在不同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人群中进行骨钙素(BG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测定,探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GP与血糖、血脂间的相互关系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电化学发光法、高压液相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测BGP与相关实验室参数指标。结果 (1)BGP水平从NGT到IFG再到新诊断T2DM组最后到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逐渐降低(P<0.01)。(2)BGP与FPG、HOMA-IR、HbA1C、TG呈负相关(P<0.01);BGP与BMI、TC无相关关系(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3)新诊断T2DM组与T2DM病程10年以上组间BGP、FPG、FINS、HOMA-IR、HbA1C、TG、HDL-C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GP与FPG、HOMA-IR、HbA1C、TG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BGP与FINS、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BGP与血糖及血脂关系密切,是糖、脂代谢调节的重要参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素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海波 闫晓光 +6 位作者 肖健齐 赵宝银 钟威 张海军 王慧慧 孙哲 张艳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血糖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按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同时伴应激性高血糖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血糖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按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同时伴应激性高血糖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1~3次/d血糖检测,两组均进行静脉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目标设定为7.8~10.0mmol/L。观察两组的胰岛素治疗时间、感染率、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高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S评分及胰岛素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不仅创新了血糖控制模式,有效地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也为进一步优化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信息化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志明 王旭红 刘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8期914-914,共1页
关键词 格列美脲 Ⅱ型糖尿病 治疗方法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米诺汗印法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之农 张伟 王旭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8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评估泌汗功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做为实验组,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欧米诺泌汗功能评价、DNS评分及相对于10g单纤丝、振动觉、温度觉、痛觉单项检查对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评估泌汗功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做为实验组,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欧米诺泌汗功能评价、DNS评分及相对于10g单纤丝、振动觉、温度觉、痛觉单项检查对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性和精确性进行评估,评价欧米诺汗印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意义。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欧米诺汗印法变色时间为(20.0±7.2)min,显著高于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6.9±1.1)min和对照组的(3.9±0.7)min(P<0.01),我们同时发现欧米诺汗印法测得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66.25%,略高于DNS测得的65%。与DNS评分法相比,欧米诺汗印法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灵敏度为91.1%,特异度84.7%,阳性预测值为92.5%;单项的10g单纤丝、振动觉、足背部温度觉、痛觉、立卧位血压差测试的灵敏度分别为87.3%、80.0%、86.8%87.5%、81.1%,特异度52.5%、36.7%、59.4%、51.2%、36.8%。欧米诺汗印法变色时间与DN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优于其他4种单项检查。结论欧米诺汗印法是一种客观、简易、可靠的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检测手段,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对糖尿病足部周围神经病变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欧米诺汗印法 泌汗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晓红 刘春玲 +3 位作者 张健 千春花 薛竹宏 曹睿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我科住院的4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和常规采血流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我科住院的4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和常规采血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对流程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指尖血糖检测方式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差别(χ~2=9.04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6.940,P=0.0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指尖穿刺的疼痛,同时也体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血糖检测 优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联合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艳慧 孙云鹏 刘元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3期126-127,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普萘洛尔联合甲硫咪唑同单纯使用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间于本院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计96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8人。对照组给予甲硫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于对...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普萘洛尔联合甲硫咪唑同单纯使用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间于本院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计96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8人。对照组给予甲硫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5.42%(41/48),对照组62.50%(30/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及血清甲状腺素(TT4)等血清学指标均下降,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58%(7/48),观察组4.17%(2/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硫咪唑比单纯使用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甲硫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29例死亡原因分析
15
作者 张伟 张之农 闫晓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8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死因 病死率 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与尿酸、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徐海波 闫晓光 +2 位作者 钟威 王宽 谭丽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2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尿酸、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作为HUA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年龄、居住地相匹配的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Fr... 目的 探讨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尿酸、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作为HUA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年龄、居住地相匹配的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HUA组的血清Fractalkine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尿酸、血脂呈正相关(r=0.287,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为影响Fractalkine的最显著因素(β=0.058,P〈0.01)。结论血清Fractalkine水平同尿酸、血脂密切相关,并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HUA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KINE 尿酸 血脂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海波 尹东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口服利格列汀)和对照组(31例,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口服利格列汀)和对照组(31例,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8、16周门冬胰岛素30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门冬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的应用体会
18
作者 陈志明 刘强 王旭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7期785-785,共1页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应用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钠联合甲状腺片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功及血脂的影响
19
作者 潘艳慧 孙云鹏 张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4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片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甲功及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甲减患者共计108人,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人。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状腺...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片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甲功及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甲减患者共计108人,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人。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状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甲功、血脂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T3、FT4值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1;10.754,P<0.05);观察组TSH、TC、T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41;12.702;12.451,P<0.05)。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62,6.781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片对甲减患者甲功及血脂均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左甲状腺素钠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产后甲状腺炎
20
作者 张之农 《求医问药》 2007年第10期16-16,共1页
大部分产妇经过产后一个月的休养,身体均能恢复良好。但有一部分产妇在产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内经常出现多汗、心慌、消瘦、乏力或怕冷、浮肿、便秘等症状。
关键词 产后甲状腺炎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