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灾下两相邻面受火H形钢柱的截面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金环 王培军 周吉学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8,94,共10页
当火灾中钢框架柱不均匀受火时,会在截面和高度方向产生温度梯度。现行规范给出了火灾中钢构件升温的计算公式,但这些公式均是基于温度沿构件高度和截面均匀分布的假设。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火灾中两相邻面受火钢柱的截面温度场,火灾... 当火灾中钢框架柱不均匀受火时,会在截面和高度方向产生温度梯度。现行规范给出了火灾中钢构件升温的计算公式,但这些公式均是基于温度沿构件高度和截面均匀分布的假设。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火灾中两相邻面受火钢柱的截面温度场,火灾场景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钢柱采用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对于所研究的两相邻面受火钢柱,沿截面宽度和高度方向均存在温度梯度。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对欧洲规范EN 1993-1-2中钢构件升温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来计算两相邻面受火钢柱截面各部分的升温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柱 两相邻面受火 温度分布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温度梯度 参数分析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8-14)Zn-3Al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研究
2
作者 王杰 周吉学 唐守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9,44,共6页
利用OM、XRD、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铸态Mg-(8-14)Zn-3Al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8-14)Zn-3Al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相、颗粒状或骨骼状的ε-Mg Zn相以及狭长块状的τ-Mg_(32)(Al,Zn)_(49)相组成。随着Z... 利用OM、XRD、DSC和SEM等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铸态Mg-(8-14)Zn-3Al镁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8-14)Zn-3Al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相、颗粒状或骨骼状的ε-Mg Zn相以及狭长块状的τ-Mg_(32)(Al,Zn)_(49)相组成。随着Zn含量的增加,合金中ε-Mg Zn相和τ-Mg_(32)(Al,Zn)_(49)相增多,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且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呈减小趋势。与此同时,Zn含量的增加使得Mg-(8-14)Zn-3Al合金中α-Mg相和第二相析出温度降低、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减小。Mg-(8-14)Zn-3Al合金凝固路径相同。Zn含量的增加使得合金中显微疏松由分散状态转变为条形的聚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AL合金 显微组织 凝固行为 显微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itutive modeling fo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Mg-4Zn-2Al-2Sn alloy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东清 杨院生 +2 位作者 周吉学 刘玉 唐守秋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40-347,共8页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as-solution-treated Mg-4 Zn-2 Sn-2 Al(ZAT422) alloy, a series of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ith a height reduction of 60% were performed i...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as-solution-treated Mg-4 Zn-2 Sn-2 Al(ZAT422) alloy, a series of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ith a height reduction of 60% were perform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98-648 K and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0.01-5 s~(-1) on a Gleeble 38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by Arrhenius type equation and Avrami type equation of flow behavior,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deformation of ZAT422 alloy was determined as 155.652 k J/mol, and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flow behavior 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kinetic model of ZAT422 alloy were establishe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as low as 498 K, the DRX is not completed as the true strain reaches 0.9163. However, wit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o 648 K, the lower strain rate is more likely to result in some grains' abnormal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4Zn-2Al-2Sn alloy hot deformation flow stres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杰 童文辉 +1 位作者 高恩志 周吉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21,共12页
以AZ系镁合金(AZ31、AZ80和AZ91)中的Al-Mn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OM、SEM和EPMA等方法研究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讨论Al-Mn相在晶内、晶界及氧化物夹杂处的组成,及Al-Mn相在氧化物夹杂处析出机理。结果表明:AZ系镁合金中的Al... 以AZ系镁合金(AZ31、AZ80和AZ91)中的Al-Mn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OM、SEM和EPMA等方法研究Al-Mn相在AZ系镁合金中的分布和形成,讨论Al-Mn相在晶内、晶界及氧化物夹杂处的组成,及Al-Mn相在氧化物夹杂处析出机理。结果表明:AZ系镁合金中的Al-Mn相主要为颗粒状、棒状和不规则块状,尺寸均小于30μm,主要分布在初生α-Mg、β-Mg_(l7)Al_(12)相和晶界处,呈弥散分布形态;Al-Mn相为Al_8Mn_5或Al_8(Mn,Fe)_5。AZ系合金中的氧化物夹杂MgO能够诱发Al8Mn5相在其周围以聚集分布的形式析出;通过分析Al_8Mn_5相在MgO夹杂处形成、富集机理,获得Al_8Mn_5相在AZ系镁合金中MgO夹杂处形核长大的析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系镁合金 Al-Mn相 氧化物夹杂 分布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三面和两相邻面受火H形截面钢柱的临界温度
5
作者 夏金环 王培军 周吉学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2,108,共7页
三面受火钢柱可能发生绕强轴的弯曲失稳或绕弱轴的弯扭失稳,而两相邻面受火钢柱仅发生弯扭失稳。将钢柱截面温度场假设成简化的线性分布,对不均匀受火钢柱进行恒荷载升温分析,可得到钢柱发生整体失稳破坏时的临界温度。三面受火钢柱的... 三面受火钢柱可能发生绕强轴的弯曲失稳或绕弱轴的弯扭失稳,而两相邻面受火钢柱仅发生弯扭失稳。将钢柱截面温度场假设成简化的线性分布,对不均匀受火钢柱进行恒荷载升温分析,可得到钢柱发生整体失稳破坏时的临界温度。三面受火钢柱的临界温度与欧洲规范EN 1993-1-2的结果较为接近,可直接由EN 1993-1-2公式计算。对于两相邻面受火钢柱,可由EN 1993-1-2的计算结果乘以修正系数,文中给出了该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柱 线性分布 抗火承载力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镁合金棘轮应变的影响
6
作者 师雨晴 段国升 +2 位作者 宋令慧 武保林 杜兴蒿 《航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67-280,共14页
在不同加载速率下镁合金的机械性能存在差异,为探讨循环频率与棘轮应变的关系,对挤压态AZ31B镁合金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循环实验,研究频率对镁合金的棘轮应变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分别讨论了频率为1.0、2.0、5.0 Hz时镁合金的循环变形过程... 在不同加载速率下镁合金的机械性能存在差异,为探讨循环频率与棘轮应变的关系,对挤压态AZ31B镁合金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循环实验,研究频率对镁合金的棘轮应变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分别讨论了频率为1.0、2.0、5.0 Hz时镁合金的循环变形过程,结果表明:挤压态AZ31B镁合金在循环变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且在相同平均应力作用下棘轮应变与频率的关系并不是单调的,频率为5.0 Hz时的棘轮应变处于1.0 Hz与2.0 Hz之间。这是由于频率为1.0 Hz与2.0 Hz时频率较低,在一个循环周期下应力作用的时间更长,因此1.0 Hz时形成的棘轮应变比2.0 Hz时的更大;而频率为5.0 Hz时,相对于1.0 Hz和2.0 Hz时孪生-去孪生机制所占比重更大,循环中具有更低的硬化率,故棘轮应变较2.0 Hz时更大。不同频率下,循环前期棘轮应变均快速增加,经一定循环次数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棘轮行为 疲劳 应力控制 孪生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