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齿黔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治友 刘红梅 +1 位作者 张宪春 刘保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 (Lévl.) 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 (Lévl.) 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齿黔蕨 鳞毛蕨科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治友 钱绍方 罗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848-8850,共3页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 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 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结论]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悬钩子 植物组织培养 褐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市螺丝壳鹅掌楸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治友 肖国学 +1 位作者 赵洪 吴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70-9972,共3页
[目的]为保护鹅掌楸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0m×10m取样方法对分布于都匀市螺丝壳山的鹅掌楸种群进行调查,结合在样方内对灌木层用4m×4m,草本层用1m×1m样方进行调查,从种群大小级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 [目的]为保护鹅掌楸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0m×10m取样方法对分布于都匀市螺丝壳山的鹅掌楸种群进行调查,结合在样方内对灌木层用4m×4m,草本层用1m×1m样方进行调查,从种群大小级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研究该种群的动态特点。[结果]种群大小和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均表明,螺丝壳鹅掌楸种群的大小结构类型为衰退型。S1级株数少,种群增长的能力极弱,S3~S6级的繁殖株数少,产生种子的能力受到影响,更新困难。根据高度级与胸径大小级划分的种群大小统计结果一致。[结论]该种群属衰退型,更新存在极大的困难,应加强综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都匀市螺丝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金毛狗的配子体发育观察及孢子繁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治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对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inn.)J.Sm.]的孢子采用原生境土进行培养,详细地显微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孢子呈四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三叉蕨型(Aspidium-ty... 对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inn.)J.Sm.]的孢子采用原生境土进行培养,详细地显微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孢子呈四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三叉蕨型(Aspidium-type)以及过渡类型,未观察到毛状体,成熟精子为带状螺旋形,具多鞭毛,数量较多。目的:金毛狗的濒危原因不在繁殖方面。孢子土壤培养法是金毛狗快速生产种苗的可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 配子体发育 观察 孢子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市野生马尾树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应霞 郭治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报道了作者5年来对都匀市野生马尾树调查,结果发现其分布生境要求特殊、范围狭窄,居群更新受生境和人为影响限制,现状不容乐观。结论为对其生境的保护和人为干扰的遏制是保护的关键。也对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今后开发... 报道了作者5年来对都匀市野生马尾树调查,结果发现其分布生境要求特殊、范围狭窄,居群更新受生境和人为影响限制,现状不容乐观。结论为对其生境的保护和人为干扰的遏制是保护的关键。也对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今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树 分布 现状 保护 都匀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诱导与褐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治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29-4430,共2页
[目的]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马尾树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IBA和6-BA以及不同浓度配比的抗褐化剂AC、VC和Na2S2O3诱导马尾树愈伤组织。[结果]在诱导过程中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很突出,接种几小时后外植体周... [目的]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马尾树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IBA和6-BA以及不同浓度配比的抗褐化剂AC、VC和Na2S2O3诱导马尾树愈伤组织。[结果]在诱导过程中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很突出,接种几小时后外植体周围即出现褐化物质。以冬芽和春芽为外植体时,这些抗褐化剂均不起作用。以嫩叶为外植体时,抗褐化剂AC起显著作用。3种抗褐化剂组合使用时,仅AC的作用显著,而VC和Na2S2O3的作用不显著。仅在以嫩叶为外植体的培养中诱导出了愈伤组织。MS+IBA 1.5mg/L+6-BA2.5 mg/L+AC3.0 g/L最适于马尾树嫩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结论]马尾树的嫩叶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这为马尾树的细胞培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树 褐化控制 愈伤组织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生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7
作者 邓功成 陈江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4-205,共2页
用麦秆作主料,生料栽培鸡腿菇,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栽培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管理粗放、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
关键词 鸡腿菇 麦秆 生料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