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医院内感染(附49例分析)
1
作者 刘晓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1-18,共2页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愈来愈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是否成立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机构,亦是评定医院级别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统计1994年神经内科全年住院病人374例,发生医院...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愈来愈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是否成立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机构,亦是评定医院级别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统计1994年神经内科全年住院病人374例,发生医院内感染49例,占全年总住院人数的13.1%,主要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为主,提出防止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是提高神经内科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临床资料:全年总住院人数37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泌尿系感染 住院病人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肺部感染 医疗质量 住院人数 导尿时间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联合结核抗体、鸟苷酸结合蛋白1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刘银银 覃玉术 孟开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联合结核抗体、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148例疑似TBM患者,按照2010年结核性脑膜炎国际专家共识诊断标准,86例为...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联合结核抗体、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148例疑似TBM患者,按照2010年结核性脑膜炎国际专家共识诊断标准,86例为TBM(TBM组)、62例为非TBM(非TBM组)。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并检测其脑脊液mNGS阳性情况、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IgG结核抗体阳性情况、GBP1相对表达量。分析影响TBM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脑脊液mNGS阳性、结核抗体LAM-IgG阳性、GBP1相对表达量在诊断TBM中的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脑脊液mNGS阳性、脑脊液结核抗体LAM-IgG阳性、脑脊液GBP1相对表达量高是影响TB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mNGS阳性、结核抗体LAM-IgG阳性、GBP1相对表达量及三者联合诊断TBM的灵敏度分别为75.58%、73.26%、69.76%、89.53%,特异度分别为80.65%、82.26%、62.90%、93.55%,AUC分别为0.818、0.780、0.714、0.919。结论:脑脊液mNGS阳性、结核抗体LAM-IgG阳性、GBP1相对表达量联合诊断TBM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结核抗体 鸟苷酸结合蛋白1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药物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沈思 楼杨 《系统医学》 2025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般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一般...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般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一般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观察组血压和心功能水平均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 高血压心脏病 血压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49
4
作者 熊劲 江显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109-5110,共2页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75%[1].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2].恢复血流速度可改善脑细胞代谢,逆转受损神经细胞并恢复功能,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75%[1].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2].恢复血流速度可改善脑细胞代谢,逆转受损神经细胞并恢复功能,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和脑水肿,保护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所致脑损伤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策略[3],但最优治疗方案尚缺乏共识[4].本文旨在观察疏血通、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 神经节苷脂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贺歆彦 付丹飞 +1 位作者 陈华向 李铁东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844-1844,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帕罗汀抗抑郁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用Barthe...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帕罗汀抗抑郁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P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4周、8周时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肢体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帕罗西汀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处置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黎明 唐定豪 +4 位作者 江显萍 杨永鑫 董群雁 杨玉红 吴志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院内聚集性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某三甲医院NSICU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整改前CRKP医院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采集NSICU可疑物体表面及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院内聚集性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某三甲医院NSICU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整改前CRKP医院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采集NSICU可疑物体表面及12名医务人员操作中的手采样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医院感染聚集和医院感染进行判断;采用细菌基因组法对标本进行CRKP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现场观察科室人员多重耐药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后分析可能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于整改后采取针对性CRKP感染防控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前后效果评价。结果整改前N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89%,较前年同期上升2.45%,呈CRKP院感聚集趋势;分别在病床护栏、输液泵、医疗废物桶盖检出3株CRKP;MLST结果显示检出ST 11和ST 423两种型别,以ST 11为主(80%);整改前科室存在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方法不规范等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后CRKP医院感染率降低到0.63%。结论NSICU检出的CRKP存在克隆传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阻断CRKP传播,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 医院感染 聚集 调查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炎38例脑电图分析
7
作者 王启春 李燕 高华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6年第1期45-45,共1页
面神经炎38例脑电图分析王启春,李燕,高华面神经炎的脑电图(EEG)异常报道甚少。现将我院1992年至1995年38例面神经炎EFG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38例按文献标准[1]进行诊断,并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随... 面神经炎38例脑电图分析王启春,李燕,高华面神经炎的脑电图(EEG)异常报道甚少。现将我院1992年至1995年38例面神经炎EFG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38例按文献标准[1]进行诊断,并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随访除外其他疾病继发的周围性面瘫。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左旋赖氨酸对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玲 刘露 陈国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3期4-7,2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对体外培养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法、差速贴壁获得大脑皮层AS细胞,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种植于对照组(未包被PLL)、25μg/m L PLL包被组、50μg/m L PLL包被组、100μg/...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对体外培养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法、差速贴壁获得大脑皮层AS细胞,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种植于对照组(未包被PLL)、25μg/m L PLL包被组、50μg/m L PLL包被组、100μg/m L PLL包被组包被的培养瓶或板内,运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贴壁率及CCK检测法绘制原代细胞生长曲线;待细胞铺满瓶底,予振荡及传代法去除其他类型细胞。第三代AS,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计数细胞纯度及CCK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细胞贴壁率随PLL包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代AS生长曲线显示对照组生长速度较三组PLL包被组慢;除100μg/m L PLL包被组[(90±0.53)%]外,其余各组细胞纯化率均大于95%;对照组第4、6天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各PLL包被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L能有效地促进AS的贴壁和生长,适宜包被浓度为25~5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体外培养 多聚左旋赖氨酸 免疫荧光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玲 余昌胤 杨小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3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米诺环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以期从基因转录的调控水平来探讨米诺环素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用米诺环素与HUVECs共同培养1 h,再加入LPS诱导HUVECs NF-... 目的通过研究米诺环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以期从基因转录的调控水平来探讨米诺环素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用米诺环素与HUVECs共同培养1 h,再加入LPS诱导HUVECs NF-κB活化,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NF-κB p65在HUVECs中表达的核/浆(FN/FC)荧光强度比。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UVECs在LPS诱导0.5 h后NF-κB p65即有明显表达,作用1~2h达高峰,之后下降,用米诺环素预处理后则明显抑制LPS诱导的NF-κB p65的表达(P〈0.05),其抑制强度与其浓度成正相关;LPS刺激HUVECs 2 h后的CLSM结果显示,红色核区内出现代表NF-κB p65的绿色荧光,用米诺环素预处理的FN/FC下降,其抑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LPS诱导的HUVECs核区内未出现绿色荧光,其FN/FC明显小于经LPS刺激的HUVEC(s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HUVECs NF-κB活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细菌脂多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江显萍 王启春 吴大鸿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缺血...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调节血压和血脂、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CRP和MMP-9水平进行检测,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CRP和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比较(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RP和MMP-9水平可能参与了其药效调节的机制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缺血 神经系统疾病 依达拉奉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SOD,MDA,NO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劲 刘晓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 探索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SOD ,MDA ,NO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分别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 (观察组 )及丹参 (对照组 )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浆检测SOD ,MDA ,NO ,采用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 目的 探索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SOD ,MDA ,NO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分别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 (观察组 )及丹参 (对照组 )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浆检测SOD ,MDA ,NO ,采用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结果评定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对SOD ,MDA ,NO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1 4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2 9%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SOD ,NO明显升高 ,MDA明显降低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MDA 急性脑梗死 SOD 临床疗效 观察 治疗前后 结论 探索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华英 梁应丹 韦云彩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845-3847,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脑梗死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其在住院期间进行干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抑郁量表(MAMD)和... 目的探讨住院脑梗死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其在住院期间进行干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抑郁量表(M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同时针对患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检出D型人格33例,发生率为55.0%;D型人格患者干预前有焦虑情绪(72.7%)和抑郁情绪(100.0%),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干预后明显改善,分别为6.1%和1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715、48.632,P=0.000)。结论 D型人格脑梗死患者易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脑梗死患者D型人格住院期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医护人员的干预尤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型人格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溶栓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立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该院诊断为脑梗死但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自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出血...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该院诊断为脑梗死但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自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随访3个月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0例(16.7%)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变、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收缩压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心房颤动,存在脑白质病变,进行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出血组与出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既往心房颤动,存在脑白质病变,进行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是未溶栓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出血性转化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自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大鸿 何玲 +1 位作者 李铁东 曾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0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患者治疗前、治疗1、2和4周的脑脊液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瑞-姬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0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患者治疗前、治疗1、2和4周的脑脊液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瑞-姬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轻度异常为白细胞总数〈50×10^6/L,中度异常为(50-200)×10^6/L,重度异常为〉200×10^6/L。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结核抗体阳性6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1例。30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有异常,其中轻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18例,重度异常3例。有半数以上患者早期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占54.8%),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占优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逐渐下降[(145.5±133.4)×10^6/L vs(250.2±185.3)×10^6/L,P〈0.05],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治疗2和4周后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更明显[(132.1±123.9)×10^6/L和(88.8±115.6)×10^6/L vs(250.2±185.3)×10^6/L,P〈0.05,P〈0.01]。结论脑脊液细胞的动态变化,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细胞学 白细胞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脊髓脊膜炎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大鸿 王启春 江显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4,共1页
现将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0例结核性脊髓脊膜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9岁;病程3~16个月。既往有结核病史7例(颈部淋巴结核4例,肺结核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均未行正规抗痨治疗。1.2临床表... 现将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0例结核性脊髓脊膜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9岁;病程3~16个月。既往有结核病史7例(颈部淋巴结核4例,肺结核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均未行正规抗痨治疗。1.2临床表现10例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脊膜炎 临床分析 脊髓 颈部淋巴结核 临床资料 抗痨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立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025-4027,共3页
临床上无症状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在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情况下,仅在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亦称为静止性脑梗死〔1〕。一般而言患者无临床表现,但反复的脑梗死发作亦会引起肢体瘫痪、智能障碍等表现,给患... 临床上无症状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在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情况下,仅在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亦称为静止性脑梗死〔1〕。一般而言患者无临床表现,但反复的脑梗死发作亦会引起肢体瘫痪、智能障碍等表现,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证实〔2〕,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多种因素可以促进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5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立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6...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21/25),高于对照组的64.0%(16/2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25),低于对照组的20.0%(5/25),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得性脑缺血 临床特征特征 他汀类药物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歆彦 刘晓娟 +1 位作者 吴大鸿 曾鸿 《贵州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银杏达莫注射液 疗效观察 治疗组 脑血管病 颅脑CT 对照组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与全血血浆粘度水平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娟 熊劲 曾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3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溶血磷脂酸 脑血管病患者 血浆粘度 缺血性 水平变化 全血 动脉粥样硬化 形态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大鸿 江显萍 +4 位作者 王启春 陈光梅 刘志远 莫洪英 王智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近期神经功能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3例急性脑卒中伴进食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入院72 h内予以肠内... 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近期神经功能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3例急性脑卒中伴进食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入院72 h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75例予以家庭喂养,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21天时的营养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第21天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0.8±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0±2.4)分,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8.2%(22/78)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0/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感染并发症,提高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