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效应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吕丹 王立红 +3 位作者 李平 李丽波 孙正海 肖健 《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紧密且互为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加深。专业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确保他们具备成为合格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课程思政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及综合素... 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紧密且互为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加深。专业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确保他们具备成为合格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课程思政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及综合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进步,有效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挑战。文章选取精神病学课程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探索。在精神病学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通过专业教育能够系统掌握精神病学的基础理论、临床技巧及研究方法,从而提升专业能力;课程思政的引入则鼓励学生深入理解疾病背后的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问题,进而提高医德医风。这种双方的协同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成长,还能够培育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精神病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专业教育 医学教育 课程思政 医德医风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在《精神病学》混合式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丹 李平 +3 位作者 孙正海 李丽波 肖健 王宇晨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是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课有效融合是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是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课有效融合是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教师应积极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混合式教学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和资源,助力思政元素贯穿线上线下课程。文章以《精神病学》课程为例,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融入了思政元素,有效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塑造了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为临床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医学教育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对精神医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阿勐 崔光成 +1 位作者 刘吉成 周馨竹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指出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制约了精神医学教育的发展,病种结构的变化冲击了精神医学教育的固有结构,精神疾病发展的客观现实呼唤精神医学教育的改革,并对今后精神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精神医学教育 启示
原文传递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4
作者 白艳晶 徐清刚 +2 位作者 李双 李丽波 韩云峰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326-332,355,共8页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教师访谈内容与日常教学评价工作相结合,初步形成课程...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教师访谈内容与日常教学评价工作相结合,初步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修订、优化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最终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及其20个二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指标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症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正海 李荐中 +1 位作者 王文林 闫凤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使用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使用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2.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研究组在治疗第4、8周末HAMA、SAS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研究组使用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心理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有效率增加,能够减少服药剂量和药物副反应,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法,对缩短病程、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心理联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异常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云辉 李平 +6 位作者 崔光成 王玉花 孙正海 孟鑫 崔红升 胡强 梁雪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1-676,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DPARSFA分析软件计算被试的DC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强迫障碍患者右侧眶额回[(-0.22±0.45)vs.(-0.57±0.22)]和左侧前扣带回[(0.14±0.48)vs.(-0.21±0.33)]的DC值升高(P<0.001);右侧岛叶的DC值降低[(-0.12±0.37)vs.(0.35±0.54)](P<0.001);右侧眶额回的DC值与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总分正相关(r=0.68,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重要节点/脑区连接属性的异常可能与强迫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强迫障碍 脑功能网络 节点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心理干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正海 李荐中 +2 位作者 王文林 闫凤武 何志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4期2200-2201,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理想疗法。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以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治疗采用认知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理想疗法。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以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治疗采用认知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P<0.01),研究组在治疗第2、4、8周末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所见的副反应有多汗、心悸,对照组为失眠,但都比较轻微,两组TESS评分比较各周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好、起效快、副反应轻微,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舍曲林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戎幸 蔡旻颖 赵阿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3期2929-2931,共3页
介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对临床中常用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即心理动力性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进行阐述。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移情中心治疗和辩证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策略和疗效进行阐述。总结了当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 介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对临床中常用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即心理动力性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进行阐述。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移情中心治疗和辩证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策略和疗效进行阐述。总结了当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 被引量:8
9
作者 吕丹 崔光成 +7 位作者 李平 贾翠翠 胡强 陈云辉 王玉花 赵阿勐 李成冲 孙正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1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全脑白质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1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全脑白质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特点;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局、节点属性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脑白质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存在异常: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增加(t=7.95,P=0.0001);全局效率(30.83±16.08,8.25±6.13;t=-9.81,P=0.002)、聚类系数(0.03±0.01,0.02±0.01;t=-4.48,P=0.0003)、平均聚类系数(t=-8.28,P=0.002)、小世界属性(3.92±0.79,2.79±0.56;t=-7.82,P=0.001)显著降低(P<0.005,FDR校正);精神分裂症患者扣带回(t=-4.11,P=0.000),枕上回(t=-6.05,P=0.002),颞上回(t=-10.46,P=0.001),颞中回(t=-10.38,P=0.000),丘脑(t=-6.10,P=0.000)和壳核(t=-8.38,P=0.000)的节点效率显著降低(P<0.005,FDR校正)。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节点效率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Eglob:r=-0.14,P=0.279;Eloc:r=-0.06,P=0.628;Lp:r=0.28,P=0.031;Cp:r=0.27,P=0.043;λ:r=-0.18,P=0.166;γ:r=-0.29,P=0.026;σ:r=0.26,P=0.048;nEglob:r=0.36,P=0.005;nEloc:r=0.02,P=0.9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全局拓扑属性的异常;皮层-纹状体-丘脑环路脑区的节点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 拓扑属性 图论分析
原文传递
西黄丸对OLN-93少突胶质瘤细胞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王娜 赵阿勐 +2 位作者 何宁 李丽波 罗晓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077-6081,共5页
目的 探讨西黄丸对OLN-93少突胶质瘤细胞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系OLN-93接种于小鼠大脑尾状核,建立小鼠脑胶质瘤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对照组、西黄丸低、中、高剂量组(0.39、0.78、1.95 g/... 目的 探讨西黄丸对OLN-93少突胶质瘤细胞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系OLN-93接种于小鼠大脑尾状核,建立小鼠脑胶质瘤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对照组、西黄丸低、中、高剂量组(0.39、0.78、1.95 g/kg)。测量肿瘤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胶质瘤形态;JC-1法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膜电位;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生存素(survivin)和细胞色素(Cyt)-C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胱天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SAPK)/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5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西黄丸各剂量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肿瘤细胞坏死数量增多,肿瘤重量、线粒体膜电位、Bcl-2蛋白表达、survivin含量显著下降,抑瘤率、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Cyt-C含量、P-SAPK/JNK、p5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 西黄丸可以抑制OLN-93少突胶质瘤细胞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损伤引发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胶质瘤 肿瘤抑制 移植瘤
原文传递
不同灰质结构亚型强迫症患者的动态功能连接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志鹏 尚婷惠子 +12 位作者 李平 李成冲 杨旭 齐佳乐 韩佳奇 秦晓青 秦玮琪 李善聪 陈云辉 吕丹 王娜 肖健 刘万强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灰质结构亚型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模式,并探究不同亚型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灰质体积和dFC模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 目的探讨不同灰质结构亚型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模式,并探究不同亚型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灰质体积和dFC模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20例)和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28例)的共48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18~45(27.1±6.7)岁。同期招募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9名,其中男31名,女8名,年龄18~45(28.5±8.6)岁。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3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使用半监督机器学习方法,以灰质体积为特征对强迫症组进行亚型分析,选取灰质体积异常的脑区为感兴趣脑区,进行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探究异常灰质体积和dFC模式与强迫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于灰质体积,强迫症可分为2个亚型,其中亚型1为右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增加[809个体素;t=4.31;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GRF)校正,体素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亚型2为左颞上回灰质体积降低(1118个体素;t=-4.37;GRF校正,体素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在亚型1中,右侧中央后回与左内侧额上回之间的dFC显著降低(187个体素;t=-4.42;GRF校正,体素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在亚型2中,左侧颞上回与左侧海马、左侧中央旁小叶之间的dFC显著降低(分别为272、99个体素;t=-4.69、-5.01;GRF校正,体素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亚型1右侧中央后回与左内侧额上回之间的dFC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579;P=0.002,未校正);亚型2左侧颞上回与左侧海马之间dFC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578;P=0.003,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基于灰质体积的不同亚型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的dFC异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亚型 动态功能连接 灰质体积 机器学习 异质性
原文传递
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振宁 李平 +8 位作者 吕丹 陈云辉 尚婷惠子 白晓宇 孙正海 肖健 张广凤 刘万强 郭宇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楔前叶 动态功能连接 静息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