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Os geochronology of Cu and W-Mo deposits in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Kazakhsta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1
1
作者 Xuanhua Chen Wenjun Qu +6 位作者 Shuqin Han Seitmuratova Eleonora Nong Yang Zhengle Chen Fagang Zeng Andao Du Zhihong 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CAMD) is a multi-cor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 in which occur many large and super-la...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CAMD) is a multi-cor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 in which occur many large and super-large porphyritic Cu--Mo deposits and some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 is a well-known porphyritic Cu--Mo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CAMD. In this paper 11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are selected for Re--Os compositional analyses and Re--Os isotopic dating. 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 deposit and the thre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East Kounrad, Akshatau and Zhanet--all have relatively high Re contents (2712--2772 μg/g for Borly and 2.267--31.50 μg/g for the other three W-Mo deposits), and lower common Os contents (0.670-2.696 ng/g for Borly and 0.0051--0.056 ng/g for the other three). The 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Mo deposit and the East Kounrad, Zhanet, and Akshatau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 give average model Re--Os ages of 315.9 Ma, 298.0 Ma, 295.0 Ma, and 289.3 Ma respectively. Meanwhile, molybde- nites from the East Kounrad, Zhanet, and Akshatan W-Mo deposits give a Re--Os isochron age of 297.9 Ma, with an MSWD value of 0.97. Re--Os dating of the molybdenites indicates that Cu-W-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western Balkhash metallogeuic belt occurred during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315.9--289.3 Ma), while the porphyry Cu--Mo deposits formed at ~316 Ma, and th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 formed at ~298 Ma. The Re--Os model and isochron ages thus suggest that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granitoid and pegmatite magmatism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Hercy- nian movement. Compared to the Junggar-East Tianshan porphyry Cu metallogenic belt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e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Balkhash rnetallogenic belt occurred between that of the Tuwu-Yandong in East Tianshan and the Baogutu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West Junggar. Collectively, the large-scale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is related to Hercynian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geochronology Metallogenic age Porphyry Cu-Mo deposit Greisen W--Mo deposits Balkhash metallogenicbelt Kazakhst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努尔卡斯甘Cu-Au矿床成矿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2
作者 梁文静 黄杰 +3 位作者 吴丹 王居里 SEITMURATOVA Eleonora 安芳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8,共15页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角闪石为主。主量元素组成显示,与成矿有关岩体的成分类似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与岩石学观察结果相符,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表现出Rb、Th、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而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Sr/Y和La/Yb值与正常岛弧岩石相似。矿石中与黄铜矿伴生的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3±4 Ma,与前人报道的成矿岩体年龄(440~437 Ma)接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是早志留世巴尔喀什-准噶尔洋壳向西北方向俯冲过程中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根据与成矿有关石英闪长玢岩基质中角闪石成分确定成矿岩浆晚期温度为704~769℃,氧逸度为logfO_(2)=-13.5~-12.1、ΔFMQ=3.1~3.6,水含量为0.1%~1.9%,压力为20~250 MPa,指示基质中角闪石在岩浆侵位至0.70~7.63 km内发生结晶作用。努尔卡斯甘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体系具有高氧逸度和水含量,类似的岩浆环境十分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浆性质 斑岩型Cu-Au矿床 努尔卡斯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宣华 屈文俊 +9 位作者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施炜 杨农 陈正乐 叶宝莹 曾法刚 杜安道 蒋荣宝 王志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3-1348,共16页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什—阿克沙套地区11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东科翁腊德、扎涅特、阿克沙套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的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5.9Ma、298.0Ma、295.0Ma和289.3Ma;其中,东科温腊德、阿克沙套和扎涅特等3个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7.9-+30..949Ma,MSWD值为0.97。辉钼矿Re-Os年龄说明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成矿作用发生在315.9~289.3Ma期间,Cu-Mo-W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一期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约形成于315.9Ma;另一期为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约形成于297.9Ma。根据辉钼矿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推测该地区花岗斑岩和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与相应的矿床基本同时,均为晚石炭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与我国境内西、东准噶尔和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对比表明,巴尔喀什成矿带铜钼成矿作用的年龄介于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与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之间。分析表明,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集中在晚石炭世,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Cu-Mo-W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宣华 王志宏 +5 位作者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1-1994,共14页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铜矿田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两期与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时代,早期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5±2Ma,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08±10Ma,反映了两期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结合成矿元素分析,认为早期335±2Ma为主要成矿期年龄,而308±10Ma为次要成矿期年龄。区域成矿时代的分析表明,主矽卡岩型成矿期先于区域的斑岩型铜成矿作用而发生,次要的矽卡岩型成矿期略晚于区域斑岩铜成矿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别给出冷却年龄为286.6±6.7Ma、306.6±2.9Ma和257±11Ma。4个花岗岩类岩石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历史模拟给出年龄范围为85.4±4.5Ma至66.9±4.1Ma,说明了矽卡岩型萨亚克铜矿田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本文花岗岩类岩石的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萨亚克铜矿田从深成的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萨亚克铜矿田 巴尔喀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剥露历史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勇 陈宣华 +8 位作者 董树文 王志宏 陈正乐 韩淑琴 Eleonora SEITMURATOVA 杨屹 叶宝莹 施炜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 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产在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阿克斗卡矿田。本文根据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从深成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阿克斗卡矿床及附近花岗岩类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给出科尔达尔岩体早期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35.7±1.3Ma;主成矿期的含矿二长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327.5±1.9Ma,反映了阿克斗卡矿床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花岗岩类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分别给出矿物冷却年龄为310.6Ma、271.5Ma和274.9Ma,进一步限定了深成斑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和区域冷却的历史。磷灰石FT测年数据揭示,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阿克斗卡铜矿田在晚白垩世(91~68.0Ma)发生地块的差异隆升和剥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SHRIMP U-PB 40AR/39AR 裂变径迹 阿克斗卡斑岩铜矿床 巴尔喀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萨亚克矿田成矿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岩浆性质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安芳 王居里 +4 位作者 朱永峰 王建其 魏少妮 赖绍聪 SEITMURATOVA Eleonora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570,共16页
萨亚克大型铜矿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巴尔喀什斑岩成矿带中部,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通过对矿区石英闪长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石英闪长岩呈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其中的斜长石斑晶主要为中长石,角闪石斑晶为镁质普通... 萨亚克大型铜矿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巴尔喀什斑岩成矿带中部,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通过对矿区石英闪长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石英闪长岩呈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其中的斜长石斑晶主要为中长石,角闪石斑晶为镁质普通角闪石;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重稀土元素,高Sr/Y、La/Yb比值,与埃达克岩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萨亚克矿区侵入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矽卡岩-斑岩型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岩石可能是岛弧玄武质岩浆在高压下经结晶分异而成。根据角闪石温压计及其成分与氧逸度和岩浆中水含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萨亚克石英闪长玢岩中角闪石斑晶结晶时岩浆的温度为799~843℃、处于3.6~9.6km深度范围内(P=1.2~3.2kbar)、氧逸度logfO2=-11.5^-12.0(ΔFMQ=2.0~2.8)、平均水含量为1.2%,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和水含量有利于形成富含挥发分和Cu、Au等成矿物质的岩浆,是最终演化形成大型岩浆-热液型铜矿田(斑岩型、矽卡岩型)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岩浆性质 铜成矿作用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铜矿田代表性矿区矽卡岩矿物的组成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安芳 王居里 +1 位作者 朱永峰 Eleonora Seitmuratova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1-540,共20页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铜矿田产于晚石炭世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玢岩与中石炭统灰岩的接触带上,铜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矽卡岩中。其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Ⅰ)、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Ⅱ)、磁铁矿...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铜矿田产于晚石炭世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玢岩与中石炭统灰岩的接触带上,铜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矽卡岩中。其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Ⅰ)、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Ⅱ)、磁铁矿阶段(Ⅲ)和石英-硫化物阶段(Ⅳ)。铜矿化主要发生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呈浸染状或脉状产于不同类型的矽卡岩或块状磁铁矿中。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有3种类型:石榴子石矽卡岩中的钙铁榴石(Grt-a)、交代钙铁榴石的含Al钙铁榴石(Grt-b)和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具有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Grt-c)。从第一类到第三类石榴子石,平均w(Al2O3)从<1%逐渐升高至~5%;分子式中平均Fe3+原子数从2.15逐渐降低至1.57,显示成矿体系中Al的摩尔浓度逐渐升高、氧逸度逐渐降低。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发育少量辉石,属于钙铁辉石-透辉石系列,在辉石分类图中落于普通辉石范围内。矽卡岩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萨亚克矽卡岩是与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热液与灰岩通过接触交代反应形成的钙质矽卡岩,随着矽卡岩化和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体系的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pH值升高,导致磁铁矿和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矿物组合依次发生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 矿物组合 矿物化学 萨亚克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最晚期岩浆侵入事件及其热演化历史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屹 陈宣华 +5 位作者 陈正乐 韩淑琴 SEITMURATOVA Eleonora 王志宏 施炜 叶宝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钼成矿带,是受走滑断裂边界控制的中亚多核成矿系统的核心之一。本文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40Ar/39Ar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和热历史模拟,...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钼成矿带,是受走滑断裂边界控制的中亚多核成矿系统的核心之一。本文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40Ar/39Ar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和热历史模拟,厘定了巴尔喀什成矿带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最晚期深成岩浆侵入事件。研究表明,原来被认为是属于三叠纪的后碰撞花岗岩类侵入岩体,给出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89.7±2.3Ma,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研究,本文探讨了巴尔喀什成矿带西部从深成岩浆侵入、钨钼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热历史的全过程。晚古生代最晚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有与钨钼矿床相同的晚中生代剥露作用年龄(92.4±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岩浆侵入事件 剥露作用 热年代学 巴尔喀什成矿带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