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教协同背景下检验核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1
作者 王小东 李忠原 +1 位作者 李春香 张羽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4期158-160,共3页
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检验核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法:选取本院86名医学18级检验本科和20级检验专升本学生作为对照组,选取81名19级检验本科21级检验专升本学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及考试方式,试验组采用新的改革体系。比较... 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检验核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法:选取本院86名医学18级检验本科和20级检验专升本学生作为对照组,选取81名19级检验本科21级检验专升本学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及考试方式,试验组采用新的改革体系。比较两组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CV)评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对增强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掌握度、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SRSSDL-CV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增强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掌握度、激发学习兴趣的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检验核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导向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还能改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检验核医学 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与PBL双轨教学模式在检验核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春香 李忠原 +1 位作者 李显彬 李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0期10-12,共3页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是推进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教育的要求标准越来越...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是推进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教育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检验核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2015级大三检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CBL与PBL双轨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教学局面,对激发学生自主兴趣、锻炼实践能力、建立科研思维产生了极为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检验核医学 教学效果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OPPPS模型提升检验核医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刘丽娜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6期172-174,共3页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是推进检验核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引入了BOPPPS模型为检验核医学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型。BOPPPS模型与传...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是推进检验核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引入了BOPPPS模型为检验核医学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型。BOPPPS模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多的是强调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全程参与式学习、教与学的总结与反思,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下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BOPPPS模型在高校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同行进行了探讨。BOPPPS模型教学,可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BOPPPS模型教学方式结合了网络教学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文章首先解释了BOPPPS模型教学方式的概念和特点;其次,指出了BOPPPS模型教学模式目前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利用BOPPPS模型教学改善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模型教学方式 优势 现状 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OPPPS模型提升影像核医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王晓鑫 郑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探究应用BOPPPS模型对影像核医学教学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19级医学影像技术学生40人,2020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生40人,其中2019级作为对照组,2020级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应用BOPPPS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探究应用BOPPPS模型对影像核医学教学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19级医学影像技术学生40人,2020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生40人,其中2019级作为对照组,2020级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应用BOPPPS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比较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结果: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满意度(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行为、认知投入和学习投入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学生情绪投入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资源管理、认知、动机信念策略和学习策略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学生元认知及创新策略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OPPPS模型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影像核医学教学有效性,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核医学 BOPPPS模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李春香 李忠原 +2 位作者 李显彬 李国华 郝利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设计与探索实践,制定思政建设的具体步骤,探讨课程思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齐齐哈尔医学院2020级和2021级医学影像专业383名学生。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组,196名2020级... 目的通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设计与探索实践,制定思政建设的具体步骤,探讨课程思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齐齐哈尔医学院2020级和2021级医学影像专业383名学生。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组,196名2020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为对照组,187名2021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思政元素。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和技能考核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课程思政教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践技能考核优良率(79.68%)高于对照组(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中应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专业技术,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 课程思政 医学影像专业 教学 思政元素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评估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姜帆 刘进忍 +3 位作者 田洪达 李春香 李国华 李忠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M1模型组、M2模型组和M3模型组,共4组,每组12只。M1、M2和M3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复合法进行诱导,...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M1模型组、M2模型组和M3模型组,共4组,每组12只。M1、M2和M3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复合法进行诱导,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第4、6和8周时,M1模型组进行超声检测,M2模型组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DCE-MRI)检测,M3模型组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DCE-MRI技术检测。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与M1、M2、M3组大鼠进行对照。影像检查结束后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采用常规超声观察大鼠肝脏形态,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彩色多普勒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超声弹性观察肝实质硬度颜色分布、测量肝脏实质的弹性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分析DCE-MRI检查中血流动力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变化,M1组大鼠肝脏形态发生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显示:M1组大鼠肝脏弹性值(33.16kPa)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13.11kPa)。M2组常规MRI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形态正常,M2组中,造模6与8周大鼠较4周大鼠肝脏形态改变更明显。DCE-MRI结果中的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对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iAUC均>0.9。M1模型组、M2模型组、M3模型组大鼠进行组间比较,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的检查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34、0.644、0.621、0.543,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结论:多模态影像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肝脏纤维化的有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超声弹性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女性铁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丽娜 李春香 +3 位作者 王小东 王丹 王恒阳 王晓鑫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女性铁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期女性300例,分为孕早期组(≤12周末)(n=100)、孕中期组(13~27周末)(n=100)、妊娠晚期组(28~40周末)(n=100),并选... 目的探究妊娠期女性铁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期女性300例,分为孕早期组(≤12周末)(n=100)、孕中期组(13~27周末)(n=100)、妊娠晚期组(28~40周末)(n=100),并选取同时间段来本院体检的健康的非孕期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妊娠期女性铁蛋白与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孕早期血清TSH、铁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妊娠中、晚期血清FT3、FT4、铁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孕周的增长,TSH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铁蛋白水平呈降低趋势,妊娠早、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晚期组的铁蛋白与FT3、FT4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P均<0.05),而其他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随着孕期增加,孕晚期的妊娠期妇女的铁蛋白与FT3、FT4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提示临床密切关注妊娠期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以及铁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以此早期予以患者治疗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女性铁蛋白 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女性不同孕龄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研究
8
作者 刘丽娜 王小东 +3 位作者 王晓鑫 王恒阳 王丹 李春香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不同孕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500名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孕龄的不同分为孕早期组(<11周,n...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不同孕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500名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孕龄的不同分为孕早期组(<11周,n=180)、孕中期组(11~26周,n=170)和孕晚期组(>26周,n=150),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160名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x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SF水平、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bodies thyroglobulin,ATG)阳性率;比较研究组中不同亚组TPOAb表达及其TS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F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各亚组TSH、FT3、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3和T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孕晚期组TSH水平高于孕中期组和孕早期组,TT3、TT4、FT3、FT4水平均低于孕中期组和孕早期组,且孕中期组TSH水平高于孕早期组,TT3、TT4、FT3、FT4水平均低于孕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亚组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SF水平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亚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妊娠期孕妇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为16.20%,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AT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ATG、TPO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期增长,TPOAb阳性表达与TPOAb阴性表达的TSH水平均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期组内TPOAb阳性表达的TSH水平均高于TPOAb阴性表达的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组血清SF与FT3、FT4呈正相关(r=0.568、0.310,P<0.05);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及对照组SF水平与TSH、TT3、TT4、FT3和FT4无相关性。结论随着孕龄增长妊娠期女性SF水平降低,且不同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差异,孕晚期的SF水平变化与FT3、FT4呈正相关,可在孕期加强对SF的监测,以加强对不同孕龄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功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女性 孕期 血清铁蛋白 甲状腺激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显彬 李春香 +2 位作者 李琦 王彧 徐亚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403-2405,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期住院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 850例住院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期组(1 019例)和非绝经期组(831... 目的探讨绝经期住院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 850例住院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期组(1 019例)和非绝经期组(831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绝经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1 850例女性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492例,感染率为26.59%,绝经期组1 019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390例,感染率为38.27%,非绝经期组831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69例,感染率为8.30%。绝经期组39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0株,占53.97%;革兰阳性菌86株,占27.30%;真菌59株,占18.73%。结论与未绝经女性相比,已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医师应进行绝经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治疗水平,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泌尿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显彬 李春香 +2 位作者 宋利 徐亚茹 王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61-561,I0001,共2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标本来源,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采用珠海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标本来源,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采用珠海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22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86.4%),其次为分泌物标本(5.17%),尿液标本(2.11%)等;科室分布依次为呼吸内科(28.35%),重症监护室(19.54%),神经内科(16.2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分析 耐药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地区100例胚胎停止发育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香 李显彬 +2 位作者 栾磊 刘丽娜 梁淑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2193-2194,共2页
目的检测血清6种激素水平,探讨其与妊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及住院停经8周~12周且胚胎停止发育患者100例为胚胎停止发育组,另选择同期10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应用化学发光法对2组患者... 目的检测血清6种激素水平,探讨其与妊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及住院停经8周~12周且胚胎停止发育患者100例为胚胎停止发育组,另选择同期10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应用化学发光法对2组患者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孕酮(PRGE)、雌二醇(e E2)、泌乳素(PR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进行检测,并比较2组结果的差异。结果胚胎停止发育组PRGE、e E2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TSH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T3、FT4、PR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与孕妇血清中PRGE、e E2、TSH水平异常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停止发育 雌二醇 孕酮 泌乳素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显彬 李春香 +1 位作者 李忠原 刘丽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188-194,共7页
目的了解某院主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某院收集CR-GNB,应用珠海迪尔DL-96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 目的了解某院主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某院收集CR-GNB,应用珠海迪尔DL-96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院CR-GN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CR-GNB 505株,以非发酵菌数量最多(275株,54.45%),主要分布在ICU(231株,45.74%)。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278株,55.05%)。细菌对常见药物耐药率>80.00%且表现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敏感率较高;黏质沙雷菌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0%。住院时间>14 d、入住ICU、手术治疗、脑血管病、肿瘤、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是C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GNB以非发酵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制定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减少CR-GNB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 非发酵菌 感染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双黄酮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显彬 王小东 +1 位作者 李春艳 李春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570-2575,共6页
目的:探究银杏双黄酮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TC细胞8505C,并构建8505C DDP耐药细胞株(8505C/DDP)。用不同浓度的DDP(1.25、2.5、5、10、20μg/mL)或银杏双黄酮(1.25、2.5、5、10... 目的:探究银杏双黄酮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TC细胞8505C,并构建8505C DDP耐药细胞株(8505C/DDP)。用不同浓度的DDP(1.25、2.5、5、10、20μg/mL)或银杏双黄酮(1.25、2.5、5、10、20μmol/L)处理后,CCK-8法检测DDP、银杏双黄酮对8505C、8505C/DDP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两者联合对8505C/DDP细胞的毒性作用。将8505C/DDP细胞分为DDP组、DDP+银杏双黄酮组、DDP+AMPK抑制剂组、DDP+银杏双黄酮+AMPK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DDP对8505C/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高于8505C细胞(P<0.05);银杏双黄酮对8505C/DDP、8505C细胞的IC_(50)无明显差异(P>0.05);银杏双黄酮可增强DDP对8505C/DDP细胞的敏感性(P<0.05)。与8505C细胞比较,8505C/DDP细胞中p-AMPK/AMPK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升高(P<0.05);银杏双黄酮可上调8505C细胞和8505C/DDP细胞中p-AMPK/AMPK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P<0.05)。与DDP组比较,DDP+银杏双黄酮组8505C/DDP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p-mTOR/mTOR比值降低,凋亡率、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与DDP+银杏双黄酮组比较,DDP+银杏双黄酮+AMPK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p-mTOR/mTOR比值升高,凋亡率、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结论:银杏双黄酮可降低8505C/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增强DDP对8505C/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双黄酮 AMPK/mTOR信号通路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顺铂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磁共振成像靶向纳米探针钆特酸葡胺-帕妥珠单抗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洪达 李忠原 +3 位作者 郝利国 高晓隆 刘强 李春香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表皮受体-2(HER-2)过表达的甲状腺癌靶向性磁共振分子成像纳米探针钆特酸葡胺-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Gd-DOTA-pertuzumab),通过检测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的表征、荷瘤裸鼠磁共振成像(MRI),探究其应用于甲状腺癌... 目的:制备针对人表皮受体-2(HER-2)过表达的甲状腺癌靶向性磁共振分子成像纳米探针钆特酸葡胺-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Gd-DOTA-pertuzumab),通过检测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的表征、荷瘤裸鼠磁共振成像(MRI),探究其应用于甲状腺癌MRI的可能性。方法:将Pertuzumab与钆剂偶联,制备HER-2过表达的甲状腺癌靶向性磁共振分子探针Gd-DOTA-pertuzumab。取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溶液,加入1,2-二氯乙烷(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活化后,加入Pertuzumab,混合后在室温下振荡反应过夜,透析得到DOTApertuzumab。加入六水合氯化钆(GdCl_(3)-6H_(2)O),室温下孵育6 h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经超声振荡5 min后得到BSA包裹的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选用3~4周龄雌性balb/c裸鼠,在裸鼠背部注射甲状腺癌细胞进行荷瘤,观察该纳米探针在荷瘤裸鼠体内肿块信号。结果: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的平均水动力尺寸为(117.52±6.23)nm,平均电位为(-23.46±3.57)m V,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平均颗粒大小为(91.42±13.36)nm,弛豫率为24.18 mmol^(-1)s^(-1)。激光共聚焦显示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与细胞表面结合。磁共振体外成像显示随着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的浓度增加,磁共振T1WI信号逐渐升高。清晰的观察到该探针在荷瘤裸鼠体内肿块信号增加,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结论:成功合成的纳米探针Gd-DOTA-pertuzumab具有良好的MRI特点,可与目的细胞靶向性结合,在甲状腺癌MRI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成像 纳米探针 帕妥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SA联合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忠原 李春香 +3 位作者 王恒阳 刘丽娜 邵帅 梁淑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0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t-PSA、f-PSA、f/t联合SPECT全身骨显像对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首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之后检测血清t-PSA、f-PSA含量,计算f/t比值。结果 70例... 目的探讨血清t-PSA、f-PSA、f/t联合SPECT全身骨显像对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首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之后检测血清t-PSA、f-PSA含量,计算f/t比值。结果 7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非骨转移者21例(30.00%),骨转移者49例(70.00%),其中单一病灶者5例(10.20%),转移灶两处者16例(32.65%),三处及三处以上转移者28例(57.14%)。骨转移组的t-PSA、f-PSA高于非骨转移组,f/t比值低于非骨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个骨转移灶数目患者与≤2个骨转移灶患者与相比,t-PSA、f-PSA水平显著升高,f/t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f/t比值升高,发生骨转移患者比例减少。结论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转移部位以椎体和肋骨为主。t-PSA、f-PSA、f/t比值联合SPECT全身骨显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诊断率 转移灶 单一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 513例妊娠早期妇女TPOAb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丽娜 李忠原 +3 位作者 李春香 王晓鑫 历莉莉 王丹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母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阳性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9月来本院初次产检的妊娠早期妇女,按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并对TSH≥...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母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阳性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9月来本院初次产检的妊娠早期妇女,按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并对TSH≥0.3 uIU/mL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记录其妊娠结局,再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并进一步划分为TPOAb阳性和TPOAb阴性组,分析每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TPOAb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中TPOAb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TPOAb检测对预防妊娠不良结局有重大意义。建议定期检测妊娠期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不良结局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早期 甲状腺功能 早产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甲状腺平扫纹理特征预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李春香 李显彬 +2 位作者 李春艳 王小东 王恒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43-45,4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甲状腺平扫纹理特征预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图像纹理特征。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定义为A组(n=52),B... 目的:探讨磁共振甲状腺平扫纹理特征预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图像纹理特征。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定义为A组(n=52),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定义为B组(n=59),比较2组磁共振甲状腺平扫图像纹理特征,将两组纹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的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降维后特征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甲状腺结节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建立模型。对降维后特征与Logistics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甲状腺球蛋白与57个纹理特征参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共10个纹理特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后获得5个纹理特征。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Interquartile Range、Total Energy、Sphericity为预测甲状腺结节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风险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3.235+Interquartile Range×0.235+Total Energy×3.123+Sphericity×8.634,Logit(P)AUC为0.938,当阈值取181时,灵敏度=83.9%,特异度=96.5%。结论:磁共振甲状腺平扫图像纹理特征能有效预测患者甲状腺结节BRAF^(V600E)基因突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BRAF^(V600E)基因突变 联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龙 张龙奎 +6 位作者 朱越 齐红 任立军 梁淑清 郑立红 王秀华 孙迎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0期1905-1909,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的关联。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围绝经期女性群体的MMP-3 rs3025058和MMP-9 rs17576位点进行检测,评估其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的关联。结果卵巢...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的关联。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围绝经期女性群体的MMP-3 rs3025058和MMP-9 rs17576位点进行检测,评估其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的关联。结果卵巢功能衰竭组、减退组和正常组之间两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年龄因素后,携带基因型5A5A和AA的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卵巢功能减退的风险为6.702和7.936,携带基因型5A6A和AG的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卵巢功能减退的风险为2.886和5.315;显性模型下,携带等位基因5A和A的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卵巢功能减退的风险为2.886和5.315,卵巢功能衰竭组两位点的多态性与年龄相关,卵巢功能减退组rs17576多态性与年龄和FSH、E_(2)水平相关。结论MMP-3 rs3025058和MMP-9 rs1757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可作为围绝经期早期筛查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功能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0a及p53、S100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19
作者 王丹 姜頔 +2 位作者 宋越 陆晗笑 刘丽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88-309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miR)-30a及肿瘤抑制基因(p53)、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同期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42例。收集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miR)-30a及肿瘤抑制基因(p53)、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同期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42例。收集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30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53、S100蛋白表达。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根据患者术后1年门诊随访情况分为未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0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p53、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miR-30a及p53、S100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直径>2 cm、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肌层、淋巴脉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iR-30a表达水平明显偏低,p53、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偏高(P<0.05)。复发转移组miR-30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53、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FIGO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30a表达、p53蛋白表达、S100蛋白表达、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FIGO分期是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0a及p53、S100蛋白表达对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0a低表达,p53、S100表达阳性率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术后复发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小RNA-30a 肿瘤抑制基因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联合血清sP-selectin、sICAM-1对肝癌的辅助诊断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春香 李忠原 +1 位作者 李显彬 许景伟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血清跨膜P选择素(sP-selectin)、sICAM-1对肝癌、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计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sP-selectin、sICAM-1、免疫...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血清跨膜P选择素(sP-selectin)、sICAM-1对肝癌、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计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sP-selectin、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比较不同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指标差异性,Pearson分析血清sP-selectin、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硬化转肝癌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率。结果发现,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C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B级和A级患者(P<0.05)。B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多发癌灶患者和单发癌灶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期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I期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sP-selectin、sICAM-1、免疫球蛋白之间均互为正相关性(P<0.05)。以肝硬化是否转原发性肝癌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AST、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均是肝硬化转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可得,sICAM-1和sP-selectin诊断肝硬化转肝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因素。由此,免疫球蛋白联合血清sP-selectin、sICAM-1对肝癌、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准确度较高,对判断肝硬化可能发展成肝癌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P-selectin SICAM-1 免疫球蛋白 乙肝肝硬化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